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文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10-08 17:40宁晓静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创客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浪潮。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本文从创客及创客文化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国创客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创客文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创客;创客文化;发展策略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国的创业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 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大潮中。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由“就业”转为“创业”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3月2日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2015年随着两会的召开, “创客”这一个词汇被正式载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二、创客及创客文化

“创客” 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 Maker, 起源于DIY 文化和美国硅谷“车库精神”,是指出于兴趣和爱好,不以盈利为目的,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创客运动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创客文化。 创客文化原本为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的代表是一群有着独特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反对权威,崇尚创新精神和个人自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创客文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思潮,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创客文化起源于欧美国家的车库文化, 它的精髓可以阐释为:创新探索的精神、动手实践的能力、开放共享的理念。

三、我国创客文化发展的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创客发展起步较晚。中国创客空间发展始于 2010, 约晚于美国 40 年。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数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衡是其显著特点。截至2015 年3 月,中国已建立的创客空间只有21 家,占比不到2%,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目前,创客空间主要是由一些热衷于计算机技术和创新活动的人士自发组成,政府对其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创客空间活动注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智慧和经验的交流,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能力不强。总之,创客文化尚未完全形成,作用和影响力还十分有限,难以得到社会认同和尊重。

四、我国创客文化发展的策略

我国创客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有效支持,为创客和创客文化的发展打造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环境。

1.加快发展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创客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为创客活动提供物理空间和硬件平台。2015全国两会对众创空间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把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将其注释为: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又将迎来第三次创业创新高潮,即创客时代。 这次创业和创新发生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规模,而是找准经济增长点、在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重要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正由原来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这种形势下,创新主体不应再局限于少数人的“精英阶层”,而是包括每一个有创新精神、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个人; 创客空间的运行方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研所或者实验室,而是依托社区自治的方式进行,可以是厂房、工作室、工作坊、咖啡店、大学、社区活动室或者成人教育中心等,旨在为广大创客提供良好的集工作、网络、社交、资源共享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2.政府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完善机制体制,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创客空间建设。目前,我国创客空间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由一些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具有创业热情的人士自发创办,政府的关注度不高,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大。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海外归国人员以及普通职员等年轻群体参与到创业创新的队伍中来。完善税收、土地、宽带网络、公共软件、创业指导、工商注册、财政补贴等政策,降低中小型甚至是微型创新企业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其发展成为新型创新载体。创新投融资机制,解决创客空间发展资金瓶颈。在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作用,完善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机制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客空间融资担保、抵押新型模式。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完善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电子商务、无线w i f i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给予适当补贴,鼓励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免费高带宽互联网接入服务。创新项目从创意的产生、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销售等都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经费支持;创新所需要的孵化器机构、培训辅导、技术转移、交流推介等服务仍然需要发挥政府的力量,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3.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高校内开展创客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开设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建立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将与创客教育相关的一些课程比如计算机理论、3D 设计与打印、 Scratch趣味编程,物联网技术等规定为基础课程,使学生对创业所需的技术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创客教育体系不仅包括课堂上的理论课程,还要包括课堂外的实践课程。 在高校内大力发展一批以图书馆为重要载体的创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搭建一个分享交流创意的平台,营造高校创客文化氛围。

其次,加强对高校教师创业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育和指导学生,推进高校创客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还要具备创客时代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技术知识。高校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专题培训和基于创客理念的教学研讨会, 加强对创客及创客教育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结语

创客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还未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创客文化是创客运动兴盛发达的根基和土壤。在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必然趋势。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大力发展创客空间,加强高校创客教育,促进创客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广林, 林贡钦. 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文化与创客空间[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2).

[2] 温 雯. “创客文化”的历史图景与未来路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8).

[3] 王丽平,李忠华. 高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及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6(1).

[4] 祝智庭,雒亮. 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

[5] 左 伟. 中国国家高新区推进创客空间发展的战略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5(7).

作者简介:宁晓静(1983-),女,硕士,讲师,河北省廊坊,工作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创客
“小创客”有法宝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一位创客的“1分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