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教学中提高医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措施

2017-07-24 17:10李永刚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医学生

李永刚

摘 要:本文对解剖教学中提高医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焕发良性感知,尊重教学标本,注重思维引导等建议,旨在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展现解剖学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解剖教学;医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对于医学生而言,需要明确如何在医学工作中展现人文关怀,如何尽可能地缓解患者的痛苦,切实彰显新医疗改革的价值。解剖学是医学生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素质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解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焕发良性感知,使学生能够学会感恩

解剖学教学活动室或者是解剖标本陈列室前可以专门设置“感恩牌”,上书“逝而不已,体师永志,謹向献身于医学事业的无偿遗体捐献者致敬!”每一天上课前学生均需要认真看一遍“感恩牌”。在解剖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医德、医生情怀的故事,如白求恩的故事等。在教师讲解完成故事后,可以提出“你们为什么学医呢?”,“你们认为怎样才算是一名好医生?怎么做才能够成为一名好医生呢?”等问题,组织学生大胆地讨论与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基于解剖教学知识,组织学生一同探究“在面对无偿遗体捐献者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等问题,基于医术与医德进行综合分析。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开展解剖学课前感恩仪式,通过庄重的集体感恩,使学生认识到遗体捐献者无私的情怀,感恩遗体捐献者。学生在感恩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生命的义务,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与思想品质,为未来的医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教学标本,教师须言传身教

解剖学教学中实践的价值突出,而人体解剖学教学依赖于尸体标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两方面内容使学生感受捐献者高尚的人格。

首先,尸体标本是死者或其家属对医学教育的贡献。一个人选择死亡后继续奉献,那么他的奉献就应当得到感恩、尊重与善待。每一位从事解剖教学的人员,均具有言传身教的价值。在每次解剖课程前,全体师生均需要表示感恩,尊重每一位捐献者。教师需要做到言传身教,注重自身服装的选择,仪态,等等。

其次,已经处理过的人体各器官结构标本等,凝结着教师与其他专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尊重尸体、珍惜标本。尤其是一些比较容易损坏的结构,比如小血管分支、网膜孔以及小网膜,等等,更需要认真研究、加倍小心。教师可以制订明确的教室管理制度,并要求学生牢记。严禁各类不尊重标本、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与指导,使学生学会感恩,并且将这种情感融入临床治疗,学会尊重患者、善待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注重思维引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体解剖学的实验课程对于刚刚进入医学殿堂学习、初次接触尸体标本的医学本科生来说,难免会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使学生能够基于科学的角度、探究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感恩的心态对面对尸体,探究人体结构。

教师可以在解剖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锻炼学生胆大心细、遇事沉着冷静的良好心理素质。教师要使学生更加细致、认真地面对尸体,保持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钻研人体病理特点。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PBL讨论、小组辩论以及情境再现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明确医术固然重要,医德更为可贵。这对学生未来的医疗工作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使学生成为一名医德高尚、善于沟通且心存患者的医生。

四、结语

在解剖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指导,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感谢捐献者,尊重捐献者,保持良好的医学学习与工作态度,成为具有高技能水平、高思想素质的优秀医师。

参考文献:

姚立杰,姜杨,孙权,等.以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平台,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31):6-8.

猜你喜欢
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技能考试改革的探讨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及其培养途径
医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