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网络成瘾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017-07-24 19:13眭佳乐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高职生特点

眭佳乐

摘 要:为探究高职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Beard“5+1”网瘾标准量表对552名学生进行网瘾诊断,筛查出41名符合网瘾界定条件的学生,并定量、定性地分析网络成瘾学生的普遍特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特点。使用“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表”以及深度访谈方法分析网络成瘾的成因。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网络成瘾在性别、年级、专业、上网目的、上网偏好等方面呈现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研究结论表明,网络成瘾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学生在心理健康状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成因方面受到个体生理、心理、家庭、学校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需采用多方位协同治理方式进行防治。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生;网络成瘾;特点;影响因素

高校处于互联网使用和发展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很多高职生因长期过度使用网络,致其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而形成网络成瘾症。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不仅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更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特点的基础上,探究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的防治提供依据。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关于网络成瘾的定义,美国心理医生伊凡·戈登伯格(Ivan K.Goldberg)描述为:网路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的障碍,这种行为的突出表现就是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具有强烈的欲望,减少或者停止对网络的使用时会出现戒断的反应,同时还有可能伴有精神及躯体的症状。从类型上来看,网络的成瘾类型大致上可以分为单纯性网络成瘾症、情感性网络成瘾症、游戏网络型成瘾症、信息性网络成瘾症、程序性网络成瘾症、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对高职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预防并矫正高职生的网络成瘾症事关高职生一生的发展以及国家长远发展的力量储备,高校应当给予重视。

二、关于高职生网络成瘾的特点

笔者采用Beard“5+1”网瘾标准量表对所在院校各年级共552名学生进行网瘾诊断,结果显示共有41人符合网络成瘾的界定条件,占到调查样本总量的7.3%,表明网络成瘾学生规模较大。整体上来看,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1.性别、年级、专业方面的特点。在41名符合网络成瘾界定条件的学生中,男生34人,女生7人,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6.1%、1.2%,从这个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学生在性别的分布上的特点呈现為男生的网络成瘾比例要远远高于女生。在年级方面呈现大一人数较少,大二人数迅速增加,大三人数逐步减少的特点(见表1),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X2=22.213,P=0.00,P<0.05,说明高职生网络成瘾在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上网目的、偏好方面的特点。上网的目的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以及聊天方面。在被调查的552名学生中,以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有232人,以聊天交友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有154人,看电影、听音乐的有115人,网络购物的有38人,查阅资料的有13人。在被调查的41名网络成瘾高职生中,有38人以网络游戏以及聊天室为主,占到网络成瘾者的92.6%,所以,从整体的情况上来看,网络游戏以及聊天室是大多数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的主要方面。笔者通过与其中3名网络游戏成瘾学生进行访谈对话,了解到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手机或跑到网吧去玩游戏,并且深陷于游戏角色状态当中难以自控、不能自拔。

3.心理健康状态方面的特点。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41名网络成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这几项中,被试者得分普遍偏高,说明他们身体不适症状明显、思想容易受支配、人际交往中自卑感强。“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表”结果也反映这些网瘾学生在心理状态方面普遍具有高焦虑、低自尊、自我概念不明确、自制力差、自卑、忧郁、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成就感低等特点。

4.社会适应方面的特点。笔者通过调查访谈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41名网络成瘾高职生中,有接近75%的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状态等社会适应方面存在不适应状态。具体表现为性格普遍比较内向,平时与同学交流不多,对社交活动比较敏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位置,对外界的事物漠不关心,很少主动跟别人进行交流,等等。他们表示与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接触会感到无形的压力,而在虚拟网络中则可以随意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所以,性格和态度也与网络成瘾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可见,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形成网瘾。

三、关于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主观因素。笔者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高职生网络成瘾主观因素可以大体上归结为其寻找自我价值感。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高考失利来到了现在的院校,在高考失利中往往产生一种挫败感和失落感,这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其在学习上主动性不高,也缺乏相应的自信心,而在网络中则能通过游戏来寻找一定的成就感和自尊心。此外,网络上信息量丰富,学生正处在一个接受新鲜事物的阶段,这样的媒介促使他们没有办法拒绝来自网络的吸引力。互联网可以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为网络成瘾者提供一个理想化的平台和空间,而网络成瘾者也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畅所欲言,寻找自信和自尊,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

2.客观因素。首先是社会因素。网络上丰富的内容,刺激的文章、电影、图片,精彩的游戏等无不吸引着求知欲望强、接受新事物快的学生。高职学生自制力普遍较差,更加禁不住网络的诱惑,容易陷入网络的深渊,无法自拔。校园周边的网吧屡见不鲜,许多网吧为了经济效益,专门安装众多大型在线游戏引诱学生沉迷其中。尽管经过相关部门联合整治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有的相当一部分网吧为了自身的盈利忽视对网络安全以及学生身心健康的考虑,而学生又处在青春期,自控能力薄弱,难以抵挡网络的诱惑,这也是造成学生形成网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以及几位社会学家的分类方式,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民主性、专治型、溺爱型、忽视型及不稳定型。通过本次对名网络成瘾高职生进行家庭教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非网络成瘾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中,66.7%的家庭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而网络成瘾的学生中,只有9.7%的家庭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26.8%的家庭采用专制的教养方式,高达43.9%的家庭采用忽视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卡方检验结果,X2=90.251,P=0.00,P<0.05,说明网络成瘾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非网络成瘾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现有研究指出,对于子女教育应该训练他们的自律能力,而不是训练他们绝对服从父母。同时,还应该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更多健康的兴趣爱好,而不是过多地干预孩子成长。高职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普遍不高,教育子女的观念、态度和方法普遍比较简单,容易导致部分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紧张,亲子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这也是许多高职生学选择网络寻求突破和释放的原因。

4.学校因素。学校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一些符合社会需求和高职生需要的课程没有同步跟上,导致高职生转而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网络途径就是其中之一,学生在网上搜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时,如果不能合理使用网络,很容易引起网络成瘾。另外,学校课外活动吸引力不足。高职学生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而现实情况是他们的课外活动很少,精神生活贫乏,当很多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通过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方式弥补,时间一长,形成网络依赖,染上网瘾。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也給学生网瘾留下了“可乘之机”。

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成因由个体的生理、心理、家庭、学校及社会诸多因素共同构成,因此,需要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协同治理。

参考文献:

[1]朱海娟,蔺燕,段国萍.某高职院校网络成瘾学生成就动机调查研究[J].黑河学刊,2016(4):127-128.

[2]刘晓秋,朱晓喻,白志军.高职生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5):679-682.

[3]黄庆斌.高职生网络成瘾、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广州:广州大学,2012.

[4]张海涛,苏苓.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75-77.

[5]闫宏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6]李超民.大学生网络成瘾协同治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高职生特点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