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建设与实践

2017-03-01 18:09谢荣军��
商情 2016年49期
关键词:虚拟仿真互联网建设

谢荣军+��

【摘要】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成为继多媒体,网络技术之后的第三代热点技术,对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也成为目前教育领域的热点。本文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建设情况出发,对虚拟仿真实训的建设思路及建设平台提成了建设构思,并介紹了虚拟仿真实训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虚拟仿真;互联网+;建设

引言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是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学生能够迅速习得与企业工作流程同步的职业岗位能力,帮助他们快速胜任企业现实工作岗位,是实现学生从虚拟仿真到现实成功跨越的极好途径。互联网的加速发展,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这对高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服务业作为武汉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迫切需要新型会计、连锁、金融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一、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建设意义

建设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运用云技术实现实训资源的建设、整合、开放和共享,提供与企业工程过程同步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实现新型会计、连锁、金融等同步虚拟实训项目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高效共享和互用,学生随时随地可在PC端或移动端获取实训资源,养成形成移动、泛在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攒取学分,加强技术技能积累,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建设目标

(一)核心目标

1.提升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建设基于云平台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与武汉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相匹配,实现实训课程项目与企业工作过程的数据同步,大幅提升适应现代服务业的会计、金融、连锁、报关等人才的专业技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2.构建新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养成形成移动、泛在学习方式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针对会计、金融、报关等现场实习安排困难的专业领域,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新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使学习无人不可、无处不在、无时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3.建立与工作过程的同步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促进职业精神养成

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创新设计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构建与与工作过程数据同步的虚拟实训资源,基于仿真的企业场景和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开展,既能大幅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提升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具体目标

1.“政、行、企、校”多方融合,共建一个新型虚拟实训平台

依托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校企等多方合作,共建融实训操作、评价、互动的新型虚拟实训平台。突出会计、金融、连锁等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需求,按需定制,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2.开发优质微课,慕课,构建多形式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优化整合虚拟实训项目资源,实现一体化实训体系。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开发优质微课,慕课,教学做合一,构建多形式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习效果。

3.建立移动APP端学习平台,实现全天候学习

开发建立基于移动手机端的APP学习系统,学习无处不在。移动APP与PC端相结合,使学习无人不可、无处不在、无时不能,实现全天候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攒取学分,加强技术技能积累

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攒取学分。学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银行”,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学分积累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5.校校共享、校企共享虚拟仿真资源,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建成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具备比较完善的会计、金融、连锁及报关等一体化实训项目资源,实现校校共享、校企共享,实现学生与员工的双向培养。辐射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建设模式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全面提高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建设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实现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基于商贸类专业能力交互融合,实现资源共享

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尤其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综合运用云技术实现实训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开放共享,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将“有限的物理教学空间”拓展成为“无限的虚拟教学空间”,实现专业间的融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开放、共享和充分使用,将实训教学从原有的单一的机房,扩大到校园内任意地点、任意时间内进行,使实训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二)基于“政、行、企、校”创新合作,实现人才双向培养

建立校企共建共管的模式,坚持共享开放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管理层面上的优势,开发优质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构建深度校企合作、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拓展校企合作渠道,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运营的模式,辐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教学服务支撑体系,能够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客观高效评价体系

大数据时代,教育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思维的转变——从演绎转向归纳,在“去经验”的过程中找到真正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二是信息真实性的凸显,让信息从可疑到可信,使研究者能够真获悉真实的情况;三是使个性化教育具有了可能性,真正实现从群体到个体。另外,大數据技术还能够提高教育管理、决策与评价的智慧性。

基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学分银行”管理系统,模拟或借鉴银行存储功能,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和地点以及对学生学分积累、专业课程、网络选课、学籍等的信息化管理。针对武汉城市圈职业院校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教育形式,最终形成服务于武汉城市圈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系统平台,实现客观高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四)基于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将“人人、时时、处处”的理念贯穿学习者个体职业发展全过程,包括职业准备教育,就业培训,岗位培训,晋级、转业、再就业培训等各种教育形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行业的不断出现,对人的技能种类和层次提出新的需求,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所接受的正规、非正规或不正规的教育,具备职业转换的能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整合优质教师教学资源,利用云平台,通过移动、泛化学习,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五)基于课程资源,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创业人才。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分化与综合、高度综合为主的趋势,要求大学培养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尤其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是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富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学习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品质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能以创造性劳动去认识或改造世界,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结合ERP沙盘(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竞赛训练及跨境电商等综合课程,融合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为管理类人才培养提供了解决方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四、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建设效果

通过实施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项目,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建设具有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管理和共享平台,高效优化整合创新实训教学资源,实现实训资源的统一管理、灵活应用,实现不同实训项目的共享、互用,学生随时随地可在PC端或移动端获取实训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实验,实现教学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高效率共享和使用,最终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深度融合,共建共享实训资源的格局,政府政策支持与投入落实,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联系更加紧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培养让企业更加满意的人才,学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一)建立一个新型多功能、跨专业虚拟实训平台

依托政府、行业、企业,借助学校数字化校园强大的优势,按照企业工作过程,构建融实训操作、评价系统、学习讨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跨专业虚拟实训平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形成一套与企业现场数据同步的虚拟实训教学资源

依托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优化会计、金融、连锁、报关等专业模拟实训项目资源,形成与企业现场数据同步,即时连线的教学资源,按需定制,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三)共享开放一批优质实训资源,增强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学院将坚持共享开放原则,充分利用建设契机,在满足学校及兄弟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的同时,加深与地方企业的沟通和对接,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利用基于云平台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资源开展各种规模大、成体系、有特色的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形成社会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辐射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推进学分积累与学分银行制度

通过基于云互联网+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设立学分银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自由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因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推进了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灵活实现了跨专业学习,加强了技术技能积累,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支撑职业教育对接终身教育改革的创新。

(五)培养一批掌握信息技术的双师型教师

结合项目建设需要进行师资队伍培养,对在职实训教师进行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开办培训班、举办座谈会和组织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训师资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分期分批把教师送到企业顶岗培训;利用寒暑假,让实训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工作流程,掌握最新技术,掌握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方法,了解行业行情,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并在真实的环境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聘请企业专家和校内的专家开办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在兄弟院校间互派教师进行交流等等,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云平台的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结束语

职业教育现代化已经被引起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理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之健康地可持续地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iles/more/more_745/200612/19288.html,20061116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o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11.html,20120313

[3]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gggs/201203/133068.html

基金项目:

湖北省职教学会2014年度科学研究课题《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GA201415。

猜你喜欢
虚拟仿真互联网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