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理念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017-04-11 05:48赵会连张静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心内科人性化研究组

赵会连 张静(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人性化护理理念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赵会连 张静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理念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理念能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心血管疾病;人性化护理;满意度

现代社会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护理理念也在不断改变,各种新型护理理念如心理护理、综合护理、人性化护理等广泛应用于各科室疾病治疗中。心内科患者一般病情复杂,生活质量下降严重,且治疗过程漫长,治疗费用较高,因此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其心理状态与治疗效果也更加依赖于护理质量[1]。因此本研究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患者中,观察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女26例,男26例;年龄34~67岁,平均(52.08±8.11)岁;疾病类型:冠心病18例,心律失常12例,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7例;文化程度:住院时间2~9周,平均(5.97±2.06)周;小学及初中18例,中专及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8例。研究组女25例,男27例;年龄35~69岁,平均(53.97±8.06)岁;冠心病19例,心律失常11例,心绞痛17例,心肌梗死5例;住院时间2~10周,平均(6.07±2.26)周;小学及初中16例,中专及高中27例,大专及以上9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进展观察与记录,用药指导,知识宣教,出院前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实施人性化护理,内容如下:①医护人员言行人性化: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动作要轻缓,与患者交流时,语言要柔和,经常询问患者感受,切忌态度冷漠,缺乏耐心;②住院环境人性化: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设置患者最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确保空气流通性良好,尽量做到病房内无异味、无噪音;针对不同体型患者,铺设不同的床铺,减少患者长时间躺卧的不适感;病房内、走廊以及厕所、楼梯等设置方便患者活动的设施,如扶手、轮椅、座椅、防滑设计等;③饮食指导人性化:针对不同疾病类型设置合理食谱,以手册形式发放给患者及家属,并提醒患者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大对家属关于饮食健康教育力度;④用药指导人性化:心内科患者一般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且需药物繁多,容易忘记药物用法用量,或者由于负性情绪影响,不遵医嘱,擅自改变药物用法用量。因此,医护人员需加强监督,多提醒以及教育患者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若出现擅自用药情况,则予以及时告诫。⑤心理干预人性化: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知识、沟通技巧培训;定时为患者进行心理测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者予以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注意患者情绪变化,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问题出现原因;耐心听取患者倾诉,经常安抚与开导患者,减少其负面想法,提高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或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内容进行评分,共100分,满意度分为4个等级,不满意:低于50分,基本满意:50~69分,满意:70~89分,非常满意:90~100分。将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比例记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心内科疾病大部分为慢性病如冠心病等,并且随着病情进展易出现并发症。心内科疾病治疗过程漫长,治疗效果不具有即时性,患者在长期病痛折磨以及久治不愈情况下会出现焦虑、惊慌、愤怒、绝望、失去治疗信心,甚至产生轻生想法。同时心内科疾病病情复杂,确诊或治疗手段,检查项目繁多,患者易因检查而对医院或治疗产生抵触。心内科疾病确诊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易出现不良反应,且药物种类较多,用药时间、剂量等需要记忆信息较多[2]。

基于心内科以上特点,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对病情变化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状,重视心理干预,确保患者不会因负性情绪而影响治疗,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使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保持较好心理以及身体状态。而常规护理以“治疗”为中心,即以协助医师治疗工作为目的,护理人员工作多处于被动状态,护理积极性较低,仅实施常规护理难以应对心内科疾病特点,无法满足心内科患者护理需要。随着社会人文进步,医学及护理模式不断转变,人性化护理模式逐渐得到临床普遍重视。人性化护理模式倡导“以人为中心”,以患者角度为出发点,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优质服务,通过环境、饮食、心理等多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处于一个舒适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从而减轻患者不适感,改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3]。目前,人性化护理以应用于多个科室及疾病治疗中,呼敏等[4]研究表明,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改善患者各项综合要求,提高护理满意度。何晓芳等[5]研究证实,人性化护理模式更符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对树立医院良好服务形象具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在心内科应用人性化护理理念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1] 李帆,王娜妮.在内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意义及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35-236.

[2] 肖艳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16-4817.

[3] 贾敏.心内科护理中如何进行人性化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12-213.

[4] 呼敏,马超慧,郝桂琴.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的应激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50-151,154.

[5] 何晓芳,莫志芳,曾丽吟.人性化护理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2):174-176.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4.110

2016-06-18)

猜你喜欢
心内科人性化研究组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