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

2017-03-01 18:39陈迪��
商情 2016年49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

陈迪+��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各国贸易多元化合作关系的日益紧密,货物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外贸出口交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尤其是存在于国际结算方面的风险,给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和经营生产风险,阻碍着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结算风险

一、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

(一)汇付

汇付是指进口商通过银行把货款汇入出口商所在地银行,由该银行将款项解付给收款人的一种支付方式。汇付有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方式。在汇付的结算方式下,银行只提供服务而不是信用,卖方交货后买方付不付款,买方付款后卖方交不交货,完全取决于双方的信用,因此汇付属于商业信用

(二)托收

托收是指出口商开出以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委托并通过当地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的支付方式。其中作为主要货款结算方式的跟单托收可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两种。托收作为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出口商需承担较大的收汇风险。托收实际上是出口商为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向进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的一种结算方式。

(三)信用证

信用证是指银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及指示,向出口商开具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信用证作为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纯单据业务,银行是否付款,只凭单据,不问货物。即只要出口商提供了与信用证“表面相符”的单据,银行就需付款。信用证一般可分为跟单信用证和光票信用证,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等。信用证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提供付款结算保障的功能,二是提供融资手段,利于资金融通的功能。

二、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风险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进口国政府行为所导致的出口商无法按时收回货款的风险。如进口国政府禁止外汇汇出,取消进口许可证,乃至爆发战争等,从而使进口商无法用外汇付款或收货,最终导致出口商无法收回货款。

(二)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因进口国社会的动荡而导致出口商无法按时收回货款的风险。如进口国出现骚乱、种族冲突和大规模罢工等,破坏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到进口商向出口商付款。

(三)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测度的是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账户的影响。一般而言,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都需要按一定的会计准则,折算成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当汇率变动时,即使企业外币资产或负债的数额未发生变化,但是在它的会计账目中,本币数目却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因此,会给企业账目上带来一定的损失或收益。

(四)信用风险

信用活动的空前发展是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外贸易正是围绕着“信用”这一核心要素而发展的。在当代发达的交换中,没有“信用”为基础,就不可能有贸易的产生和双向流动。但另一方面,信用活动总是伴随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国际结算中,客户信用风险是指进口方拖欠出口方货款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在国际结算中,客户信用风险又称应收账款风险。

三、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管理

(一)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

国家风险是不可完全规避的,因为其中很多因素属于不可抗力,比如突然

的动乱或战争,政府的更替及政策的改变,但通过一些规避手段,国家风险可

以被降低,从而使风险达到最小化。对国家风险的防范主要从风险发生前、风

险发生中和风险发生后三个环节进行管理,也就产生了相应的预防性策略、经

营性策略和补救性策略。

1.预防性策略

外贸企业在从事进出口贸易前,要对进出口贸易的合作国进行国家风险的

评估。了解所在国的政策及经济环境并做出评估,可以大大减少国家风险的发

生概率。根据欧洲货币指数、商业环境风险指数和国际国家风险指南等指

标,对贸易目标国的国家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进行

分析,其中包括风险与收益的对比、贸易目标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当地同行业

市场规模和当地消费者偏好等。

2.经营性策略

由于與一个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充满风险,如果该国的政治状况不是很好,可以考虑多元化经营,即与多国同时进行贸易,分散国家风险或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减少甚至抵消国家风险

3.补救性策略

虽然外贸企业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但国家风险并不以公司意志为转移,一旦风险发生,最重要的是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当贸易目标国政府对外贸企业实施没收、征收或国有化之前,往往会对有关企业予以警告,因此,应抓住机会说服目标国政府取消对外贸企业处理的政策,或提出一些妥协方案供其参考。

(二)微观层面风险管理

1.设置专职机构,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就是要从根本改变销售和管理决策严重失控的局面,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制约机制,以新增设的信用管理部门掌握和评估客户资信状况,对每笔交易的价值和风险进行独立的、科学的、定量化的审核,并以此对应收账款发生和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这种制约机制不仅可以使企业的交易决策权限和拖欠风险职责更加明确,以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而且会使企业的销售管理体制从目前的以对外销员的管理为主拓展到最终以对客户的管理为主这一现代销售模式上来。

2.加强客户资信管理,重视国际资信调查

客户资信管理主要是搜集储存客户信息。因为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应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海外客户进行全面、认真、仔细地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其经营情况、资信及偿付能力,为扩大出口、安全收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所有往来客户逐一建立档案,设基本资料和往来资料两部分。基本资料反映客户的整体实力,包括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往来资料则反映与客户的交易记录及内部评价,包括与客户的交易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

参考文献:

[1]朱意秋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选择量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2(05)

[2]李明.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05)

[3]王学敏.国际贸易结算与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14(12)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的实践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部化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