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分型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7-04-11 05:48杨震杰周口市人民医院CT室河南周口466000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胰周分型胰腺

杨震杰(周口市人民医院 CT室 河南 周口 466000)

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分型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杨震杰
(周口市人民医院 CT室 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分析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结果 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总检出率为92.9%,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检出率为90.9%,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检出率为96.2%。结论 螺旋CT能够为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更加直观的诊断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值得推广。

螺旋CT;急性胰腺炎;应用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是胰腺内胰酶因各种因素被激活,从而引发胰腺组织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1]。大多胰腺炎患者病情较轻,易于治疗,但仍有约25%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常伴有器官功能性损害,严重者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加死亡的可能性。因此,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显示,螺旋CT能够精准判断病情发展,对炎症严重程度给予合理的分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2]。本研究旨在分析螺旋CT在该病分型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为17~82岁,平均年龄(52.4±15.3)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上腹痛等症状。疾病类型:酒精性胰腺炎32例、胆源性胰腺炎28例。

1.2 检查方法 首先采用TOSHIBA16排螺旋CT机给予患者CT平扫,再予以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过程中选用碘佛醇作为对比剂。扫描前,将碘佛醇100 ml于肘前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保持在2.7 ml/s左右,共行动态增强扫描3期。CT扫描自膈面延至肾下极,扫描期间保持7 mm的层厚与层距,行图像重建,层厚在3 mm左右。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Balthazar CT平扫形态分级法[3]对本研究患者胰腺炎症状进行分级。A级:胰腺显示正常。B级:胰腺增大,胰管扩张,轮廓呈不规则形态,胰周脂肪层出现异常,胰周尚未渗漏。C级:胰腺明显肿大,炎症扩散至胰周,胰周脂肪层模糊。D级:胰周或胰腺实质积聚单个胰外液,出现明显渗漏。E级:胰腺出现囊肿、坏死,单个胰外液积聚数量超过2个。②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分型。Ⅰ型:胰腺呈点片状坏死,坏死面积少于30%。Ⅱ型:呈段状坏死,坏死面积为30%~50%。Ⅲ型:胰腺基本坏死,坏死面积大于5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患者CT检查分型及病理学结果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螺旋CT与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坏死型急性胰腺炎26例(37.2%),水肿型急性胰腺炎44例(62.8%)。其中在26例坏死型患者中,共发现25例患者胰腺存在异常,仅有1例患者未发现,检出率为96.2%(24/26);在44例水肿型患者中,螺旋CT共发现40例患者胰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有4例患者胰腺未发现异常,检出率为90.9%(40/46)。螺旋CT共检查出65例患者胰腺存在异常,总检出率为92.9%(65/70)。

2.2 螺旋CT分型与预后 本研究中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共26例,其中8例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另有44例为水肿型。见表1。

表1 螺旋CT分型与预后(n)

3 讨论

胰腺是人体中并不显眼的器官,但对于人体生理功能与生命健康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外分泌功能。胰腺相邻于人体胃部,其后方所存在的大血管十分重要,因此,患者一旦出现胰腺炎,病变范围极有可能逐渐蔓延至腹腔与腹膜后间隙,向上可扩散至颈根部,向下可蔓延至肌间隔[4]。因此及时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精准的诊断与正确的分型,帮助医生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螺旋CT扫描十分迅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上腹部的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获得全方位图像,同时螺旋CT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体型、胃肠道气体、呼吸运动等对检查结果的干扰[5]。CT增强扫描可准确快速地确定病灶部位,并对其病变范围、病变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坏死病灶、胰腺内脓肿数量、胰外坏死组织等方面。本研究患者在螺旋CT检查下,发现65例胰腺存在异常,检出率为92.9%,其中坏死型急性胰腺炎25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40例,同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进一步的分型,Ⅰ型与Ⅱ型各8例,Ⅲ型有10例,根据Balthazar CT平扫形态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E 5个等级,并进行有效的预后分析,为后期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临床资料表明,由于磁共振成像费用较高、诊断时间较长,导致其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有限[6]。螺旋CT检查较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成像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因为螺旋CT能够通过快速扫描与薄层成像,不仅可以清晰地呈现出胰周渗出液与胰腺实质水肿,还可充分显示液体积聚、蜂窝织炎、出血等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全面性。

综上,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清晰地观察病灶、判断其发展进程,并进行有效的分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 赵军志.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5,36(2):317.

[2] 郭年君.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53-54.

[3] 何明.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分级诊断与临床[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8):109,111.

[4] 胡松.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507-508.

[5] 吴克林,董武春.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5):461-462.

[6] 许希红.血清脂肪酶检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77-578.

Application of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Yang Zhenjie
(DepartmentofCTScanRoom,ZhoukouPeople’sHospital,Zhoukou4660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 Seventy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treated in Zhoukou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of 2013 to December of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study, and all patients’ spiral CT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effectively. Result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spiral CT was 92.9%, acute edematous pancreatitis detection rate was 90.9%, and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detection rate was 96.2%.Conclusion Spiral CT can provide a more intuitive diagnostic data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high accuracy, which is helpful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spiral CT; acute pancreatitis; application analysis

R 44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4.012

2016-06-10)

猜你喜欢
胰周分型胰腺
CT评估胰周坏死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胰腺MSCT灌注扫描参数对鉴别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周感染的价值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Ang-2表达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胰腺损伤24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