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胃镜在老年患者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17-04-11 05:48王宛明濮阳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河南濮阳457000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优良率消化道胃镜

王宛明(濮阳市人民医院 消化科 河南 濮阳 457000)

超细胃镜在老年患者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王宛明
(濮阳市人民医院 消化科 河南 濮阳 457000)

目的 探析超细胃镜在老年患者消化道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胃镜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超细胃镜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的心肺功能指标、检查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较检查前有所变动,但两组患者之间心肺功能: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呼吸频率、末端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优良率(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78.75%),不良反应发生率(11.25%)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采用超细胃镜进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检查效果,而且可降低患者于检查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超细胃镜;消化道疾病;应用价值

消化道疾病是一种以消化系统本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患病时常伴有其他系统症状的发生,严重者可诱发全身性症状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质量等均具有严重的隐患,因此及时有效地检查、治疗尤为重要。据了解,以往采用的胃镜检查方法过程极易导致患者产生不适反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因此临床上加大对其检查过程的研究,力图降低患者的不适感[1]。近年来,新引进的超细胃镜获得临床广泛的认可,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此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为60~85岁,平均(75.25±1.15)岁;慢性胃炎25例,胃癌15例,消化性溃疡10例,食管癌13例,胃息肉17例。观察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为62~84岁,平均(75.15±1.10)岁;慢性胃炎26例,胃癌16例,消化性溃疡12例,食管癌14例,胃息肉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8 h均禁止饮食、饮水,术前10 min左右指导患者正确的卧位姿势(左侧卧位、双腿呈弯曲状)。对照组应用普通胃镜(GIF-XQ260型、外径为9.0 mm)进行检查,观察组予用超细胃镜(EG-470NS型,外径为5.9 mm)进行检查。两组患者的检查方式相似:当胃镜插管放置舌根至食管时,指导患者做吞咽的动作,待胃镜顺利置入后慢慢推动胃镜,直至胃镜抵达十二指肠球部,期间将观察到的消化道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完成治疗的过程(电切息肉等),实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定指标 观察患者检查前后的心肺功能指标、检查优良率以及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其心肺功能的检查指标主要为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末端指血氧饱和度。检查优良率的评定指标:优,胃镜的插管可以顺利通过患者的食管、胃底、幽门、十二指肠球部等,可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消化道情况;良,胃镜的插管在穿插患者的食管、胃底、幽门、十二指肠球部等过程中遇到2~3次的阻碍,但最终可以顺利完成,同时也可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消化道情况;差,均未达到上述指标。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检查期间可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其他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 两组心功能指标检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2.2 优良率 对照组检查结果为优55例,良8例,差17例,检查优良率为78.75%;观察组检查结果为优68例,良10例,差2例,检查优良率为97.50%。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检查期间伴恶心3例,呕吐5例,其他不适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检查期间伴恶心1例,呕吐3例,其他不适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4 肺功能指标 对照组检查前呼吸频率为(14.52±0.65)次/min,检查后为(13.70±0.50)次/min;观察组检查前呼吸频率为(14.55±0.60)次/min,检查后为(13.87±0.61)次/min;对照组检查前末端指血氧饱和度(98.29±2.20)%,检查后(97.10±1.15)%;观察组检查前末端指血氧饱和度(98.35±1.25)%,检查后(97.55±1.10)%。两组肺功能指标检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道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可从前列腺素与胃黏膜保护、幽门螺旋菌、胃泌素等方面进行探究。在临床上对其进行更为全面地检查、了解,可为治疗提供更为准确、有针对性的信息。

胃镜检查作为目前检查上消化疾病的主要手段,可让医生直观地了解到患者上消化道的实际情况,同时为医生做细胞学检查、病理活检等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2]。常规胃镜外直径为10 mm左右,在行插管过程中极易引起患者产生恶心、不适等感觉,导致其检查全过程处于痛苦的状态,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还易引发各种并发症[3]。超细胃镜相较于常规胃镜具有以下优势:①镜体材质柔软,外径直径仅为5.9 mm,在行穿插过程中降低患者不适感;②采用先进的数码成像技术,为检查结果提供高清、逼真的画面,提高诊断准确性;③安全性高:常规胃镜的镜身通常较粗,在进行检查时易对患者造成刺激,对于患有心脑血管患者而言,还可引起心血管的意外事故,但超细胃镜的舒适感较高,在检查时未发生较大的波动,进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较检查前有所变动,但两组患者之间心肺功能: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呼吸频率、末端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查优良率(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78.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5%)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采用超细胃镜进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检查效果,而且可降低患者于检查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1] 高连珠.循证护理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J].淮海医药,2015,33(6):614-615.

[2] 邓波.胃镜下老年上消化道溃疡及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4):509-511.

[3] 赵延梅,贾燕,程燕红.胃镜下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8):80-81.

[4] 丁梦,张斌.超细胃镜在老年患者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2):246-247.

R 5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4.031

2016-10-01)

猜你喜欢
优良率消化道胃镜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嘴和消化道(2)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