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2017-03-11 09:01张广辉
经营者 2016年23期
关键词:农信社市场化利率

摘 要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如何趋利避害,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继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关键词 农信社 利率 市场化 改革 策略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以及特殊的市场定位,其经营风险和利率风险也不断暴露出来。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必要性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放开存贷款利率上限,有利于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村金融格局,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有利于增加支农资金供应,提高农民贷款的可获得性;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成本覆盖风险原则,合理定价,实现自身财务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支持。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资金的企业,如果一个金融机构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价格——利率的决定权,那它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金融机构,这样的经济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市场经济。反之,利率市场化又必将对经济的各个领域带来变化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对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企业化经营管理的农村信用社带来强烈冲击。

(一)利率市场化带给农村信用社的机遇

一是农村信用社如果经营合法,可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贷款利率以获得高收入,同时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二是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的扩大,保持合理的存贷利差,有助于改善经营状况。三是利率市场化后,以往的传统存贷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中间业务将更受重视,有助于农村信用社推出金融创新工具,拓展业务范围。

(二)利率市场化带给农村信用社的冲击

1.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利率市场化后,谁的资金、成本、管理有优势,谁的金融产品就有价格优势,谁的业务就会不断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央行允许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存贷款利率,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社与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对客户资源的简单争夺,而扩展到存款以及相关中间业务服务领域。实力与信誉、存贷款利率报价水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等将成为农村信用社与各商业银行竞争的关键因素。我国农村信用社是小法人机构,整体不良资产占比较高,且内部激励制约机制并不健全,利率市场化后更易于贷款重组风险过分集中,易出现资金来源和运用期限错配问题。因此,难免产生收益减少、成本费用上升、客户资源流失等不利影响。

2.业务创新能力面临挑战。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将面临残酷的价格竞争环境,贷款利率不可能定得太高,而存款利率又不能太低,这必将使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获利空间缩小。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改变国内居民传统的高储蓄观念,增加投资品种,以致股票、保险、期货等金融市场将进一步蚕食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农村信用社的创新能力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突破现有的有关金融监管政策框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把握或引导客户需求,通过业务创新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努力扩大利润来源,否则只能坐以待毙。

3.利率风险不断加大。在市场化的条件下,由于受资金供求实时影响,利率的变化会非常频繁,而利率的波动即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利率价格对存贷单一的农村信用社收益与成本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目前,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看,60%以上的贷款利率处于1.5~2.3倍基准利率之间,利率定价存在着一定的垄断性与随意性,利率定价普遍走高。但是,利率市场化是一柄“双刃剑”,虽然短期内高利差会给农信社增加收益,但是会对农信社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过度发放贷款,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利率敏感性的不一致,优质客户流失等都存在较大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如何运用资产负债管理手段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必须提到农村信用社的議事日程。

4.道德风险。利率市场化以后,如若没有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信贷管理人员利用掌握的贷款浮动权限任意上浮或下浮贷款利率,那么浮动利率就可能会变成“人情利率”,而不是按照实际的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这样发放的贷款具有不平等性,部分贷款将难以归还,从而给信用社造成巨大风险。

三、农村信用社的应对策略

农村信用社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流中寻求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在经营管理的理念、机制等方面必须及时进行重大调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构建起适应市场需要的利率管理体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竞争的能力。

(一)建立并完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和管理机制

目前,利息收入占农村信用社总收入的八成以上,存款利率直接决定了信用社的成本,贷款利率直接决定了信用社的收益。在管理费用和贷款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存贷款利差水平决定了信用社的利润水平。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增强对自身系统存贷款利率的控制能力,以便实现对经营成本和效益的有效控制。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应从金融市场发育的客观条件出发,充分考虑本系统的技术和财力承受能力,建立起一套先进的现代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和管理机制,将利率风险管理纳入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避免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因自身准备不足而陷于被动局面。

(二)实施资金转移定价,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利率市场化后,哪家金融机构具有资金成本优势,就完全可以在利润有保证的前提下以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以更低的利率放出贷款,其金融产品就有价格优势。反之,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如果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会在竞争中垮台。因此利率市场化后,完善产权约束与法人治理结构,确立完善的资金定价体系,实施资金转移定价与全面成本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成本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

(三)转变经营理念,调整业务结构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农村信用社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坐等客户上门到主动营销,为客户量体裁衣,推销金融产品。从解决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求着手,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努力扩大中间业务的收入,从以赚取利差收入为主转向以赚取服务费收入为主,降低利率差在利润中的占比,以减少利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一是要发挥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为农村经济活动中各项资金清算充当中介,成为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商品交换的纽带。二是拓展代理性中间业务,如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业务。三是积极探索咨询、评估等专业技术中介业务。高管人员在思想认识和经营理念上要有前瞻性,对中间业务的产品系列、客户结构、经营体系和管理机制进行调整。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

利率市场化后,对农村信用社软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培养专业人才,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把握进退,正确判断利率走势,做出相关决策。二是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依靠服务质量吸引客户。三是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信息收集、风险监测系统,提高科学定价水平。

利率市场化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和严峻挑战。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积极探索培育金融产品创新和自主定价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尽快推进各项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以利于农村信用社趋利避害,真正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

(作者單位为朝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简介:张广辉(1979—),男,辽宁朝阳人,朝阳市双塔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他拉皋信用社主任,研究方向: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 田永乐.对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4(9):169-170.

[2] 李俊玲.关于推进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4(5):70.

[3] 陈思路.论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及应对[J].经营管理者,2015(34).

猜你喜欢
农信社市场化利率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作品获最佳创意奖银奖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农信社放下“背包”农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