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2017-03-01 19:31向召明
商情 2016年49期
关键词:盈余动机模型

向召明

一、前言

盈余管理可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大类。

蔡春等(2011)认为应计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主要是应计项目的反转以及盈余在不同期间的平滑;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对企业现金流以及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目前在学术界,绝大多数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都着眼于应计项目操控,真实盈余管理仍属于一个新兴领域。国内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就相对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大的完善空间。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从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方式、计量以及内部控制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的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

二、真实盈余管理综述

(一)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

Roychowdhury(2006)发现,管理层会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活动以避免报告年度亏损。Cohen&Zarowin(2010)发现增发股票的公司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蔡春等(2014)认为监管环境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管理层转而采用成本更高,但风险相对较低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哪怕会降低企业价值。

李彬、张俊瑞、郭慧婷(2009)以我国1998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会计弹性不同的公司其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会计弹性小的公司,会明显增大真实盈余管理的力度。

归纳而言,国内目前的研究包括外部监管动机,企业内部保盈动机(张俊瑞、李彬等,2008),避免亏损动机(蔡春、朱荣等,2012),股票增发动机(李增福、黄华林等,2012),避税动机以及职业前景动机,还有公司会计弹性制约。

(二)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1.销售操控。即通过价格折扣或提供更宽松的信用政策来增加当期销售收入,减少企业的存货管理成本和储蓄成本

Jackson,Wilcox(2000)对比了微盈公司与非微盈公司的销售政策,发现微盈公司为了避免亏损或保持正向的盈余增长,会在第四季度加大销售折扣以获取更多销售收入。陈奕巧(2011)认为异常价格折扣会减少未来年份采购量,且折扣部分边际销售收入下降,当期销售现金流下降;而放宽信用条件会使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增加,企业将来的业绩会下降。

2.费用操控。即管理者通过减少研发、员工培训和广告等决策费用来增加盈余。

陈奕巧(2011)认为异常低的决策费用将会降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公司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员工技能的提高,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是一种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短视行为。

3.生产操控。即通过生产超过市场需求的产量以降低单位销售成本来增加边际利润。

陈奕巧(2011)认为利用规模效应过度生产产品,虽使单位固定成本减少,当期利润增加,但过度生产所造成的存货积压不仅会增加企业当期的持有成本,并会使企业未来的存货持有成本增加及存货减值准备的提高,使企业未来的业绩将会下滑。治标不治本,不具有持续性。

4.销售资产。Batov(1993)以653家有长期资产处置的公司为样本,发现其管理层采用出售固定资产的方式来调整盈利,并缓和债务契约压力。当预期利润低于目标利润时,管理层可以选择处置长期资产和有价证券的时间来提前确认资产处置收益以增加报表利润。

5.回归股票。即通过回购股票以提高每股收益。

归纳而言,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操纵方式包括销售操控、费用操控、生产操控、销售资产和回购股票等5种。真实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采取真实的经营活动来影响企业的盈余,以粉饰公司真实的业绩水平为出发点,以企业未来的业绩为代价,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

刘大志(2014)认为特定应计项目法、盈余分布法、应计利润分离法这三种主要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蔡春等(2014)认为Roychowdhury模型是现有真实盈余管理模型的基础,其基本思想是真实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现金流。这一模型主要考察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这三种真实盈余管理手段。

归纳起来,我认为目前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研究结论的差异并不能完全排除是实证模型本身的影响。以Roychowdhury模型为例,其未能完全分离不同操控手段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易导致对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亟需进一步完善。

(四)真实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

林斌等(2009)认为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具有较强的信号传递作用,这些公司往往规模更大,外部审计师更倾向于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张龙平等(2010)和方红星等(2011)表明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成为衡量其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标准。程小可等(2013)基于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视角,重点探讨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机理。

归纳而言,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与损害性,故需要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强有力的制度设计。而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质量。非国有控股公司和规模较小的公司,限于财力、物力及人力等因素,其内部控制控制仍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亦说明全面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與紧迫性。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三、小结

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而言,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的时间还太短,该领域还存在很多的研究空间。

就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方式而言,其识别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操纵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研究。

国内外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但在实务中,管理层的真实活动操控行为还可能受到董事会独立性,高管本身特征如CEO执业观念,及管理者薪酬所左右,未来可以就这些动机进行深入的研究。

此外,关于真实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Jones模型的提出是基于美国资本市场,而中美两国在资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会计监管政策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未来应结合我国国情,创新研究模式。

猜你喜欢
盈余动机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模型小览(二)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