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语文素养的“三驾马车”

2017-07-24 16:26华霞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三驾马车有效教学阅读

华霞

摘 要:语文素养于己于国都有重要的意义,其能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与文化自信。因此,大学生一定要重视语文素养。提升大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包括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三者对提升语文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大学生语文素养;有效教学;阅读;实践

语文学习小则关乎个人的终身发展,大则关乎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因此,提升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就大学生而言,提升语文素养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素养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知识面的宽窄,阅读文章的理解、分析、归纳、评价能力的强弱,创作文章有无运用创作技巧、有无创新能力,生活实践中待人处事态度如何,等等。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技能的提高,都需要从课堂里学得方法然后运用于课外阅读。不得法的课外阅读无异于缘木求鱼。没有生活实践作依托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便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因此,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与生活实践,三者相辅相成,成了提升语文素养的“三驾马车”。

一、“第一匹马”——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形成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扩展语文视野,解读文本,提升理解、分析、归纳、评价能力,结合学生习作使其掌握写作技巧之外,还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因为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方法。方法即工具,就好比收麦子,面对一大片麦田,如何才能使颗粒归仓?当然少不了镰刀或收割机。面对一篇文本,怎样才能把握主旨?当然少不了捕捉关键文法,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前提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方法的获取,不仅靠教师的指导,还要离开课堂,这就是提升语文素养的第二条途径——课外大量阅读。

二、“第二匹马”——课外大量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学生全方位获取语言信息、立体化发展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中学阶段,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是课堂上学得的方法的反复运用。狭义的课外阅读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即现代文阅读、古诗文的翻译与鉴赏。这些作业基本上都是教师课堂上所讲知识的再现或者文本解读方法的运用。心理学上称为迁移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绝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奏效的,必须通过课外大量阅读。哪怕学生在课堂上对古诗词鉴赏方法掌握得再好,若没有阅读大量的诗词作品,也将无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不管在课堂上对小说的双线结构理解得多么到位,若课外不去阅读双线结构的小说,两个月之后,也许连什么是双线结构都忘了,那语文素养的提升将从何谈起。广义的课外阅读是指周末或假期广泛的阅读,范围极广,可以是哲学、美学、科技文学等内容,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志向而定。阅读这些书籍,除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外,还能优化思维,丰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鲁迅读了很多哲学书,所以他能从人人遵奉的封建礼教中,看到它吃人的本质,写出了经典形象祥林嫂。莫言博览中外名著,钻研文艺理论专著,撰写出《蛙》《丰乳肥臀》等作品,得到了世界各国文学专家的一致好评,增强了我国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得法于课堂教学,运用于课外阅读。那么方法学到手,并能运用自如,就一定意味着语文素养高吗?

三、“第三匹马”——社会生活实践

生活實践就中学生而言,主要包括与人交往,参加户外活动,其意义在于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使一个人从习惯中摆脱出来,以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生存状态,并为其提供新的、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向。学以致用,学是手段,用为目的,学了不用或者不会用,与不学何异?试想,一个语文知识“说话得体”得满分的学生,在与人交往时,满口脏话,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待人接物中,我们也不会说他语文素养高。

反之,一位温文尔雅、谈吐大方、气场十足的学生,他的语文素养也差不到哪去,腹中定有诗书的积累、人文情感的沉淀,这也将有助于他的终身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礼仪时,所获得的认可感、成就感会使他进一步学习礼仪文化,读课外读物,这样读书与实践之间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与他交往的人,会有歆羡或自愧不如之情,继而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便会向他学习、请教礼仪文化。

户外活动,能够使从书本上体会的情感细腻化,领悟的道理更透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具说服力。另外,涉足于自然社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不吐不快之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李白《蜀道难》中“百步九折萦岩峦”,无论学生怎样设想,也比不上到盘旋曲折的山路上走上一趟体会得真切。王勃为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毛泽东走出窑洞,目睹了黄土高原上的大雪才引发了诗情,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才一挥而就。其实,学生也一样,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需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

这里强调生活实践并没有否定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意思。相反,只有在从书本上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在深秋游山玩水时,“清荣峻茂”“林寒涧肃”才会脱口而出。否则就只会随口说“这地方太美了,就是有点荒凉”此类庸俗之言。

从逻辑上讲,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了方法,才能顺利地开展课外阅读。只有从书本上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生活实践中体现自己的语文素养。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但又是对前者的超越。从现实情况讲,三者并不是一个圆上的三个点,三者之间也不是由A到B再到C的简单循环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要想提升语文素养,三者都应得到重视,不能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否定另外二者,也不能因课外阅读可以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而批判另外二者,更不能因生活实践的终极目的性而抨击另外二者。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J].上饶师专学报,1996(1):13.

[2]吴晓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曹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3(2):32.

猜你喜欢
三驾马车有效教学阅读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