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意境让诗歌教学回归本真

2016-12-23 12:32吴莹�オ�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意蕴意象诗歌

吴莹�オ�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内涵深邃、韵律和谐、结构有致的特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十分注重诗歌对于学生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价值,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诗作。而诗歌教学的精髓也在于对诗歌意境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所营造的内核之中,从而去发现、体悟诗文中的诗情画意,紧扣诗歌语言所包含的内在意蕴,从而让诗歌教学真正地回归本真。

一、在激情吟诵中培养探究品质

诗歌的语言不仅凝练真挚,且富有极强的跳跃性,仅凭学生自己的机械理解,难以真正把握文本的内核。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诗歌语言进行零距离接触,让诗歌传统教学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通过教师示范诵读奠定情感基调、通过指名个别朗读促发学生的个性体验、全班集体齐读的方式烘托课堂氛围,从而在分享交流中,将学生的身心全部浸润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之中,从而深入地感知诗歌的内涵基础。

如在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教师将诵读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扫清阅读障碍,初步奠定诗歌的情感基调;其次,教师引领学生在诵读中区分出蕴藏鲜明意象的语句,初步感知每个意象所承载的价值;然后,可以将诵读聚焦在非意象部分,感受同一首诗歌中意象语句与非意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诵读中感受彼此之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意依象生、象依意显的特征;而最后一个环节,则引领学生从整体入手,深入把握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力量,深入感知作者的内在情感,尤其要聚焦诗歌语言中的独到之处,实现与诗人内心的对话,从而真正地理解诗歌、解读诗歌。

二、在品味赏析中发展言语思维

由于诗歌语言的简洁性与跳跃性,一般不会直接将诗人内在意思旗帜鲜明的展现出来,即便有些看似简单的语言,也蕴藏着丰富而深邃的意蕴。教师则要引领学生在无疑中走进文本,再从有疑中走出文本。因此,教师应该以诗歌语言为平台,采用层层剥笋、步步为营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剥”与“加”的过程中品析语言,感知意境,从而借助赏析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地不断提升。

如在教学《黄鹤楼》这首诗时,教师从首联入手,将其他文字剔除,保留了“人乘黄鹤去,地余黄鹤楼”,让学生明白两句呈现出一定的事实,并没有其他什么特别之处。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在两句之首分别增加“昔”“此”两字,从而借机品析、拓展关于黄鹤楼的美妙传说,凸显诗歌所承载的价值意蕴;而“此”字则更加凸显了仙人的遗迹,与第一句中的“昔”形成对应之势。于是,教师分别按照步骤加入了“已”“空”两字,将学生的内在思绪借助诗歌的文字不断飞扬,不断形成内在意蕴的丰富与积累,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首先通过先行之“剥”剔除内容,形成诗句的核心骨架,而后顺势通过语言储备在不断增加中形成更为丰厚的意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认知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在迁移延伸中历练实践能力

诗歌创作的精髓就在于丰富而大胆的联想,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因此,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必须深入贯彻学生的想象意识,将学生的鉴赏能力推向更高层次,同时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成果转化为学生的思维产品。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是将人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其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意识,并根据诗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出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时,教师从早春的特征入手,引领学生分别运用视觉、触觉等不同的方面来感知春天的美好,并相机从诗句中提炼出“暖、先、短、欲”几个关键性字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与诗人的深入对话,不仅获得了对内在生命、人情世故、人性本质的窥探,更有效地历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随后,教师相机为学生拓展补充、回忆复习了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让他们在语言文字内部进行细致地体验,为学生增强内在体验结果,奠定了基础。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这两篇文本为载体,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悟与思考,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改善。

正因为拥有了理性审美过程的参与,学生内在的生命意识与诗歌作品中的内在意蕴,形成了异质同构的化学效应,真正唤醒了学生内在的感知力、审美力、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这样的迁移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有着自身个性化的特点和规律,阅读教学就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引领学生在深切体悟中感受诗歌的诗情画意,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下,唤醒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有效推进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事实证明,教师这一系列的做法不仅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充分历练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思维和言语运用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外国语学校(214500)

猜你喜欢
意蕴意象诗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玉人”意象蠡测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