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艺术风格界定的研究

2018-01-28 07:25宫跃航浙江理工大学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艺术品艺术

宫跃航 浙江理工大学

一、研究主体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主体

本文以国内和国外存在的艺术风格为研究对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并不是一定对古代的各个门类的作家、艺术家、艺术品的风格逐一研究,而是对这些艺术品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从宏观的层面上进行概括、总结性研究。

(二)研究意义

艺术学科中的重点论题是艺术风格,然而,一直以来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一个时代的一种风格,或者一种风格不同时代来进行研究。正是因为如此,本文才从宏观层面对各门各类作品所具有的共性风格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总结一下有几点意义:

1.有利于艺术学科理论完善。

2.有利于对艺术风格及理论的学习。

3.有助于艺术创作的指引。

4.有助于对艺术品的深刻剖析。

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定义

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因为艺术家世界观、一些生活的经历、受教育的程度、个人喜好、天赋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相同的艺术品位和创作风格。艺术的风格是作品思想与所表现形式的结合展现出的想法所倾向的艺术特色。

三、不同人群对于风格的理解

(一)对于考古学家来说

风格可见于一种母题或模式,或见于某些可直接把握的艺术品的品质,能帮助人们确定该作品的创作地点和时间,确立不同作品之间或者不同文化之间的关联。在这里,风格是症候性的痕迹,与一件工艺品或一种符号的非审美特征相似。

(二)对艺术史家来说

风格对于艺术史家来说是重要对象。他研究的风格的内在一致性,研究它的生命史,及其形成和演化的问题。他也会把风格当作作品系年,确定作品诞生地的标准,以及追溯艺术流派之间关系的手段。不过,风格首先是一个带有一定品质和意义表现的形式系统,艺术家的个性,乃至一个团体宽泛的世界观,正是通过这一系统得以显现。风格还是团体成员之间的一种表现载体,通过形式暗示感情的特性,来传达和固定某些宗教、社会和道德生活的价值。

(三)对文化史家、历史哲学家来说

他们认为风格乃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的某种表现,是其统一性的可见符号。风格反映了,或者说投射了集体思想感情的“内在形式”

(四)对批评家来说

他倾向于将风格理解为一个价值术语,这种意义上的风格成了一种品质,因此一个批评家会说某某画家拥有“风格”,或者称某某作家是一个“文体家”。

在这些研究风格的方法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假定:每种风格都对应于一个特定的文化阶段,因此在一种既定的文化或文化阶段,只有一中风格或有限的几种风格。以一个时代的风格创作出来的作品,不可能在另一个时代创作出来。这些假设得到了以下事实的支持:一种风格与一个阶段之间的关联,总能得到后来发现的对象的证实。无论何时,要是有可能通过非风格的证据来确定一件艺术品的诞生地,那这种证据总会像形式特征那样指向相同的时间和地点,或者指向一个文化上相互关联的地区。某种风格是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其他地区,会被解释为是移民或贸易所致。因此,人们自信地将风格当作追踪艺术品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的线索。

四、古代艺术风格的类型

艺术风格的类型实际上是对于不同门类的风格存在于不同层面上的一种问题研究方式。因为不同的门类作品在反映的主题的不同,所以使作品的风格上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随之也形成了艺术风格的类型。

(一)五对基本风格的类型

1:简与繁。这种风格是从作品的“外形”来区分的,其实就是从作品外观所用表现形式的图形语言是用简或繁来表现。简时以简洁、精要的手法来表达有丰富内涵的风格类型,繁与简恰恰相反。

2:含蓄与明快。从艺术主题思想、内涵意蕴的表达,采用“含蓄”或“明显”的方式来区分的风格种类。

3:朴实与华丽。这个风格是从作品中的色彩与辞藻的运用所划分的一对风格类型。其中作品朴实或浓艳,低调或夸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严谨与疏放。此风格是从作品之“法”,即作品对创作法则与规范的遵从或背离的角度而去区分的一对风格类型。

5:阴柔与阳刚。此风格是从作品之“气”,即从作品整体气象偏向柔婉、刚健区分的一对风格类型。这对风格类型是从我国古代哲学、美学中引申而来的一对重要范畴。

(二)古代艺术风格的一般特征

中国古代的艺术风格大多是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变异性、归属行的。都各具特色,有独自的风格。

五、现代艺术风格的类型

(一)野兽派

它是20世纪的产物,它为一系列的革命开创了先例。他们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色彩来颂扬画面的气氛,用纯单色代替了透视,沉醉于强烈的色彩中。

(二)抽象派

它的内涵只是一种直觉、想象和情绪,而不是对具体事物或某种关系的记述、描写。因此它比具象绘画语言更有含混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三)立体派

他们热衷于分解物体结构,然后拼凑在画面上,艺术家可以把他对他们要展示的事物的全部想法和认知都融入进去,这样展示就变为叙述,绘画不再是外形美的抽象理想或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来体现的视觉表象。

(四)超现实主义

他们企图以口语、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来表达思想过程,他是思想的记录,完全不用去受理性的摆控,不依赖于任何一种美学或者再道德上的偏见。

总而言之,无论是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还是超现实主义,他们都根据内在真实的原则来创作,也就是说,他们艺术的核心观念是表现。

六、艺术家的风格

我们经常在文明社会的艺术以及原始艺术中,看到将不同风格的作品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做法。比如在毕加索的例子里,两种风格,立体派以及某种古典化了的自然主义,存在于同一个时期。人们或许能从这两种风格的某些细微特征中,从笔触的品质、强度的范围或是空间与色调的微妙的常态之中,发现相同的特征,但这些并不是这两种风格通常得以界定的要素。

结论:本文对古代艺术风格以及现在艺术风格这两个大论题进行研究,旨在突破以往仅从门类艺术出发进行风格研究的狭窄视域和艺术史的叙事模式,从宏观层面对古代和现代的艺术风格的共性问题浸提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艺术学理论的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艺术品艺术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