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目的视角下探讨广西地区特色饮食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翻译技巧

2017-11-24 06:37杜施茗张艺卢燕清周秀琼唐秋莎
科技资讯 2017年27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跨文化交际

杜施茗+++张艺++卢燕清++周秀琼++唐秋莎

摘 要:特色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与对外友好交流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讨广西地区特色饮食文化内涵,学习相关翻译技巧,将广西部分特色饮食以及文化内涵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突破口,促进广西与周边世界经济文化的友好往来。本次研究采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研究各步骤紧密结合,间接或实地收集饮食菜谱,增加地方本土化的研究材料,列表归类。通过学习翻译理论以及分析广西已有部分特色菜谱翻译的研究,将翻译技巧分为直译法与功能译法,丰富了广西特色菜谱的翻译。

关键词:特色饮食 翻译技巧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c)-0237-02

1 研究背景介绍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以及“印象中国”等电视节目在国内外荧屏上热播,中国的飲食文化倍受青睐。这说明在今天饮食具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将这种软实力推出去,让广大观众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呢[1]?如今的八大菜系中著名特色菜谱名称被许多专家学者英译出来,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对当地饮食的浓厚兴趣。然而,独缺广西本土大量的饮食文化翻译研究。外国友人对于广西的了解,无非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和“绿城南宁”等等。覃雪香等在其论文中指出:需加快广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促进广西经济的繁荣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2]。我们认为,在广西文化产业的开发上,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颇为丰富。因此,充分利用东盟的优势区位条件,以广西特色饮食文化为专题对外宣传,将会促进广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广西地区特色饮食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翻译将会为本土的跨文化交流与中外友好往来增添更多机遇。

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广西地区特色饮食菜谱的名称进行英译。我们选取了桂林、柳州、河池、玉林、梧州、南宁及北部湾一带等地区的代表性美食进行深入了解,学习其文化内涵并研究正确的英译方法。同时,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理论[3]灵活运用到整个研究过程中,从而保证该研究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PDCA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行动)。在PDCA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分工、资料采集、数据汇总分析、论文撰写等系列工作。

2.1 资料收集与录用

首先,我们小组选定两个阶段性计划,分别为选材与录用。在选材阶段,针对本小组内部的分工任务,根据组员生源地为区域半径对研究区域收集该地方特色饮食资料,在PDCA理论和资料收集基础上,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认真细致地核对、分析和比对,确认无误后录入研究库(见表1)。

2.2 翻译技巧讨论与研究

针对表1收集的饮食文化菜谱,结合PDCA理论、翻译理论,比较已有的饮食翻译方法,探索本课题研究适用的翻译技巧并列举整合。其次,秉承饮食菜谱传递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目的视角下研究特色饮食的翻译,为广西特色饮食文化翻译提供更多的参考和研究范例。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普遍采用的特色美食翻译方法主要为音译、直译和意译等方法,均符合英汉应用文体的翻译特点。同时我们还发现,美食翻译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名称的错译,或表述不全[4],这说明在广西特色饮食文化的翻译中首要的翻译理论技巧是要做到忠实原文。其次,在翻译过程中,还不应忘记做到通顺流畅,才能确保在了解食材、加工等基础上领会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价值,缩小知识鸿沟。例如,南宁著名的“老友粉”如果仅从字面意思出发译成“Lao You noodle”,则犯了文化不对等的大忌,正确翻译应为“Lao You rice noodle”。

刘重德提出翻译的“信、达、切”,为本次研究确立了翻译的标准。基于文化目的视角,应在完全掌握美食的材料成分、传承文化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做到不谬译,不错译。例如,河池宜州的特色火锅食物“红豆腐”,源自当地人的文化忌讳对“血”不直呼其名,故称“红”。“红豆腐”其实为动物血(一般指过年杀的猪血)制成,凝结后似豆腐状而得名。若按字面意思翻译为“Red Doufu”,外国友人听后也许会感到非常惊讶,误以为豆腐被染色而对此敬而远之,正确翻译应为“Pig blood curd”,见表2。

翻译方法讨论:(1)纸包鸡。

纸包鸡在广西梧州始创,以玉扣纸包裹鸡肉,采用隔纸浸炸烹饪法,锁住鸡肉及调味料原有的味道而得名。本菜品结合食材与烹饪方法翻译,隔纸译为paper-wrapped,浸炸译为deep fried,加上本菜品所用主食材鸡肉——chicken,因此得出译名paper-wrapped deep fried chicken。

(2)糍粑。

糍粑为广西贵港桂平一带传统小吃,以芭蕉叶裹着糯米团子蒸熟得名,因其带有蕉叶的清香,吃起来软糯可口而闻名。糍粑分为两种,一种有芭蕉叶包裹,一种无芭蕉叶包裹。前者多在两广地区出现。因此,为了更好地表达具有广西特色的蕉叶糍粑,我们采用食材翻译的方法,将特色所在的蕉叶(banana leaf)也译出,整体译为banana leaf-wrapped sticky rice ball。

4 结论

每一种地方特色美食的背后,多少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与传承,做好广西特色饮食文化翻译,可以扩大旅游宣传,拉动广西经济增长,为广西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架起语言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胡梦楠.论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与认同——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郑州大学,2015.

[2] 覃雪香.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8):23-27.

[3] 阚全程.PDCA循环在医院战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9(8):47-48.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跨文化交际
英—汉翻译技巧在艺术英语文献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材料化学专业英语中长难句翻译技巧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