有效批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6-10-08 17:12吕金妹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

吕金妹

摘 要:阅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体验、感悟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我倡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批注式阅读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得等以批语的形式写下来,实现与文本、作者及自我的对话,帮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思考的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式,古早已有之。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点评《红楼梦》等都是文学史上的佳话,而这也证明了这种读书方式的有效性。所谓批注,就是在阅读中通过圈、点、勾、注等将自己的独特感受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内容、形式都由读者自己决定的一种读书方式。可以说,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尊重了小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让小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意见表达出来,快乐读书、畅快评点,并最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和阅读能力。

一、自由批注,全面反馈

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批注式阅读首要的原则。在教学中我会给小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自选批注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批注风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将自己初读课文的印象、理解、疑惑等都标记出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而老师也会据此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做好组织者、指导者、观察者等角色,激发学生的阅读批注热情。

在三年级第七册《观潮》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事先自由批注,全面预习了这篇课文。从各小组代表的批注来看,他们非常想见一见这“天下第一大潮”,学生对课文的三、四段做了重点批注。有的学生在“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语句下面勾画,做了旁注“时间顺序”;有的在“好像闷雷”下加了点,注明“比喻”,在“人声鼎沸”下加了问号,又将“风平浪静、水天相接”等词语勾画出来;还有的学生将“踮”和“望”加了点,旁注为“观潮者期待的心情”;有的则在“远处、声响越来越大、再近些”等词语下画上了曲线,注明“由远及近”……学生们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段落,说明他们对这部分描写非常感兴趣。在自由批注中,大多数以基础知识为主,少部分学生注意到了文章的写法。于是,我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最新视频、图片和文字说明整理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他们构建一个壮观、生动的情境。在授课中,我会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结合情境来理解重点词句,填补他们预习的空白之处。

读书的真实状态就是边读边思边写,高谈阔论那是学成之后的事情。自由批注,让小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有了效果,只言片语中,学生已经将自己的体会、疑惑等表露无疑,高效而有效。

二、专题批注,由浅入深

为了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我会将每篇课文的重点字词段落等作为专题让学生批注,以此让小学生深入文本,探究其中的焦点问题,形成集体“围批”之势,为思维碰撞做好铺垫。一般而言,我会让学生对专题部分进行两次批注:一批为自学体会,期待个性表达和独特见解;二批为消化升华,即对专题的思路、情感等有了基础把握后再“补批”、“改批”,以此来完善自己的批注。这样由浅入深,学生学习也循序渐进。

在六年级第十一册《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我开展了“童年趣事”(6-16自然段)专题批注,让学生重点体会少年闰土的活泼、机智及孩童之间天真无邪的情感。大屏幕上打出了从“你发现有哪几件趣事,作者对哪件事作了重点描写,怎样描写的”到“你对哪一件感兴趣,为什么”的思路提醒,学生也静下心来精读、勾画、批注。不久,很多学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完成。然后,我让大家进行批注讨论,全班汇报自己的批注成果。第一小组的宋丹说:我发现作者描写的四件趣事——捕鸟、捡贝壳、刺猹、看鱼都是能与大自然亲近的活动,这些活动非常绿色、自然。她的话引得全班大笑,但大家也非常同意她的意见。第二小组的王鹏补充说:我认为应该说完整,闰土说的这几件事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是必备条件——下雪天捕鸟、夏天海边拾贝壳、月空下刺猹、大潮来时看跳鱼。同学们纷纷点头。第三小组的张天松说:月下刺猹描写得最详细,也最能看出闰土机智、勇敢来。我的批注是:少年闰土真勇敢,月下刺猹显威武!就这样,同学们的讨论不断,精彩批注也不断出现。

从批注到讨论,从讨论到批注,不是重复而是批判的提高,是去伪存真的过程。小学生在专题批注中不再“拾人牙慧”,而是多了自己的主张,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三、扩展批注,补充修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课文学完了,并不意味着结束。为了巩固阅读成果和批注方法,为了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衔接,我会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扩展批注,既是对原批注的补充修正,也是对文本的总结升华,让所学课文“雕刻”在学生的头脑中,使其能随心所欲地合理运用素材,写出佳句美文。当然,扩展批注有时也用于类文阅读,开通了课内到课外的通道。

在五年级第十册《将相和》一课学完之后,我给大家留了扩展批注的作业,学生们采用“尾批”的形式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悟写下来。有的写道: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面前,蔺相如和廉颇都选择了国家利益,“苟利国家生死以”,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有的写道:很多人都在夸赞蔺相如的包容,可我看廉颇更有大将的风度和胸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叱咤风云的将军“负荆请罪”,佩服,佩服!还有的批为:高山流水遇知音,将相和好传佳话。还有的学生对于这篇文章中的三个小故事非常感兴趣,干脆交上了一篇自己改写的小作文,真是让我非常惊喜。随着扩展批注的进行,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感悟能力明显提高,一举多得。

“篇后悟语”是阅读教学的画龙点睛之处,让小学生的读、思、写成为有机的一体。适当的时候,这些“小批注”华丽转身就能变成“大文章”。

总之,在倡导多元化、个性化阅读的今天,批注式阅读的回归,确保了读书态度的主动性和读书心理的独特性,让小学生的情感找到了释放的出口,让师生的交流可以多次碰撞火花,让之后的探究成为实实在在的过程,不再是之前的“花架子”,而语文课堂在质朴中绽放光泽,学生们读书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刘志宏.小学语文教学个性批注阅读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2]江雪蔓.有效批注:生本课堂更务实[J].基础教育论坛,2016(10).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