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留学生招生与培养

2017-03-01 20:18孙琳
商情 2016年49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

孙琳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也对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使命。培养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人才,为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应该主动承担的任务和使命。高校既要招进来,也要走出去,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扩大来华留学教育,特别是加强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招生和培养,也要积极尝试各种形式的境外办学,包括独立办学、与境外大学和境外中资企业联合培养等,为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来华留学教育;境外办学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以经济和贸易作为主要载体、以互联互通为核心概念、以互利共赢为基本目的的跨国战略合作设想。它地跨亚欧非,沿途连通中亚、南亚、东南亚、南亚、北非和中东欧等共计64个国家,旨在通过促进经贸活动和市场深度融合,以共同利益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相互信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这一宏大的世纪工程中,我国高校应该如何配合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适应和引领“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实践。

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高等教育首先和最主要的任务是人才培养。互联互通在各个领域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或合作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众多工程技术、项目管理人才;中国企业和项目在国外落地,急需大量通晓所在国语言、通晓当地政治、经济、风土人情、风俗文化的人才。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和商务活动,需要大量的懂得资本运作、货币流通、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此外“一带一路”建设,还需要加强民族理解和文化理解教育,力促民心互通,需要加强增进民族理解和文化理解认同的教育。因此,“一带一路”建设急需要3个方面的人才:一是工程建设、技术管理和经济贸易;二是区域政治和秩序;三是人文交流与合作。培养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人才,为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主动承担的任务和使命。

高校首先应当着力扩大来华留学教育,特别是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培养适应需要的境外人才。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高校应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科优势,配合国家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长远目标,进行统筹规划,着力开设一些吸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学科专业,做强与“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吸纳学生在这些学科专业学习,使他们既能学好,回国后又能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价值。在培养过程中,要开设关于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国情教育等课程,增进学生对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发展模式等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同。在日常管理中,应通过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校园文化生活、实践活动等,促进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交流与互帮互助,增强学生在中国的融入感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把他们真正培养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又适应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知华派、友华派人士。

除了“招进来”,高校还应当积极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实施十余年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成绩显著,国内多所重点大学在国际上排名不断上升,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专家学者和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了力量。特别是在工程教育领域,自2006年开始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并于2013年6月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获得了国际认可。

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具备了“走出去”办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分校或者教育基地的国际影响力和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实现了走出国门办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已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老挝苏州大学和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等,都是国内高校在境外办学的成功范例。我国目前已经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和多边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与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定,与境外的多所学校签署了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协议。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哈萨克斯坦、泰国、约旦等10多个国家向我国发出境外办学邀请。国家也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继续增加对教育投入,鼓励国内高校设立和拓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项目,包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分校或办学基地等。

高校除了在境外自主辦学,或与国外大学开展教育合作、联合培养,还应加强与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包括与我国高铁、通讯等“走出去”的行业和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根据统计,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企业有1万多家,分布在水电、通讯、铁路、建筑等多个行业领域,有较大的对当地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加强与这些境外中资企业的合作,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项目,进行订单式培养。甚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培训做到企业或者项目建设所在地,把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和企业业务、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培养适应其运行和发展需要的本土化人才。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也对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使命。高校应当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人才,为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0(06)

[2]赵金坡.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展望[J].高教探索,2011(01)

[3]王军.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4(08)

[4]郑刚、冯乐.一带一路”战略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基于20042014的数据分析[J].留学生教育,2016(04)

[5]郭丽,姚晓群,赵海涛.新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实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6]戴东红.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探究[J].学术论坛,2016(04)

[7]杨大伟,杨升荣,刘俭.新时期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6(05)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