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非文学文本翻译

2016-10-08 17:40喻丽霞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目的论

喻丽霞

摘 要:非文学文本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研究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非文学文本翻译的现状、特征,借助汉斯·弗米尔的“行为理论”及目的论,探讨了翻译非文学文本时应注意的四个方面;同时强调这些并不能适用于一切情况,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关键词:非文学文本;翻译策略;目的论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对非文学翻译的要求也更严格。但是,翻译至今也无一个统一标准。季羡林教授在谈到翻译标准时说 :“不同门类的翻译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需要严格对应,有的无需或很难对应,能达意也行,所以翻译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面对非文学翻译,只有从考虑其目的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翻译标准,才能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产生理想的效果。

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以行为理论(theory of action)为基础,创立了翻译的目的论。它将翻译的目的或功能摆在了翻译研究的中心地位。目的论提出“由任务决定目的”的理念,主张译者比较原文与译文的功能,根据翻译目的调整翻译方法,以确定原文中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更改,哪些需要删除。这种翻译模式正符合目的论的要求,它对非文学翻译有积极的实践指导作用,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并探讨非文学翻译的策略:

一、注意变通

余光中说:“翻译是变通的艺术。” 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而英文属于印欧语系。 两种语言有各自的典型特征:中文重视体悟,比较模糊;而英文重视逻辑, 比较严谨。译者必须十分清楚中文和英文的差别,并且时时刻刻要有这样的意识,才不至于迷失在两种语言中。

译者在面对各种文体的时候也需要变通。非文学翻译包括公文文体、广告文体、契约文体、法律文体等形式文。这要求译者在各种文体的非文学翻译中灵活变通。以法律文件和旅游资料翻译为例,法律文件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要求用词准确、客观规范、且不可模棱两可。翻译这类文件时,要减少主观色彩以保证法律文件的客观性。而旅游资料翻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吸引游客,译员不仅需要具备跨文化知识,还要注意翻译手法以使游客产生具体的印象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

招聘启事是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关人员时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书。 在翻译招聘启事时,译者应采用简单的语言,清楚明白传达原文信息。

例:Experience in sales is an asset but not a pre-requisite

原译:销售经验是有利条件,但非必要条件

改译:有销售经验者优先

原译虽然意思正确,但太过依附于原文,不够简洁明了。改译是典型的招聘启事用语,一目了然。

与招聘启事相比,哲学家的用词和句式都非常正式。翻译哲学作品时,译者首先要透彻理解原文意思。其次,译者在表达时也要选用正式的词语和句型,注意细节。

例:A contract of this kind concluded with a view to preventing all further enlightenment of mankind for ever, is absolutely null and void.

原译:绝对无效。

改译:一纸空文,绝对无效。

Null 和 void 都表示空 、无效之意 ,两个词重叠一种强调 ,加强语气。原译只译出了无效之意,改译将两层意思都表达了出来,语气更强烈。

二、要有广博的知识

非文学翻译最主要的任务是准确传达内容,达到交际目的。这就要求译者必须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拥有丰富的经验。单是学科知识就给翻译带来巨大挑战。 如果译者不了解专业知识,面对专业性很强的翻译时就会无从下手。当你拿到一份有关飞机模型的翻译材料时,你要花费时间去了解飞机自身构造和专业术语。

从事非文学翻译的人应该都知道:译者应该是杂家。除了那些专门从事某一类翻译的译者外,大多数的译者在翻译工作中可能会碰到各种类型的文本,包含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航天的、医学的、生物的、服装的、餐饮的等等,这就要求译者查询大量相关资料,做足准备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不同领域的翻译。

法律、合同、医药翻译尤为突出。这类翻译一旦出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译者必须仔细认真,力求准确无误传达内容。 但这并不是说在翻译中不用注意语言的特点。 各种应用文体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包括专业词汇、特色句法、甚至有规律的格式。

三、简洁

“文以简洁为贵”,这里的简洁包括语言简洁和形式简洁,适用于非文学翻译的各种文本。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但两者的语言文字有相当大的差异。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语言的“开放性”和“多义性”,而非文学作品的一个语言特征在于其语言的“实用性”、“准确性”。非文学作品的语言意义是单一而稳定的,不会使读者阅读它时有各种理解或揣测,它要求达到的是精确、简练、立竿见影的目的。

非文学翻译内容纷繁复杂,涉及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其文本体裁“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主要目的是用于实用和交际。对于比较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源文本来说,如果它的翻译目的只是让非专业人员了解源文本信息,那么译者可以选择将原文本中专业性强的部分删去,保持译文内容的简洁易懂。对于一些外宣文本,应该特别注意目的性原则,语言要精练直接,符合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方式,一边用最快的速度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四、文化思维转换

非文学翻译涉及的内容广泛,与汉英两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有人认为非文学英汉互译中包含的科学信息较多,文化、艺术信息少,所以,非文学翻译是机械劳动,不需要什么技能。然而,一些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误解,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指出的:“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更糟糕。”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之下,人们提倡文化多元化,追求文化平等,人文关怀在翻译界已经赢得高度的重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传真效果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非文学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准确,合同翻译错误可能会引起诉讼和金钱损失;条约、协议翻译错误会导致混乱和误解;医药文本翻译错误可能关系人的生命健康。而文化差异是造成英汉互译的巨大障碍,因此需要译者以严谨的精神,在译文中巧妙处理有歧义的文化因素。对于能产生歧义的因素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进行翻译,即在归化、异化、加注或音译等方式中寻找一种最恰当的方式,使其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例如 Goldlion,开始曾意译为“金狮”,但在香港市场上不太受欢迎,原因是“狮”与“死”发音相近,不吉利;改译为“金利来”后,既符合市井文化,也符合人们的心理,因此成为十分畅销的男士饰物的商标品牌。

五、结语

“文学翻译优于非文学翻译”之观点,在国内外译界盛行已久,导致非文学翻译的地位与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极不相称。然而,经济的发展提高离不开非文学翻译,这就形成了一个严重失衡的状态。因此,提高非文学翻译的地位,加强对非文学翻译策略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使命。同时,在进行非文学翻译时,由于非文学翻译文本多样,其翻译过程也十分复杂。由于缺乏目的意识,译者通常只会机械的照搬原文,不会动态的分析原文,使译文在功能和实用性上出现失误。这也是大家经常抱怨非文学翻译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遵循“目的原则”,讲究策略转换是完成非文学翻译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86-95.

[2]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M],2009 年.

[4] 顾维勇《实用文体翻译》国防工业出版社[M],2005 年.

[5] 张基珮《非文学翻译文本类型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7] 王玉芬,麦新转.《对非文学文本翻译的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4):96-100.Power by YOZOSOFT.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