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桥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考(下)

2016-11-30 17:24魏美智璩文柱
少林与太极 2016年3期
关键词:东方朔无极太极

文/魏美智 璩文柱

《宋远桥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考(下)

文/魏美智 璩文柱

(接上期)

二、宋书铭的籍贯与世家

关于宋书铭的籍贯,宋书铭本人提供了五个方面的排他性证据。第一个证据是他告诉许禹生等人自己是河北人,后来有人演绎为河北保定人。众所周知,宋书铭是清朝遗老,而河北省在清朝为直隶省,1928年始改为河北省。清朝末年的宋书铭不可能说自己是河北省人,他是太极拳大家,而不是预言家。清朝末年的他不可能预言1928年建立的河北省。既然没有河北省,哪来的河北省人之说?

宋书铭所说的河北是那里呢?到底有没有被宋书铭称为的河北呢?结论是:有。他就是原河内县清化镇。但此河北非彼河北也。原来,清化镇既地处黄河之北,也在沁河之北,所以人们习惯又称其为河北。在清化古城的西城门楣之上有一块石匾,其上刊刻“河北首镇”四个大字。清化古城初修筑于明朝。据《覃怀志》载:“清化镇即太行城,在河内县东北四十里。推官潘棠筑城;万历间知县罗梦麟重筑;崇祯间知县杨调鼎重修。”

明朝末年,李自成曾经两寇清化城,清化古城也逐年颓坏。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清化的商户又一次集资重修清化城。据《重修清化镇城墙碑记》记载,此次清化镇城墙重修于“大清同治三年岁次甲子七月谷旦”。1945年8月,八路军第一次解放博爱的时候,将清化镇古城墙拆掉,“河北首镇”石匾被西关回民族人保存下来,现存于博爱县西关清真寺。由此可见,明清以来清化城一直被誉为“河北首镇”。其次,徐震《太极拳考信录》也有河北的有关记载:“文修堂本又有枪法自序一篇,篇末署后学王得炳谨志,后一行题乾隆乙未梅月之前一日重录,又后一行,署道光癸卯年桂月张文谟(号开周)重抄。此后即为枪法若干页。其后又有记一行云,以上枪棍谱,系河北王倍(王堡)村得来。”此河北王倍村就是清化镇附近的的王堡村,温县地处沁河之南,称清化镇近郊的王堡为河北,可见称清化镇为“河北”是河南河北群众所公认的。

河南与河北的称呼,在清化镇民间根深蒂固。儿时伙伴们经常边唱边跳歌道:“小白鸡,卧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想吃桃,桃有毛;想吃杏,杏酸;想吃苹果下河南。”这个河南不是河南省,而是沁河之南,黄河之南。有河南,必有河北。清化镇地处沁河、黄河之北,自然就是河北了。难怪吴图南以及许许多多的研究者,只知道有河北省,不知道清化镇旧称河北,也难怪他们将宋书铭误认为河北省人了。

宋书铭提供的第二处排他性证据,是据许禹生等拜他为师学习太极拳的人说,最早学习并宣传早期太极拳(即无极养生功)的是东方朔。汉武帝元朔三年,东方朔亲临清化镇北6公里的金伞山万寿观,目睹了金伞山万寿观住持李自然所练的无极养生功,写了一篇《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碑,详细讲述了李自然先生所习练的无极养生功的功法、状态、效果,并上奏汉武帝,使钟情于长生不老的汉武帝亲临金伞山万寿观向李自然学习无极养生功法,并在皇室内广泛推广。宋书铭认为李自然的无极养生功法是太极拳的雏形,太极拳发源于金伞山万寿观。东方朔为李自然写赞的地方只有万寿观一处,宋书铭认为太极拳与东方朔有关系,事实清楚可信。

第三个排他性证据是宋书铭认为太极拳为唐千载寺住持李道子所创。李道子是唐朝时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的住持,他虽然曾经到过很多地方游教,但是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住持李道子只有一个,其他地方不可能有,这个排他性证据证明宋书铭是清化镇人。

第四是《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的太极拳理论产生在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所孕育出来的三教文化与易经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是异质性的,其他地方不可能有这些完整的先进文化。

第五是宋书铭的世家。他的先祖武艺高强,善于技击,人称宋将军。明末著名散文作家魏禧写了一篇散文《大铁椎传》,记载了他的朋友在宋将军家遇到大铁椎的事迹:“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清化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清化镇七街)人,多力善射,长子灿7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一文解放之后一直被选为初中语文课文,也是学生必背诵的文章,因此,宋将军与大铁椎的英名妇孺皆知。宋家现存有文同堂宋氏通臂拳谱。名满江湖的宋氏通臂,就指的是他先祖所创的业绩。宋书铭弟兄四人,宋书铭排行第四。宋书铭入袁世凯之幕后,留其三哥宋书田一支守祖茔,其他支属有的移居外地,有的后代乏人。但是,宋氏仍是人才辈出的家族。宋书铭的侄子宋国安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为该校第8期学员。他从武汉分校毕业后在宋哲元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1933年,他曾参加抗击日寇的喜峰口战役,最后弹尽粮绝,全团覆没,宋国安牺牲时年仅27岁。

宋书铭的家世清楚了,可是宋书铭是河内清化镇人,袁世凯是项城人,项城与清化镇相隔数百里,宋书铭是通过什么关系入了袁世凯的幕呢?

这就不得不提晚清重臣毛昶熙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了。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的一个官宦大家族。其父袁保中生有两女六子,袁世凯为其第四子。袁保中生的两个女儿中,有一个嫁给了毛昶熙的儿子做媳妇,而在出嫁之前,毛昶熙的儿子已因病去世,儿媳是抱着丈夫灵牌嫁到毛昶熙家里的。为此,毛家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婚礼”,毛家整个家族也就特别尊重、关爱这个媳妇。这个事件引起清王朝重视,慈禧主张皇帝颁旨在武陟大建贞节牌坊。毛家这个媳妇由于没有丈夫,只有在家吃斋念佛。袁世凯是毛昶熙儿媳的亲兄弟,毛昶熙与袁世凯,也就有了一种特殊关系。另外,袁世凯年轻时在朝中并未受到重用,据说还是毛昶熙写了一封密信将袁世凯推荐给李鸿章,袁世凯才逐渐得到重用的。毛袁这种特殊关系就又更亲近了一层。

毛昶熙为武陟人,他与清化镇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原来,毛昶熙有一女儿嫁到清化镇西北2公里的西庄村毕氏为媳。毛昶熙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女儿出嫁时,毛昶熙还专门在西庄村购买田产,为女儿修筑一座花园,俗称毛家花园。毛昶熙去世后,同时出殡四个棺材,其中之一,就埋在西庄村南数百米处。现在,毛昶熙的墓和墓碑尚屹立在西庄村毛昶熙的坟茔处。由于毛昶熙与清化镇有姻亲关系,所以也常常将这里的有识之士推荐给袁世凯,宋书铭就是众多从毛昶熙家乡走出来的有识之士之一。

三、去伪存真:还宋书铭《太极功》真面

通过我们对吴图南所作所为的分析,使我们看清吴图南在《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加进的许多糟粕。为了让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宋书铭,我们必须求真务实,还宋书铭所传的《太极功》的真面目。

宋书铭的《太极功》应该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宋书铭《太极功》的源流。宋书铭认为,太极拳源于唐村千载寺,为唐代僧人李道子所创。

西汉时期是太极拳的初创时期。宋书铭告诉跟他学拳的人说,最早宣传早期太极拳(无极养生功)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东方朔。汉武帝元朔年间东方朔因公路过金伞山万寿观,曾为金伞山住持刘自然写了篇名为《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的碑文。刘自然,原名李自然,为太极宫道士,后在金伞山万寿观结庐为观。东方朔亲临金伞山看过李自然演练的无极养生功法后,写下碑文云:汉大夫东方朔奉诏东干,特谒金伞山万寿观主自然先生刘公古迹,追慕其德,乃留赞曰:

妙哉至道,无极无穷,无影无形,无始无终,

细无不无,大无不容,分判混沌,运干元穹,

造化川谷,备列西东,生育万物,孕产禽虫,

五行否泰,八卦屯蒙,随缘祸福,应兆吉凶,

非道能著,惟人可宏,昔者自然,天赐英雄,

作用法则,动下谦恭,量若溟海,声如巨钟,

解忿判锐,知白知青,深达奥旨,洞晓真宗,

金伞山侧,万寿观中,持诵精恳,焚修至诚,

飞符走录,斩妖灭凶,迎神役鬼,降虎伏龙,

拯济水旱,时稔岁丰,制服灵液,采铒赤松,

吞日饮月,单衣拒冬,一百十九,貌若婴童,

回光返照,圣智圆通,术丹济鼎,彩霞飞虹,

旧缘宿行,相契是功,金书赫赫,鹤驾腾腾,

仙乐嘹亮,啸歌雍雍,祥云蔽日,瑞气凌空,

履石遗迹,以记名崇,摩幡鼓节,迎归洞宫,

飘飘仙秧,隐隐玎冬,信士继踵,洪波立封,

秦室堕废,战国奸雄,岁月既久,观宇颓崩,

千载之后,再阐元风,自然远祠,重耀仙踪,

兴修大厦,宏壮孤峰,寒灰复炽,枯木重荣,

四方归奉,万里和同,圣弱万寿,帝道兴隆。

大汉元朔三年安昌县知县刘得幸立石

东方朔所写的碑文,记载了我国太极拳的初始状态:导引养生。导引养生就是后来的无极养生功。《大明金伞山侧万寿观主河内贡员张国藩考自然先生古谒传》更进一步地说明了刘自然的历史背景和刘自然所习练的无极养生功法:“汉夫刘自然,讳龙字太玄,诞辰龙昂首,河内无极里,学儒三圣门,演易博鳌谭,奥旨无极图,丹道太极宫,庵洞金伞山,住持万寿观,子午柏侧井,造术炼灵丹,自然导引术,无极逆顺经,无极理无穷,无始圆无终,无极雏混沌,天人地浑融,无影像无形,无思意无明,太极判浑论,阴阳生动静,阳极则必阴,阴极则必阳,无极生一气,万物阴阳生,人生之真元,阴阳之元通,臻先天极妙,体冲和之本,五行相否泰,八卦缘屯蒙,任督脉络畅,阴阳元气通,后天返先天,永人之天年。”

宋书铭以东方朔所述的刘自然为太极拳的早期始祖,认为太极拳成为武功,是唐村千载寺住持李道子所创。宋书铭的家乡清化镇,距离唐村千载寺约7公里。千载寺是由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座寺庙共同组成的三教合一的寺庙群,是我国武术文化的发祥地,许多武术文化的源头都可以追朔到千载寺。李道子过目不忘,精通《涅》、《摄论》、《大明渡无极经》、《易筋经》、《道德经》、《黄庭经》、《千金翼方》、《易经》等经典,所以能够用《易经》与三教文化相融合。他所倡导的三教融易文化,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先进性。李道子不仅在理论上实行三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融合,而且在实践中形成了千载寺最独特的文化内涵。李道子提出了三教融易来统领中国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用易经将三教文化进行升华的智者。他在研习易经和三教文化的基础上创意了无极养生武功,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太极拳。

第二部分为拳论部分。主要有《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十三势释名》、《十三势行功心解》、《太极拳论》、《打手歌》等六篇,这六篇均与唐村的《太极拳谱》相同。这些拳论分别为唐村李氏第八世李春茂、第九世李仲、十二世李鹤林所创。

第三部分为十三势名目。宋书铭所传太极拳名目出自李鹤林所传的十三势名目近三十个。有的虽然有个别字句差异,但是拳法寓意相同。

第四部分为歌诀部分。如《三十七心会论》、《三十七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用功五志》、《四性归元歌》等,这些歌诀有的是宋书铭自己练拳的心得体会,有的是同门们练拳的心得体会。至于哪些属于宋书铭的心得体会,哪些属于事同门们练拳的心得体会,尚需进一步考证。

宋书铭是一位太极拳大家,他要求学拳者不能对外说是他教的拳,不能传授他人等,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他的拳术之渊源。宋书铭的这些要求来源于千载寺流传的十力和尚制定的武林戒律。《唐僧十力和尚传碑》记载,十力和尚制定的武林戒律:“三教义正,严律武风,勿为霸腐,拳为民生,以柔克刚,舍已从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这就是宋书铭一再交代吴鉴泉、许禹生、纪子修等人两个不准的理论根源。由此可见,宋书铭不但是一位太极拳界的武林高手,而且是一位严以律己,严格按照“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课徒、课己的武林宗师。

(全文完)(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东方朔无极太极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东方朔割肉
树为何名
太极马扎(三)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