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抢劫”的虚妄与真实

2017-03-08 03:05朱昌俊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4期
关键词:执法权常识执法人员

朱昌俊

【适用话题】权与法 依法治国 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职业道德

公职人员说出的雷语很多,有些雷语不过是实话实说,暴露了隐藏在说话者内心的真实逻辑。“依法抢劫”就是新的一例。按照相关规定,执法人员应该向经营者提供相应执法依据,即使抽样检查,也必须出票购买而不能随意搬拿。“先搬了再说”的做派,确实与抢劫无异。

依法抢劫也好、锁车收费也罢,这些来自民众身边的“执法故事”,构成了人们对基层执法生态的直接观感。抛开极端的雷言雷语,类似事情并不少见。诸如不穿警服,不按要求出示执法证件的问题执法事件,恐怕每天都有发生,除去个人素质与执法人格的偏差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源自执法权的失控。

我们并不缺乏执法规章。但是在现实中,规章制度是一回事,执法的实际情况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那些跋扈的执法人员未必不知道程序规定,但是破坏程序的代价实在太低,制衡权力的效果太差,给予了他们“任着性子来”的空间。可以说,“依法抢劫”虽是虚妄的,这种言语所对应的某种真实执法生态却不容否定。

“依法抢劫”不啻为“有权就有理”的生动诠释。它是行政执法权现实运行状况的一个注脚,对应的是执法权的不确定性和灰色生存状态。“依法抢劫”所折射的执法权的灰色化,恐怕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处于同样一种执法生态之下,很难说这起事件中基层执法人员的跋扈粗暴只是孤例。不同的企業与商家所遭遇的不规范执法,或只体现为程度与形式的区别。

以反常识的荒诞面貌出现的“依法抢劫”之语,实在不值一驳。但正因为太荒诞,恰恰提示我们执法环境的改善仍处于从“反常识走向常识”的初级阶段,依法治国依旧任重道远。舆论围观这样的案例,若止于对个案的谴责,难免产生“吐槽无力”的感慨。个案背后真实的执法逻辑与执法生态,更应被决策者注意。

【素材分析】手握公器,本该规范执法,可湖北黄冈的这位食品药品监督执法人员一句荒诞至极的“依法抢劫”,反映的则是执法权的失控。这也表明,要做到规范执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要加强执法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在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方面做一些切实有效的工作。

(特约教师 倪丽彬)

猜你喜欢
执法权常识执法人员
丹阳市 打出“组合拳” 用好执法权
从北极日出号案析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执法权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论综合执法权的合理配置——基于执法权发展面向的分析
论我国专利行政执法权的边界
灵川县安监局全面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专项清理工作
回归常识
福州市色山区一黑电镀厂“死灰复燃”被执法人员查处
汝阳县一村民暴力抗法被刑拘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