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本监管中的顺周期问题

2017-03-01 18:25林冠澎
商情 2016年49期
关键词:传导机制

林冠澎

【摘要】资本监管作为银行经营的要求之一,会在“银行信贷——企业投资——资产价格”这顺周期循环之中,起到一个放大镜的作用,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加剧。本文首先以此从三个阶段分析了资本监管如何影响经济波动。进而,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监管中造成顺周期问题的一些特殊因素,其中包括中央与地方的行为差异、会计准则的影响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这三大因素。最后本文针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注重控制流动性风险;强化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督;关于逆周期资本计提框架的建构。

【关键词】资本监管;顺周期;逆周期;传导机制

一、引言

所谓顺周期性效应是指,在时间维度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前所形成的正的动态反馈机制。而该种正向反馈机制会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等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从而加剧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

而巴塞尔委员会银行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资本监管。于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在瑞士的巴塞尔签订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随着全球经济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巴塞尔委员会于1999年6月彻底修改了资本协议,并提出了“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市场纪律、最低资本充足率以及监管部门监督检查。

那么,银行业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是如何传递的呢?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本监管影响银行信贷。由于借贷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在经济繁荣时,银行具有较高的放贷能力,同时也有着较低的企业违约率,所以,银行往往会乐观地低估风险,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较大;而在发生经济危机时,相反银行会高估风险,采取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第二阶段是信贷供给影响企业投资成本、资产价格。在经济高涨时,信贷供给大,企业外部融资成本会减小,企业的投资需求增加,因此资产价格也会随之提高。而在经济低迷时期,随着信贷规模的缩小,企业投资需求会减小,最终导致资产价格的降低。第三个阶段是资产价格对银行信贷的影响。在经济高涨时,资产价格上升会导致企业信用评级较好,从而提高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而在经济低迷时,随着资产价格的降低,导致企业可抵押资产的价格下降,因此贷款数额会降低。

根据以上的分析,在经济高涨时,资本监管较松散,信贷量高,企业投资需求高,资产价格会随之增加,资产价格的提高有可以增加企业可抵押资产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地扩大贷款数额。而在经济萧条时,资本监管会变得严格,因此信贷总额会减少,企业也会随之减少其的投资量。随着投资需求的降低,资产价格也会降低,因此企业可抵押资产的价格会降低,最终信貸总量会进一步地减少。也就是说,资本监管作为银行经营的要求之一,会在“银行信贷——企业投资——资产价格”这顺周期循环之中,起到一个放大镜的作用,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加剧。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首先以此从三个阶段分析了资本监管如何影响经济波动。通过对“银行信贷——企业投资——资产价格——银行信贷”这一顺周期循环的分析,本文认为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的确是影响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监管中造成顺周期问题的一些特殊因素,其中包括中央与地方的行为差异、会计准则的影响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这三大因素。最后本文针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注重控制流动性风险;强化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督;关于逆周期资本计提框架的建构。

二、我国资本监管中的顺周期问题

除了上述所述的顺周期效应形成机制外,结合我国国情,关于我国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的形成还有其特殊之处。也就是说,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有以下三个特殊之处会使得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进一步加剧:①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②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顺周期效应的进一步加剧;③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导致顺周期效应的进一步加剧。

第一个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尽管各个商业银行都采取的是垂直管理的形式,原则上来看,地方政府官员无法对银行信贷进行干预。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晋升机制,地方政府官员在“晋升锦标赛”中,基于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目标激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商业银行支行进行干预,因此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贷款资金会倾向于投在更易于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项目上,从而更加加剧了经济波动程度。

第二个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顺周期效应的进一步加剧。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最低资本充足率”。而对于银行而言,银行有三种方式满足该要求。第一个是增加资本,第二个是减少风险资产的占比,也就是贷款,第三个是增加低风险资产的占比。若在经济低迷时,信贷供给总额会减少,若此时银行可以迅速通过其他方式融资,那么银行就不必通过减少信贷量来满足该要求了。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资本市场,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途径,因此随着银行信贷的缩减,会降低企业的投资需求,进而导致经济水平波动加剧。

第三个是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导致顺周期效应的进一步加剧。对于银行来讲,其资产可分为两种,其分别为交易账户资产和银行账户资产。由于交易账户采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因此在经济繁荣时,账面利润会随之增加,银行资本增多,信贷的进一步扩张推动经济的更加高涨。而在经济低迷时,账面损失会增多,最终导致信贷总量的缩减。而银行账户的顺周期性具体来说是,由于经济高涨,银行坏账较少、减值准备较少,因此银行的风险意识较低,会扩大银行的信贷总量,进而推动经济进一步高涨。而在经济低迷时,银行的防控意识较高,信贷总量缩小,进一步阻止经济复苏的出现。

三、关于减少我国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的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关于减少我国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资本监管的框架构建问题;②减小资本监管带来的顺周期效应的措施。

(一)关于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资本监管的框架构建问题

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闭象征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渐蔓延至全球,成为一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而此时正值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筹备的时期。当时的金融危机让各国都开始注意到资本监管的顺周期问题,也就是在原来的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经济繁荣时,资本监管松,信贷总量充足,经济会进一步地发展;而在经济萧条时,资本监管会严格,信贷是紧缩的,在这一情况下,经济会进一步萧条。因此,巴塞尔协议Ⅲ为了减缓银行资本监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即资本监管的顺周期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最终形成了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也就是本文所述的市场纪律、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三点)。

另外,该协议还确定了资本监管的逆周期框架。具体来说,该框架包括六个方面。第一、降低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所带来的顺周期性。第二、采用的拨备计提方法应该更有前瞻性。第三、为防止经济下行时可能带来的损失,银行应该引入留存资本缓冲。第四、为防止信贷扩张过度带来的损失(也就是可能发生的坏账之类),银行应该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第五、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银行应该加强监管(巴塞尔协议Ⅲ提出了两个指标:流动性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比率)。第六、使用杠杆率指标来监管银行杠杆融资的总量。

(二)减小资本监管带来的顺周期效应的措施

在2009年,中国加入了巴塞尔委员会,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在2010年9月。时任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在某次公开讲话中,提出了资本监管要注意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流动性比率以及杠杆率以上这四个指标。具体来讲,为了减少资本监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1.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

关于资本充足率监管这个方面,我国已经提出了资本充足监管要求: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逆周期资本要求;三是储备资本要求;四是第二支柱资本要求;五是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具体来讲,一是,最低资本充足率中的核心一级、一级资本以及资本的充足率分别最低为百分之五、百分之六以及百分之八。二是,储备资本占比最低为百分之二点五,逆周期资本占比应该在零到百分之二点五之间,而且上述两项资本应该都是要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的。三是,对于第二支柱资本,银监会可以行使自己的权限来判断风险以及监督检查,进一步地,通过结合最终检查结果,银监会可以对某些特定银行制定特殊的资本要求。四是,银监会还制定了百分之四的杠杆率标准。

2.注重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建立一个由多个流动性风险警戒指标构成的多指标系统,具体来讲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流动性覆盖率,该指标至少要大于百分之百;二是净稳定融资比率,同流动性覆盖率,该指标的最低值也为百分之百;三是流动性比率,即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的比例;四是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四是流动性缺口率,即在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總和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总和的比例。另外还有核心负债依存度、客户存款集中度等一些与流动性风险有关的指标。

3.强化对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督

关于强化对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方面,首先是要求两个指标要达标,即第一个贷款拨备率的最低值为百分之二点五,第二个是贷款拨备覆盖率至少为百分之一百五十。另外,相关的银行监管部门,可以结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银行监管部门可以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信贷质量等,有针对性地对单个银行的指标标准进行适当地调整。

4.努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逆周期监管框架

巴塞尔协议提出可以根据“信贷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与其相应的长期趋势值的偏离额来确定是否计提逆周期资本以及计提多少的问题。但是,根据我国的经济实际来看,在进行资本框架的搭建时,以下几个问题不可被忽视。

第一个是计提逆周期资本能否降低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即该行为的适用性问题。因为银行通过计提逆周期资本,只是可以降低由于银行信贷规模扩大可能带来的一些坏账损失,这只是由于信贷规模扩张所出现的系统性风险。但是如果企图通过计提逆周期资本来解决其他的一些风险,当然是不可行的。

第二个是关于逆周期计提指标的确定。我国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巴塞尔协议中的“信贷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基础,将更多的指标纳入考虑范围,仔细研究这些指标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而确定一个更符合我国国情的计提指标。

第三个是考虑到指标可能出现的滞后效应,具体包括政策的滞后效应、经济的滞后效应等。通过将可能出现的滞后效应考虑在内,相关的一些机构可以更准确的确定逆周期资本计提的时间和数额。

四、结论

在经济高涨时,资本监管较松散,信贷量高,企业投资需求高,资产价格会随之增加,资产价格的提高有可以增加企业可抵押资产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地扩大贷款数额。而在经济萧条时,资本监管会变得严格,因此信贷总额会减少,企业也会随之减少其的投资量。随着投资需求的降低,资产价格也会降低,因此企业可抵押资产的价格会降低,最终信贷总量会进一步地减少。也就是说,资本监管作为银行经营的要求之一,会在“银行信贷——企业投资——资产价格”这顺周期循环之中,起到一个放大镜的作用,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加剧。

我们可以看到,资本监管通过影响信贷规模这一中介因素来影响整体的宏观经济的波动,可以说,资本监管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顺经济风向而动的,但是如此,就会导致宏观经济更为不稳定。例如发生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其而后又蔓延至全球造成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便可以反映出“顺经济风向而动”的弊端。因此,我国应该在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合于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的资本监管框架,以减少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对经济的影响。

针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是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第二是注重控制流动性风险,三是强化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督,四是关于逆周期资本计提框架的建构。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王晓明.银行信贷与资产价格的顺周期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10,(03)

[3]罗平.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及其补救方法[J].国际金融研究,2009(06)

[4]武次冰,张强.资本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途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猜你喜欢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及建议
广东对虾价格纵向市场传导机制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国际会计准则:一个研究框架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分析
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分析
卢布暴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
“八项规定”顶层示范的向下传导机制研究
政治关系、经营业绩与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