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的实质与风险探析

2017-03-01 17:47戚盈超
商情 2016年49期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债转股风险

戚盈超

【摘要】债转股是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以降低不良贷款率的一种暂时性举措,其中很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博弈风险及退出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本文力求对债转股的实质和风险进行较为深刻的探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债转股;风险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风险性近年来不断加深,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国金融系统中财政部门与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间不断复杂化、联动化的多角关系。由于国有企业一切开销和经营情况有国家兜底的特点,经营管理效率较低,存在开支过大、盈利不足的情况,为此财政不得不拨款给各国企以维持其生存,但由于政府财力的局限,只好以将“拨款”转为国有商业银行给国有企业贷款的方式来解决危机。由于银行管理者大多由地方政府指派,银行无法拒绝和抵抗政府的干预,政府不可能对国企的衰败坐视不理,国企更加依赖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溺爱”与“庇护”,这样一来,国有商业银行为国企的经营不力买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逐步增加,不良贷款率逐渐升至警戒状态,若再不加以控制和管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必然不断升高,届时将严重影响其正常业务与经营,不良资产终究变为不可逆转的坏账。

在目前宏观经济稳定的局势下,居民对银行的支付能力充满信心,银行由于弥补国企损失而发生的资产损失由储户存入的新生存款暂时补上,这种国有商业银行对国企亏损的维系机制便自然地形成了。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的实质

国有商业银行对国企亏损的维系机制实质上是国有商业银行用其不良贷款为国企的不良资产作掩护,利用国家保护的银行信用作暂时的支撑。相当一部分贷款在贷出时便没有被指望能偿还,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实际上就是国企的亏损转移,本质上就是一种资产损失,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居民储蓄已经不可能找到可对应的实物资本了。因此,这种行走在结冰湖面上的危险做法必须在冰裂之前得到改变,这种岌岌可危的状况必须及时扭转,情急之下,“债转股”这种权宜之计应运而生。

“债转股”,是指债权人将对债务人所享有的合法债权依法转变为对債务人的投资的行为。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规定,必须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并经营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来实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债转股。债转股的实质是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收购、管理、处置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达到减少损失的效果和目的。债转股后,该资产公司拥有原企业的建议权、管理权和表决权等股东权利,成为该企业的大股东。对于债务负担重但仍良好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国有企业而言,债转股的优势在于能盘活原本的不良资产,加快资产流动速度以达到债权人的资产得到保全和增值同时企业本身继续生存与发展的使损失最小化的双重目的。但这种从账面上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提高国企的效益,而只对那些亏损原因是过高的用于还债的财务费用的国企有用,并且这种转变只能降低部分国企的财务费用支出,对于企业现金流是没有明显改善的,这是债转股的局限所在。

三、“债转股”的风险

债转股是我国为促进国有资产重组、降低国企债务负担以盘活其存量资产的重大举措,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化解金融风险。然而,在债转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债转股的进程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对债转股的风险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剖析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引致的道德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善以及实施存在阻碍等现实原因导致当事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便是道德风险。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债转股时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极易产生以下几种道德风险。

1.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

这种道德风险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经办行为了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以为将来谋得更多的新增贷款而将一些原本只要经过努力便有望收回的贷款直接划给资产管理公司,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转股来实现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由资产管理公司大量收购之后,有可能助长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部门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如此一来,必然会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2.资产管理公司的道德风险

对国有企业来说,债转股差不多可称为是“免费的午餐”,尤其是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运用非法手段向资产管理公司申请进行债转股操作,而资产管理公司的审批人员很容易在核准过程出现“寻租”现象,道德风险由此而生;且债转股实施后,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国有企业的股东,依法享有相应的股东权利,资产管理公司派驻企业的董事与企业原本经营管理者的“博弈”中,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再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国有企业的阶段性持股人,在其出售、转让股权或对国有企业包装上市的过程中,道德风险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二)银行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博弈风险

债转股涉及了诸多利益主体,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国经委、财政部、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集团,而在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弱势和被动的地位。处于自身经营利润最大化目标考虑,国有商业银行只希望将最不可能收回的贷款也就是最差的贷款进行债转股,而对于较有可能收回的贷款不予债转股处理而继续等待贷款收回。而对于另一方主体——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将银行最差的贷款转为股权必然增加了自身的管理难度和风险成本,成功率必然大打折扣。还有一种情况,有一类国有企业的资产的盈利能力不差,其亏损和不利其实是因为政府未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适时注入充足的资本金所造成的,对于这一类情况,其实不应该采用“债转股”方式来解决问题,采取其他措施,例如直接将银行债务转变为国有资本金投入,或者采取暂时挂账停息也是可取的。在这些不同利益主体的实际博弈过程中,迫于种种压力和限制的国有商业银行即使将这类企业加以区分出来,也很难采取不同的做法,这必然使银行成为损失的直接承担者,这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造成了更加不利的影响。另外,在这场博弈中,除了上述利益主体施加影响之外,参与的国有企业、当地政府及相应国家主管部门都有发言权,更可以仗着政策导向——“国企脱困”,“政府支持产业”等主张都可能成为与国有商业银行讨价还价的筹码,许多国有商业银行如果承受不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结果很可能是国企通过债务重组化解了一部分不良资产,而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好处。

(三)银行经营风险加剧

实施债转股后,银行损失了原来的利息收入,同时又增加了管理难度和风险,可能出现银行各分支机构生存问题激增。

债转股后,银行来自转化之前的债权的利息收入大大减少。债转股之后,转股部分不再需要向银行支付利息,假若有来自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券利息,也远远无法和原本银行贷款的利息相比。

(四)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风险

资产管理公司是紧急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公司,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其本身无法持续经营的特点使得其必然有一天要撤出对企业的股权。由于目前法律的局限性,这种退出大多依靠企业债转股后的利润积累来进行股权的回购。然而我国国有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足够的利润积累进行股权回购的少之又少,大多企业根本无法做到。这样一来,企业可能重蹈覆辙,再次向银行借入资金将股权购回,银行也同时陷入不良贷款的恶性循环当中。

四、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健全完善债转股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盈利能力

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后不可以高枕无忧,债转股只是一個临时举措,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健全经营管理机制,降低经营管理成本,避免铺张浪费、胡乱开销,严肃杜绝“吃国家大锅饭”、万事有政府“撑腰、买单、兜底”的不正确思想,多向有经验、盈利情况优异的企业学习和观摩。国有企业必须尽快适应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法人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中的核心,企业将实施债转股后,企业的股东趋于多元化、复杂化,有利于巩固法人治理结构,而资产管理公司应该行使好股东权利,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对债转股企业进行严格资格审查,对其进行正确地督导

首先,对债转股国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有利于防止其对政府进行游说而导致寻租行为发生,进行债转股的企业资格应该由国有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确定,政府不应介入以避免损害公平和效率。

其次,对企业进行正确的监督和指导,不仅包括对企业派出的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监督,更要依据其持有的股份对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重大人事任免决策等方面进行督导,并与债转股国企签订必要协议,运用法律制度的约束力监督其正常高效运转。

(三)资产管理公司不仅仅是一个政策性机构,而应高效运作

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性实体,而不仅是一个政策性机构。按照国际惯例,由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债券,这种债券由财政担保,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选择卖出债券、买下股权,这样的一买一卖可以使资产管理公司找到可运转的利润空间。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也要完善法人治理机制,为决策承担风险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洪彦,彭清平.关于建立债转股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4346

[2]陈诗一,陈梅.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与国企改革[J].学海,2002(4):3538

[3]任翠香.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化解与防范——由工商银行即将上市所想到的[J].科技资讯,2007(3):170171

[4]傅丽华.浅析债转股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J].经济师,2001(9):218219

猜你喜欢
国有商业银行债转股风险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文化构建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