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改革与实践探析

2017-11-24 21:24帅晓华
科技资讯 2017年27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课程改革

帅晓华

摘 要:近年来,跨境电商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逐渐成为我国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因此跨境物流行业也被迫快速发展,以满足超负荷运作的市场物流运输需求。跨境电商背景下的电子商务物流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的是既懂跨境电子商务,又熟悉跨境物流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开设有电子商务或物流等相关专业,而将跨境电子商务和物流相结合课程内容还不够完善。本文将对基于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跨境电商 电子商务物流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c)-0169-02

跨境电子商务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很短,但是它的发展势头确不容忽视。电子商务和物流两者在新的形势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支撑。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基础设施、设备还处于发展阶段,而对于实际的操作也缺乏专业的人才,对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是急剧的增长,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聚集地理应担负起培养具备前沿知识人才的责任。

1 跨境电商对物流的要求以及界定

1.1 跨境电商的界定

跨境电商其实就是指现如今不同国境之内的交易活动和主体,再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来进行线上的交易和交付结算,最后再通过跨越国境的物流来运送商品,从而完成全部交易的一种的国际贸易交易活动。跨境电商的界定其实是根据进出口的方向以及交易的方式来界定的,主要分为出口的跨境电子商务以及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而从交易的方式来界定就可以分为B2B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以及B2C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物流作为支撑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重要服务领域,早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今后发展的支柱和重要推力。电子商务物流作为电子商务运行的重要环节,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各项环节与电子商务来解决问题,还能够与电子商务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合作模式。

1.2 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

跨境电商物流逐渐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显现出来,跨境电商物流不仅具有交易便捷的特点,还具有交易过程透明,物流信息在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即可查询,从而保证物流信息的及时和准确。新的发展需要物流管理方面新型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电子商务知识,还需储备物流管理的知识。

为了满足我国现如今多样化、多层次的物流需求,必须要满足电子商务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势头对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趋势的发展,很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该课程为学生贯彻社会中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接洽工作。

2 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前大多数院高职校均把物流管理课程定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但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很明确。该教学目标有多种,如: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使得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增宽,将授课的知识偏重于电子商务知识;将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作为电子商务中必要具备的知识授予学生等等。有关《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定位有待明确。

2.2 教学内容设计不规范

由于课程目标还不是很明确,因此相应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不同老师有自己不同的研究领域,根据老师个人的特色授课的重点必然是不同的,有的是偏重于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完全忽视了物流管理的存在;而有的则偏重物流管理的内容,因小失大,主要介绍物流如何运作实施;再有的侧重于物流中的配送服务,将配送概括为整个物流管理的研究。

2.3 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

对于授课来讲,课本教材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来看大部分的教材都是针对电子商务的,不适用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并且大多数的教材缺乏创新,关于物流方面的知识没有更新,老师依照教材,总是讲解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对于相近的专业产生混淆。

3 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改革相关措施

3.1 课程的定位认知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微观层面作用是满足电商企业物流部门和为电商企业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需求;宏观层面作用是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从而推动着服务业转型升级,促使电子商务物流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课程的开设要为专业服务,与电子商务其它专业课程相辅相成,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3.2 课程内容的安排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以“基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以线上电商(Online)与线下物流(Offline)双线并行,以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与电商物流信息技术双位支撑”为引导,实行“区分内容、区别教学”的教学模式,即针对实务性课程采取“模块项目相结合”教学方法,针对理论性课程采取“模块主题相结合”教学方法,针对实操性课程采取“项目实训相结合”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

将《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块作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主线,引领“电子商务物流运营管理”模块中线上电商(Online)所涉及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线下物流(Offline)所涉及的物质流双线并行,并由“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模块中搭建起紧密联系线上电商开展和线下物流实施的桥梁。

3.3 课程的教学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可按照项目任务准备、教师理论讲授和教师任务解析、学生执行任务和教师指导解疑、任务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企业审评、任务成果转化的步骤开展项目式教学。突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特色,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基于模块分析,将适合主题式教学的模块,按照引出话题—梳理话题—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反馈交流—领悟应用的步骤开展主题式教学。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以达到要求学生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

3.4 课程学时的安排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主要是学习物流基础相关知识为主,一般课程的学习课程大多为36课时,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为1∶1的比例,但是这种安排模式存在着实践知识不够的缺点,所以应该将课时改为48,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比例为3∶7,从而提升教学水平[3]。

4 结语

电子商务物流是依据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服务性行业,是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商务物流》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之一,作为其奠定人才的理论基础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对跨境下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有更为深刻的体验,通过对跨境电商和电子商务的双重认识,可以将个人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乔华.“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9(22):165-166.

[2] 梁燕媚.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基于口头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J].对外经贸,2016,10(33):136-138,145.

[3] 李白金.《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6期(总第95-100期)目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21):124-129.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课程改革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