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牌广告画中民国时期服饰变化特点

2018-01-28 07:25梅美好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月份牌旗袍服饰

梅美好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前言

月份牌产生于清末明初的上海,是当时西方人为了向中国批量销售西洋制品,雇佣本土画家结合西洋画法,以擦笔水彩式相类似技法绘制为主,多使用年画附月历印刷的一种商业宣传广告。将美女肖像作为主要表现题材,达到视觉形式上的具有诱惑力的宣传效果以获得大众的喜爱,因而广泛流行开来。

二、月份牌画中的服饰变化

最早的月份牌画都是以民间流传的神灵或者名著中的角色作为创作题材。在20世纪初期月份画上的仕女形象仍是穿着传统的裙装,基本上都是“两侧打褶,而且很长,只允许走路稍稍露一点莲尖’的服饰特点,并且仕女的形态也是十分符合“病态美”的标准。整体而言,无论是画中的服装配色或者背景都受到封建礼教约束,宽大的服装将女性身体特征完全覆盖,表现出当时的环境下女性自身的软弱,生产生活多依附于男性。

后来发展出现以现实生活为原型的月份牌画,多以模特摆拍进行绘画创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模特、服饰以及场景的挑选,不仅表现出创作者对当时时尚的解读,也显现出了时尚对月份牌广告画产生的影响作用。例如,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倒大袖装盛行一时,因而在月份牌画中也时常出现身着装饰简洁的“文明新装”的学生模特;而30年代上海电影、戏剧等娱乐业明显为素材的月份牌画,从这些画面中女性人物形象都能看出当时由传统到新潮的一种发展特点。正是因为月份牌创作者们在绘制表现女性角色和服饰时都十分写实、非常细致,所以无论服饰搭配还是纹样布料都清晰可见。月份牌广告画中的各类流行服饰和装扮样式是当时普通大众追求时尚的模板和审美的重要标准。

其中作为中国近代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民国时期在中西交融的环境下,不断获得改良与发展。由民国初期保留满族旗袍宽大、平直、下长至足的样式特征,发展到后来的两边开高衩,腰部修身的特点。这些都是受到当时欧美风潮的影响,结合了东方传统女性的身形特点,以挺胸、收腹、提臀为主要方向,强调女性的身体曲线的展现。反观当时的旗袍,其复杂与精美、变化与演变毫不逊色于现在的服饰。从夏天的纱旗袍带不带袖,春夏夹旗袍的领子高低,冬天的棉旗袍如何开叉……随着美人们的心愿,旗袍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变身的步伐。当时代表着文明进步的女学生为旗袍的流行起了重要作用,这些女学生们象征着先进与知识,是女性所期许的美好形象。旗袍的发展,也是彰显中国女性由传统的保守穿着向开放式的现代服饰转变的美好开端。

20世纪初期,由于西方文化潮流和生活习性的影响,城市里的女性着装崇尚“西式”。西洋的摩登时装影响着国内的女子,经过改良设计,有了最初的中式女性大衣。月份牌广告画中就涌现出了众多穿西式服装的女子。其中有内穿旗袍外披大衣中西融合的装扮;有身穿泳装喜爱运动的女性;也有穿新颖飘逸连衣裙的高贵女士。自民国时期,西方连衣裙在中国流行开来。月份牌画中的女性身着各式各样,风格多变的连衣裙,其中涵盖了优雅的露肩裙、迷人的无袖低胸裙、华丽的曳地长裙等。中国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在月份牌广告上得以体现,也诠释了当时中国女性特有的时尚气质。

从这一举例变化可以看出,从民国初期到民国后期这一发展时段,大众的审美意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女性的服饰不断向着简洁、实用、美观、舒适的方向发展,越来越重视展现女性的体态美。审美的核心也从“衣”至“人”产生变化,开始重视人的感性需求,不再过分注重身份象征、装饰等功能,开始形成一种趋于实用、乐于展现,追求时髦的审美理念,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结语

月份牌代表着上海人的一座梦工厂,是当时上海人满心希冀的理想生活。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伸手可能触碰到的幸福日子。月份牌广告画中的美女角色也切实的重现了当时大上海的一种景象。通过月份牌广告画,我们不仅能体会到那个年代的社会生活状态、审美形态和视觉表现形式,还能更加深入了解近代服装发展的脉络。月份牌广告画为近代服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可能,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是优秀的历史记录者。

猜你喜欢
月份牌旗袍服饰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拍场月份牌
拍场月份牌
拍场月份牌
拍场月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