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核心期刊中社会化媒体相关研究的定量分析

2017-01-09 03:38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情报学社会化情报

王 杰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071000

情报学核心期刊中社会化媒体相关研究的定量分析

王 杰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071000

本文选取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与情报、情报资料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五种杂志中对情报学社会化媒体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文献计量研究,从文献统计、发文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关键词共现分布及关键词聚类分析五方面对情报学社会化媒体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方面研究发文量占比很小,是情报学研究的新兴主题。然后后,本文对情报学社会化媒体研究的一些研究热点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成果介绍。

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计量分析;聚类分析

一、选题背景

美国学者安东尼•梅菲尔德认为,社会化媒体是一种新型的、给用户提供极大参与度和空间的在线媒体,该类媒体具有公开性、参与性、对话性、交流性、社区性、联通性等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不断增多,以博客、微博、微信、QQ、多媒体共享网站、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已经在互联网世界中占主导地位,并且,近年来移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社会化媒体提供了更方便的应用平台,使得以上社会化媒体的用户数量激增。

根据CNNIC在2016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半年新增网民共计2132万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PC使用即时通信应用的网民规模为6.42亿,较2015年底增长2.8%;PC使用论坛/bbs应用的网民规模为1.08亿,较2015年底降低9.1%;手机使用即时通信应用的网民规模为6.03亿,较2015年底增长8.3%;手机使用论坛/bbs应用的网民规模为8642万,较2015年底降低1.7%;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达到网民规模的78.7%,QQ空间的使用率达到网民规模的65.1%;微博的使用率达到网民规模的33.5%。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是基于微信联系人形成的一个熟人社交的平台,随着用户规模的急速扩展,微信功能的不断丰富,弱关系社交也开始逐步在微信平台上展开,在微信平台内部形成多个相互平行、自成体系的圈子。由于“弱关系”能更好地发挥不同群体成员的异质性优势,因而基于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弱关系群体间的人际互动在信息传递和资源交换方面比强关系群体间的人际互动更重要,能更有针对性地实现信息的价值。因此,笔者对情报学核心期刊中的社会化媒体方面的论文进行定量研究,探究社会化媒体在情报学方面的应用。

二、数据来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很高的权威性,因此,对国内图情学领域的C刊中的社会化媒体方面的论文进行检索选取。

国内图情学领域的C刊包括18种,在这18种期刊中,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中图书馆学的文章比较多,因此暂不做研究。由于有些期刊杂志的内容获取不到,因此,笔者选择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与情报、情报资料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五种杂志进行文献筛选。

由于微博的始祖Twitter在2006年7月成立于旧金山,中国的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而微信出现时间是在2011年1月21日,可见中国社会化媒体出现的比较晚,因此,在选择文献时,选择2011年到2015年的文献。选择文献的方式是人工阅读文献,选择关键词或篇名中包含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社会化推荐的研究文章,除去综述类文章,然后对所选择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三、文献计量

(一)文献统计

根据统计,在2011年到2015年,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与情报、情报资料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五种杂志发表的关于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论文总数为182篇。2011年社会化媒体相关论文总计发文18篇,2012年33篇,2013年37篇,2014年45篇,2015年49篇。

可以看出,在2011年到2015年,这五种杂志中,与社会化媒体相关的研究一直是处于增长趋势的,2011年到2012年的增长速度明显很快,2012年到2015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可以看出国内情报学学者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逐渐开始重视起来。由发文比重可以看出,在2011年到2015年,这五种杂志中,与社会化媒体相关的研究的比重一直是越来越高的,2011年到2014年上升速度比较平稳,2014年到2015年社会化媒体相关的研究占比增加的速度减慢。

(二)作者分布

对选取的五种杂志中社会化媒体相关研究论文中的作者进行统计,发现总共有320位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唐晓波、朱庆华、曹树金三位作者五年中在这五种杂志上的发文量都是7篇,是比较高产的作者;发文量6篇的有2位作者,分别为章成志和陈忆金;发文量5篇的有2位作者,分别为许鑫和邓胜利;发文量4篇的有3位作者,发文量3篇的有6位作者。

根据统计得出,2011到2015年间,在所选定的五种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总数为29人,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总数为275人,占总数的85.93%,说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社会化媒体相关研究工作;发表2 篇到4 篇的作者所占比例为11.89%,也相对较高;而4篇以上的占少数,比例仅有2.18%,因此高产作者较少。发表一篇或两篇社会化媒体相关论文的著者占著者总数的95%以上。

(三)关键词分布

对收集到的相关论文的关键词信息进行研究,首先对关键词进行归一化处理,例如将关键词“微博”、“微博客”、“新浪微博”进行合并,“信息提炼”、“信息提取”进行合并,共得到458条关键词,得到关键词的词频排名,由此可知,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是“微博”,“社会化媒体”出现频次为11次,“微信”出现频次为10次,“微信公众平台” 出现频次为9次,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中,情报学界的学者对于“微博”的研究较多。但是截至2015年底,微博月活跃量用户为2.36亿,微信月活跃量用户为6.97亿。原因可能是下几点:(1)微信出现时间较晚,还不够成熟,研究意义不如微博;(2)国内情报学界的学者尚未意识到微信的价值;(3)微博所承载的信息比较多,能够分析出更有意义的内容,而微信只是提供了一个熟人社交的平台,承载信息量有限。

使用Ucinet对关键词构造共现网络,可以得出社会化媒体研究领域的几大热点研究问题:网络舆情分析、基于微博的内容分析、社会化媒体中的推荐研究、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信息行为与信息服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服务、意见领袖、知识共享等。下面根据不同的社会化媒体对近年的研究热点进行简要介绍。

四、国内情报学社会化媒体研究进展分析

(一)基于微博的研究

关于微博网络拓扑结构方面的研究已逐步展开。刘志明等研究微博网络中被关注者的粉丝分布,发现该分布具有明显的胖尾特征,总体分布趋势满足幂律分布。在微博舆情话题的传播方面,朱恒民等对舆情话题进行分析,根据其衍生性和个体的免疫力的变化提出具有直接免疫效应的舆情传播SIRS模型;在此基础上,尹熙成等人提出了双层耦合网络传播模型,解决当前话题传播模型中“一旦网民接触话题后就对其免疫”这一假设并不符合网民的真实心理这一问题。在信息可信性方面,蒋冠等人通过观察实验法、有声思考法、搜索日志和内容分析法对用户在获取新浪微博信息时判断信息可信性的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用户在微博平台上获取信息的可信性判据。然后进行仿真实验,分别让用户在高动机的情境模式下和低动机的情境模式下对新浪微博信息进行浏览与转发,探求用户在不同动机的情境下获取信息时判断信息可信性的依据是否存在差异。

(二)基于微信的研究

虽然微信用户量增长很快,微信朋友圈的用户使用量已经达到5.5亿,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基于微信的研究大多是在图书馆方面的应用。例如郭利敏等人尝试将“上海图书馆”的APP与微信绑定,使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登录系统,优化了图书馆服务。微信在其他方面的研究还包括传播效果评价研究、知识学习研究、用户关系实证分析。冀芳等人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现状,探究其自身功能、内容与信息及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评价体系。张凌志等人利用知识进化思想构建个体知识学习模型,在微信模式下分析个体知识学习的认同性,异构性,交互性和扩散性的特征,并且通过分析微信模式下的3种个体知识交流的形式,分析个体知识学习交流的模式。刘颖和张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微信用户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微信用户关系网络符合小世界网络的特性,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和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该网络中用户的关系呈现差异化,有强关系和弱关系之分;同时,基于地缘、业缘、趣缘和学缘等关系,微信用户关系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小群体,群体之间存在结构洞,但在整个网络中用户更加倾向于群体内部之间的交流。

(三)基于其他社会化媒体的研究张洋等人研究了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竞争情报挖掘,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源社会化媒体平台的竞争情报挖掘方案,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以Surface产品为研究对象,选取新浪微博、豆瓣网、京东商城、中关村在线4个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相关的产品评论,综合利用内容分析、情感分析和共现分析等方法对竞争情报中用户情报、企业自身产品情报、竞争对手情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赵文军等人对国内外在线信息可信度评估模式进行了总结,基于社会化媒体,从用户特征和信息特征两个层面构建了社会化媒体中的在线信息可信度评估模型,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五、结论与不足

通过对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与情报、情报资料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五种杂志中的社会化媒体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关键词共现研究,得出现在情报学对这方面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国内情报学界的学者开始逐渐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以微博和微信为基础,来探究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的信息传播、信息共享、信息行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行为。但是,从发文量的占比和文章的系统性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加强。

本文的不足在于研究的文献量相对较少,只是从图书情报领域核心期刊中的18中期刊中挑选了五种,研究的不够全面,可能会对本文研究带来影响,下一步应该对18种期刊中的全部社会化媒体方面的文献进行研究。

[1]刘志明,刘鲁.微博网络舆情中的意见领袖识别及分析[J].系统工程,2011(6) : 8-16.

[2]朱恒民,李青.面向话题衍生性的微博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 (5) : 60-64.

[3]尹熙成,朱恒民,马静,魏静.微博舆情话题传播的耦合网络模型——分析话题衍生性特征与用户阅读心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1):82-86.

[4]蒋冠,冯湘君,于丽红.不同动机情境下微博信息可信性评价——基于实验数据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03):106-110+128.

[5]郭利敏,刘悦如,相明琼.微信二维码用于图书馆读者身份认证的实践[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Z1):144-147.

[6]冀芳,张夏恒.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2):77-81.

[7]张凌志,薛晶心,张媛.微信模式下个体知识学习的特征和交流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07):67-71.

[8]刘颖,张焕.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微信用户关系实证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04):56-61.

[9]张洋,凌婉阳.基于多源社会化媒体评论的竞争情报挖掘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07):59-66.

猜你喜欢
情报学社会化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基于立项视域下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研究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卷首语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