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万“绿”丛中不见“红”

2016-12-23 12:11刘付春�オ�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美文教者品味

刘付春�オ�

《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文章不仅取题为《绿》,也用“绿”自然地将全文勾连在一起,并通过开头一句“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落笔点题,倾泻内心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

对于这样一篇至情至性的美文,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都竭力于通过文本的解读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但收效甚微。笔者以为,他们的教学只见“绿”(美文)不见“红”(美教),只有肤浅的文本解读,未有深入的体味感悟,正囿于当前美文教学的尴尬现状:

拘泥于生字新词,遮掩美。对于美文的教学和解读,很多老师开篇还是以常规的教学形式引入生字新词的学习,以扫除朗读之障碍。一如《绿》的教学,就有数位老师一开始就抛出了“踞”、“几绺”、“倏”、“明眸善睐”等词语的读音、词意这样琐细的问题。原本初衷是让学生积累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殊不知,这样一来,就错失了学生和美文第一时间接触的好机会,使得美文“养在深闺人未识”,学生也在字词的阅读理解中逐渐丧失了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教者如此的教学虽夯实了学生的基础,但也遮掩了美文的夺目光芒,渐失美文教学的主动权和最佳时机。

纠结于内容结构,肢解美。新的课程理念下,很多时候老师会以过多的预设发问来统筹文本的教学。教者能从内容、结构的多个层面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解答。在对朱自清《绿》的解读中,很多老师都设计了3个以上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期对文章的内容到结构都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出发点是好的,可结果事与愿违,这样的问题式课堂虽引导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牵制了学生的思维,肢解了文本,破坏了美文的整体感,使得美文在过多问题的压迫下变得支离破碎,学生自然也就无以感受、无暇关注文本的内在美了。

偏执于拓展延伸,脱离美。美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多能择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写法上的某一特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对《绿》的教学设计中,有以“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进行仿句的,亦有以借鉴《绿》描写景物的技巧,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叙写片段的。如此的教学程式,虽是在做能力迁移的工作,但我们更应看到的是此时我们对文本理解有多少、理解有多深,脱离了美再去寻找美是否有意义。更有偏执的一位老师,在最后还出示了另外一篇美文让同学们赏读,这无疑是肤浅的。

美文教学的现状让我们心生困惑,为什么我们还不能让美文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还不能将美文全景式的展现?笔者针对当前美文教学的尴尬现状,认为行之有效的美文教学策略在于美读、美想、美品。

一、美读,感受美的意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对于文质兼美的美文,作为教者,我们更应在引领、指导朗读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多次、形式多样的朗读,一步步地走近文本,拉近文本、作者、学生的心理距离;在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高低起伏上进行有效地指导,让学生逐渐地融入文本,感受文本所营造的美的意境。教学《绿》这篇美文时,教者就应让学生循着作者的3个观察点渐次展开朗读,一方面理清行文的层次,另一方面感受梅雨潭浓浓的“绿”,感受课文用美美的文字营造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意境。

二、美想,意化美的画面

美文的教学策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美想的空间。通过一再地朗读,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让他们学会穿透文字,意化文本所描绘的美的画面。课堂上多给他们遐想的时间和空间,敢于给他们“留白”,鼓励他们通过拟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文字描绘,在头脑中展示美的画面,进而增强感受美的能力。在《绿》一文的具体教学中,教者应多以自己的范读将学生带入如诗似画般的艺术境界。只一句“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便足以让人想见瀑布处在山涧中的状态,形象逼真,使瀑布极富立体感。

三、美品,品味美的内涵

一篇地道的美文,是从内容美到结构,从文字美到情感的,所以,对于美文的教学,我们要美美地品,品味内容的画面美,品味结构的建构美,品味文字的抒情美。但这并不是说要从各个层次去预设多少问题,而是直接放手给学生,教者可通过示例的形式予以点拨既可,无需冗杂的问题分析,就可让学生学有所得,品味出美的内涵。品味《绿》这一美文时,教者还可结合单元介绍的“读书动笔”之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圈点符号,结合课文边上的示例,引领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品味,进行文本、作者、教师、学生的多层次对话。

如此述来,美文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美读、美想、美品,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美,品味出美。但愿我们能以美文美教、美读美想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好每一节美文阅读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215151)

猜你喜欢
美文教者品味
美文阅读
品味桂峰
品味四季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