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欠发达地区社会管理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2016-10-08 18:39徐磊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会管理欠发达地区

摘 要:伦理和道德、风俗形成的习惯、宗教与信仰、家族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管理中有固有的影响,而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研究非正式制度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管理产生的影响极其演化的历史,促使国家更好的发挥管理职能,加强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管理与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社会管理;非正式制度

一、非正式制度的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长期以来界定、规范和协调人们在经济的活动和经济的关系的“经济制度”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部分组成。

道格拉斯·为诺斯,将经济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长久的意识形态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伦理规范、道德和风俗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可以作为形成正式制度的“先验”模式。意识形态,是唯物主义的一套的价值理念,更多的会从道德的方向上对收入的分配、社会公平和现行的社会制度做出判定。我们的经济行为中这些因素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研究我国欠发达地区社会管理中非正式制度的价值

1.我国的欠发达地区

传统定义欠发达地区是指由于机会、信息不完全等原因造成的发展缓慢或停滞的区域。在这些地方可能会经济效率低下、生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不能发挥作用、农业生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与国内其他区域经济交流少。为了这些区域的发展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我国的区域进行了地理上的划分,大致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我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处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

2.非正式制度的价值

古代时期,因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统治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大多数是间接的管理方式。统治的力量最多到县级,很少能渗透到民间区域。正因为这些因素影响,在边疆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远大于正式制度的影响。现在的社会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能给贯彻得边疆地区的县乡级,但是对于县乡级一下的地区仍然不够规范,相对薄弱很多。在这些区域非正式制度有很重要影响。然而在乡镇及其以上的行政管理层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受到特有的历史、文化的影响,非正式制度在其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体系中,正式制度规范了其管理的的基本构架,但是,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很大规范和引导的还是非正式规则。

三、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分析

1.伦理道德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伦理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道德会对善与恶的做出评价标准,以此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依靠大众舆论、传统的习惯、教育观念共同起作用,这种约束的作用比法律、制度等约束更长久。而边疆的少数民族在其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道德行为规范、价值体系、家庭伦理观念、礼仪礼节、婚恋道德和社会公德。

2.风俗习惯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风俗习惯作为开始于民间社会的传统规范,是在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代又一代延续到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区域民众的共同利益,能够对区域在早期形成的包括风俗、礼仪、宗教信仰进行继承,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认同感等特征。我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在其历史的演化中都形成了具有其特色的民族风俗习惯,对本民族的影响深远。例如,沧源县拉勐佤族每年播种时,要按村落头人的大小顺序进行,先由结隆播种。

3.宗教信仰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宗教作为现在社会最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一,一方面它是以信仰对其意识形态影响重大,另一方它又有庞大的信教徒、教义教规、教会组织和教会活动等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参与其中,并且与一国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边疆少数民族在其长期历史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的宗教信仰,一直对本民族的风俗、文化、道德伦理紧紧的相联系,对信仰者的精神生活有重要影响,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传播本民族的文化。通过对信仰者的思想、价值观的影响对本民族区域的社会安定、民族的凝聚力都有很大作用。

四、建议和措施

1.寻求一种平衡与协调机制,重建道德伦理体系

在传统观念的约束下我们的观念、意识乃至职业角色,都是相对单一的,同质性的程度非常大,我们的大部分社会管理理念也建之于这种同质性基础上。当面临社会体制改变和社会转型时,社会格局和利益也会相应面临巨大的调整。相联系的观念思想、意识都会向多元化发展,与之对应的经济组成成分、生产形式、社会各方的利益和收入分配都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今年来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社会成员的分化逐渐严重,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特别是利益分化也日益严重,自然就造成观念思想的多元化,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增加社会的异质性。在创建边疆的管理制度中创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应调整以往单一的管理思路和办法,更多的考虑到多方的利益。由于各方代表的利益的不同在是社会中管理中可能会有冲突,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多方位考虑到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的价值体系下的群体,在这种制约下寻找平衡与协调,这样才能有助于管理者的管理。同时,在制度规范的建设中也应该重视道德水平的建设。

2.根据风俗习惯特点具体分析

风俗习惯不是行政、法律的产物,决定了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行政手段对其加以改变。风俗习惯的影响与制度规范一样重要。因此,在我们管理者的治理中,对其不应该是取缔,而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正式制度和规则的社会管理效能

在我国边疆的村落中,部落势力还是很大,家族势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步演化成了新的模式,从其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短期内将其消除是不太可能和不现实的。从其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家族势力是新时期中国边远农村社会的一种新的利益团体。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农村的建设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有些边远地区的排他性,对新制度和文化有排斥心理,这种家族势力也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在阅读的大量的文献里,在整个家族背景下,进行的家族活动和整个家族的势力与当地的基层建设的完备性,管理者的管理程度的强弱、控制力等都有关系。因此,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管理者的控制能力,对边疆地区的社会和谐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徐磊(1990-4-),女,汉族,河北省秦皇岛人,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税收学。

猜你喜欢
社会管理欠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探析行政法中怎样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