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部分地区现有农居建筑物抗震性能现状调查

2017-11-24 11:19陈修吾蔡友军黄恩钊
科技资讯 2017年27期
关键词:阳江市抗震建筑物

陈修吾++蔡友军++黄恩钊

摘 要:大地震的发生往往会带来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大量震害及调查研究表明,建筑物缺乏科学有效的抗震性能设计导致其抗震性能较弱,是引发诸多建筑物破损或倒塌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所在调研组通过对阳江市多个区域的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按结构类型分类给出了此次调研建筑物的面积比数据,总结了阳江部分区域现有农居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抗震性能现状。根据调研的情况,给出了提升当地建筑物防震减灾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地震灾害 建筑结构类型 抗震性能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c)-0086-04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伴随着每次地震的发生,随之释放出来的能量,会对人类和居住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破坏性地震往往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历次中强地震震害研究中发现,建筑物的破损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最主要的原因。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部、沿海区域,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具有遭遇中强地震的可能性,陆地面积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Ⅵ~Ⅶ度区,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该省划定的地震危险区之一。根据广东省地震局公布的地震目录查询记录显示,历史上曾发生过1次6.4级(1969年)地震以及多次有感地震。自2007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阳江市行政区域内共发生ML4.0~4.9级地震2次,ML3.0~3.9级地震36次,ML2.0~2.9级地震338次,ML1.0~1.9级地震1969次[1]。

1 研究区域建筑物抗震性能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阳江市目前农居现状及抗震设防情况,开展阳江市既有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此次调研侧重选择城镇老旧民房和有人居住的古村落等建筑物抗震性能较为薄弱的区域,包括了阳江市江城区、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海陵镇以及阳西县织篢镇、程村镇。

该区域内农居建筑多为未经专业设计的自建房,结构类型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4种,其中以砖混结构最为常见,仍存在数量较多的砖木、土木结构建筑。综合统计调研点各类房屋结构面积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1.1 阳江市江城区

阳江市江城区是阳江市人民政府驻地,为全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区建筑物的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新建报批房屋基本按Ⅶ度设防。总体上城区建筑较为密集,以环城路、石湾路、西平路等人口密度高的路段尤为突出,主要为80~90年代建成的砖混结构和50~60年代砖木结构;高层主要以酒店、小区为主,党政机关办公楼主要为90年代的框架结构。城区沿主街道主要以2~4层自建的框架结构商住楼为主且存在很多房屋间距小、分布较密集的“握手楼”,由于自建房建设年代监管程序不完善,大多未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达不到现行的抗震设防标准要求。城区内老旧房屋比例在10%左右(图1)。

1.2 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海陵镇

海陵镇面积95.8km2(含南鹏列岛),人口5.3万[2]。1958年人工堵海建筑海陵大堤,使孤岛变成半岛。此次选择海陵镇辖区内白圩、南村和石塘山底古村等3个调查点。

1.2.1 白圩社区

总体看来城区建筑较为密集,其中白圩社区附近人口密度较高,建筑尤为密集,主要为90年代以前自建的2~4层砖混结构以及土木结构,高层主要以酒店、高档小区为主,党政机关办公楼主要为90年代的6~7层框架结构。城区沿主街道主要以2~4层商住楼建筑为主体,存在很多较密集的“握手楼”,自建房屋较为普遍。城区内以砖混、砖木结构为主的老旧房屋比例达到40%左右(图2)。

1.2.2 南村

南村(行政村)位于海陵岛西南部,三面环山,南面向海。村委会下辖南村、谷寮、稠灶3个自然村,共有300多户、人口1400多人,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因海陵区经济发展需要,南村大部分耕地和海滩林地被征收开发建设,预计2020实现乡村的“三旧”改造建设。根据规划,改造后南村的建筑主要以多层框架结构及高层为主。

目前南村(自然村)的村民居住的房屋多为2000年以后自行建造的砖混结构以及部分框架结构,多为3~4层,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构造措施使用较为普遍。同时,村里仍然保留一部分老旧房屋作为未来古村落改造的载体,但目前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无人居住。在本次调研走访村民自行修建房屋工地现场发现,该地区泥质土层覆盖大约1m左右,下部为沙土或砂砾土且含水量较高,在中、强地震作用下有发生沙土液化、软土震陷的条件(图3)。

1.2.3 石塘山底古村

山底古村坐落于海陵岛最高山峰草王山脚下,现有居民200户,800多人,占地面积约2000亩。村落老旧民宅多处于闲置状态,以租借的方式连片用于旅游开发。古村落群,以古村原有屋宅为基础进行修葺加固,建设136处客栈主体工程和其他配套休闲娱乐场所。

当地村民基本搬迁至自建房,自建房多修建于90年代以后,结构形式以砖混和框架为主。从调研的情况看,2000年以后村民在修建房屋时多会有意设置圈梁、构造柱。由于未经过正规设计,部分村民自建房在结构空间布置上存在开间过大、布置不均衡等不合理性现象。房屋受到当地海风高温、高湿、高盐等因素的影响,对建筑物有一定的腐蚀(图4)。

1.3 阳西县织篢镇

织篢镇地处粤西中部,是阳西县城所在地,成为阳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织篢镇属丘陵区,南面有龙高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织篢河横贯境内,从西向东汇入丰头河出南海[3]。此次选择织篢镇辖区内老城区和鸡村等共两个调查点。

1.3.1 织篢镇老城区

本次调研点奋兴社区,为阳西县原县政府所在区域,老城区占地约20亩,拥有房屋4400多栋,多为居民自建房。据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到,该社区大约有1900栋房屋修建于90年代以前,其中约1300栋为砖混结构,约600栋为砖木结构;90年代至2000年大约修建有1370栋自建房,该类房屋多为界于砖混与框架之间的混合结构;2000以后大约修建了1100栋,此阶段修建的房屋基本都是框架結构。1995年新建新区后,县镇府随之搬出奋兴社区。endprint

实地调研发现,该社区房屋受当地海风、气候以及年代久远等原因的影响,外观存在不同程度的侵蚀。90年代以前修建的房屋多采用石灰砂浆,裸露表面侵蚀较为明显。临近街道的房屋间距过少,甚至墙体紧贴一起形成“握手楼”,而且为了追求使用空间二层及以上多隔墙、阳台外挑并砌墙,导致结构上的“头重脚轻”现象。老城区房屋少见设置有圈梁、构造柱、马牙搓等构造措施,该区域整体抗震性能相对较薄弱(图5)。

1.3.2 鸡村

鸡村是织簧大洲文化乡村旅游核心区3个名村之一,隶属织篢镇谷围村委会,是一个渔业自然村,地处织簧河尖嘴出海口南岸,占地76亩,距阳西县城10km,有村民77户,人口386人。在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是阳江市地震安全农村民居示范村。

从调研走访的情况来看村民居住的房屋多为2~3层,主要结构类型为2000年以后自行修建的框架结构和80、90年代砖混结构,同时也保有一部分60、70年的砖木结构,砖木结构老旧房屋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无人居住。受1969年阳西洋边海M6.4级地震以及2004年阳西M4.9级地震的影响,当地村民防震减灾意识较强,村内修建有地震应急疏散所,新修建的砖混结构房屋中多有设置地圈梁、圈梁、构造柱等构造措施,也有少量砖混结构未设置抗震构造措施(图6)。

1.4 阳西县程村镇中西村光村

程村镇位于阳西县东部,东与阳东县、江城区相接,西邻织篢镇,南临洋边海,北靠塘口镇、阳春市河口镇。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15条自然村,总人口6.5万多人。镇域面积192km2,海岸线长39.8km,有耕地面积4.6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4万亩,10m等深线以下的优质滩涂面积10万亩,宜林宜果山坡地7.9万亩,依山傍海,资源丰富,是一个半渔农业镇[4]。

中西村光村为本次调研点之一,现有人口200多人,43户,光村地处偏僻距离中西村村委较远。有人居住房屋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少量村民居住在老旧砖木结构房屋中。走访过程中仅有中西小学及近两年来少数新建房屋为框架结构(图7)。

2 结语

通过此次对阳江市城乡结合区域、有人居住的古村落农居建筑物抗震性能调研发现,此类区域仍存在一定数量建筑年代较早的砖木、土木结构农村农居,其抗震性十分脆弱,不容乐观,当中强度地震发生时,极有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农村农居建设大多数是当地建筑工匠根据业主的经济条件和要求,参照简单的施工图纸,依照传统的习惯和凭借自身经验施工建造。根据本次调研情况给出以下建议:第一,当地政府在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中统筹做好防震减灾规划,有序提升当地的抗震能力。第二,政府和地震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宣传,提高当地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对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视防患于未然,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第三,推广抗震房屋设计和建造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提供适合当地建房习惯和使用风俗的房屋抗震设计图纸,加大对农村施工队伍的技能培训,确保自建房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地震数据服务地震目录查询[EB/OL].http://www.gddzj.gov.cn/dizhenshuju/dzshuju.asp#dz.

[2] 海陵镇[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E6%B5%B7%E9%99%B5%E9%95%87.

[3] 织篢镇[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E7%BB%87%E7%AF%A2%E9%95%87#reference-[1]-2423651-wrap.

[4] 程村镇[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E7%A8%8B%E6%9D%91%E9%95%87.

[5] 黄志东,叶佳宁,何霆.广东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J].科技資讯,2014(26):17-18.endprint

猜你喜欢
阳江市抗震建筑物
桥梁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My Hometown
爆炸过后
对大赛作出明确要求和具体安排
阳江市红树林的造林技术应用结果分析
阳江市城区中老年人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火柴游戏
底框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解析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