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6-12-23 12:22崔广宇�オ�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情感课堂教学教育

崔广宇�オ�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和学生主动的学习,在教学环境中,在单位时间内(一节课),教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获得有效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自班级授课形式创建以来,许多有志于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及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为之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如此,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如何去应用这些成果,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以“道”执教是课堂教学的思想基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树立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勤奋好学,不断力求上进的好习惯;用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去丰富学生的头脑,启发他们的思路,打开他们的心扉,认真做好课外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使之循序渐进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早日成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这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为此,在工作中,对教育理论、心理研究、教改动态、知识结构等不断学习探讨,摸索钻研各类问题的“道”,以求在理论的指导下,按规律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在知识积累方面,像勤奋的蜜蜂,博采百花之粉,酿成甜美之蜜,哺育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像慈爱的母亲教习孩子“学步”;在理论传授方面,像“好道”的庖丁,凝聚千日之得,化为真知灼见,传给学生。这样,学生“吃”得精,练得巧,又掌握了各种“诀窍”——各类问题的规律性知识,各类知识的科学学习方法,若如此,学生进步当然就快,课堂当然就有效。

二、有效“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

所谓“互动”就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做更进一步的启发、引导,师生的共同参与,相互探析,在活跃的、主动的氛围中实现教与学的质量提高。互动教学在教育教学的目标上,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重点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促进有效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最有力的保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这是一种习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白学生学习的有效,重在这种习惯的养成。以此为出发点,积极钻研教材,细心了解学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善待这位主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的心声,研究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带领学生兴高采烈地走进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理解的个性化,尤其是语文阅读课的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教师也要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高尚的情操与品行的养成。

只有当学生养成这种学习习惯,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到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秘。让视野更加宽广,让技能更加娴熟,对问题的分析、推理、概括、综合的能力会更加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加富有条理。学生对学习不再感觉是苦差事,而是其乐无穷!这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有机的结合,配合融洽,也才能使教与学达到真正的相长,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增长素

“夫辍文者情动而不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课文本身反映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披文以入情”,像演员阅读剧本,进入角色那样,认真体会,培养情感。情感这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紧密相连,因此,它伴随认识而产生,随着认识的加深而加深。古今中外任何人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才可能“未成曲调先有情”。

同时为了以情感人,教师还要像演员苦练唱、做、念、打那样,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传播情感,让情感灌输在教学的全过程。这就是说,不但读讲问答要感情充沛,就是神态、手势、板书、实验等也要“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样,课堂教学就会自始至终情趣盎然。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丽的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现代教育理论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过程:其一是感知——思维——知识与能力获得过程;其二是感受——情感激发——情绪调动与意志努力过程,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由此可见,缺乏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课大多都是一些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要紧紧抓住“情感”这一杠杆,撬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情操得以陶冶,让语文素养得以提高。只有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而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五、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运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而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造和展示各种各样的有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通过再现现实生活,通过化抽象认识为简单形象,通过变重难点为兴趣点,通过变复杂为简单的过程,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命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的教学,不但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节省了时间,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必须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从科学的方法、态度出发,正视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我们对这些问题和存在的困难,科学决策,及时反思,善于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一定能够取得实效的。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把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与有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锦屏初级中学(743306)

猜你喜欢
情感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