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

2017-04-11 05:48翟建欣登封市人民医院胃肠镜室河南郑州452470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电凝消化道息肉

翟建欣(登封市人民医院 胃肠镜室 河南 郑州 45247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

翟建欣
(登封市人民医院 胃肠镜室 河南 郑州 452470)

目的 探析EMR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在登封市人民医院接受EMR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EMR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外周血红细胞表面LFA-3、CD58、CD59的表达量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ICRRR与C3b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黏膜组织表达式方面,观察组的NF-kB、TLR4、HSP60与HSP70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清中的IL-6、IL-8、IL-12与IL-1β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EMR治疗息肉安全可靠,创伤较小,红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黏膜切除术;消化道息肉;临床价值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一项微创诊疗技术,该技术可将病变组织完全切除[1],组织病理标本完整,最终实现诊断与治疗的双重效果。EMR因其并发症少、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现已在临床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中得以广泛使用[2]。本文旨在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在登封市人民医院接受EMR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女20例,男18例;年龄为20~64岁,平均(42.12±2.26)岁;息肉位置:胃窦16枚,胃体9枚,幽门5枚,胃底8枚;病理分型:18例腺瘤性息肉,12例增生性息肉,8例炎性息肉。观察组女19例,男18例;年龄为20~63岁,平均(42.15±2.23)岁;息肉位置:胃窦14枚,胃体8枚,幽门6枚,胃底9枚;病理分型:16例腺瘤性息肉,13例增生性息肉,8例炎性息肉。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电子胃镜检查,确定息肉所处位置,于其基底部边缘选择1~4个点进针,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比例为1:10 000,使息肉和黏膜下层互相分离同时显著隆起,息肉基底部隆起之后,显示抬举征阳性,使用圈套将息肉套住,高频电通过电凝、电切相交替,切除息肉,对于较大的息肉应分次予以切除。回收切除的全部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对创面进行1~2 min的观察,结合创面的实际情况,使用止血夹或电凝进行预防出血处理。对照组运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寻找到息肉后,同样标记1~4个进针点,准备1/10 000肾上腺素液实施黏膜下注射,当息肉显著隆起2~5 mm后,将圈套器套入,运用高频电切法将息肉切除,尽量切到黏膜下层,同时避免侵犯到肌层,切除后对创面实施止血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黏膜组织表达量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含量。

2 结果

2.1 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 观察组外周血红细胞表面LFA-3、CD58、CD59表达量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ICRRR与C3b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2.2 黏膜组织表达量 在黏膜组织表达式方面,观察组的NF-kB、TLR4、HSP60与HSP70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黏膜组织表达量比较±s,ng/mg)

2.3 血清中白细胞介素含量 对照组IL-6为(257.67±40.23),IL-8为(1.57±0.22),IL-12为(221.30±30.45),IL-1β为(23.45±4.56);均高于观察组的(145.20±23.93)、(0.69±0.08)、(93.46±12.33)、(10.47±1.95)(P<0.05)。

3 讨论

EMR由内镜下黏膜注射术和高频电切术演变发展而来,此项技术现已被普遍使用于黏膜下肿瘤、广基息肉、消化道早期癌等各类消化道病变的治疗。此次研究对37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息肉病变实施ERM,均将所有息肉完整切除,并且未发生穿孔、感染与出血现象。可见,只要对手术指征进行严格控制,EMR便能够实现对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治疗,保障治疗的安全可靠[3]。EMR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常见并发症为穿孔与出血,为了有效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应注意以下3点:①对于直径超过2 cm的息肉最好行分块切除;②保障将生理盐水注射至息肉基底部黏膜下层,从而使肌层与黏膜层完全分离,实施注射时,应由息肉口侧端进行注射,以便于观察肛侧端息肉[4];③息肉数量较多者应实施分次摘除,两次摘除时间至少应间隔1个月;④针对术前使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等)的患者,应于术前5~7 d停止服用该类药物[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外周血红细胞表面LFA-3、CD58、CD59的表达量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ICRRR与C3b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黏膜组织表达式方面,观察组的NF-kB、TLR4、HSP60与HSP70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清中的IL-6、IL-8、IL-12与IL-1β比对照组低(P<0.05)。综上,EMR未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产生强烈的抑制效应,且产生的炎症反应较弱,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檀心广,胡志方,李福祥,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9):691-692.

[2] 陈慕维,植中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2(14):1538-1543.

[3] 孙永刚,杨小毛,杜选峰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样病变的70例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2):1216-1217.

[4] 傅春彬,苏萍,孔祥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10):1061-1063.

[5] 陈晓燕,卢高峰,郑鹏远.胃底腺息肉与Hp感染、抑酸剂及黏膜保护剂关系的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29-31.

R 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4.052

2016-07-25)

猜你喜欢
电凝消化道息肉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