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语境下青春题材电影发展对策探究

2018-01-28 07:25李晓旭浙江理工大学设计学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亚文化题材青春

李晓旭 浙江理工大学设计学

一、青年亚文化的商业收编

(一)青年亚文化特征

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年群体中形成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对主导的文化系统进行挑战与对抗。青年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秩序的反抗和颠覆,具有边缘性、反叛性、颠覆性、松散性和可塑性等特点。①虽然青年亚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特性与主流文化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这并不能意味着两种文化是非此即彼完全对立的。当今的中国文化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文化呈现广泛、多元的包容性。它的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御宅族、迷文化、萌文化、恶搞、弹幕、漫画、自拍、二次元、cosplay、流行音乐、哈韩风、涂鸦、非主流等形式。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出现了“蔓生长”的态势,具有“微抵抗”的特征。②在一定程度上,青年亚文化更容易被主流文化收编融合,甚至有一部分逐渐演变为主流文化。在消费语境下,一些带有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文化符号被商业收编,取得了良好的商业效果。

(二)青春电影中的表征

我国的青春题材的电影一般来说是描述青春期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其电影也着重描述青春的美好与残酷、激情和混乱。反映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对主流价值的抵抗来进行叙述。自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斩获7.19亿之后,青春题材的电影竞相迸发。2013年的《小时代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简称《那些年》),2014年的《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小时代2》及2017年上映的《会痛的十七岁》、《闪光少女》等,使得新媒体平台掀起了对青春话题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青年亚文化凭借网络媒介的兴起而变得更加活跃。

如《那些年》中一些戏谑的台词的运用,情节设计,将影片置于一场青年亚文化的狂欢中。再如影片中引述的宅男、动漫、网络游戏等亚文化现象,是青春的记忆也是一种戏谑的模仿,营造出恶搞的气氛,也获得了身份的认同。

《滚蛋吧!肿瘤君》中塑造的“中二少女”形象,携带“宅腐萌”的属性,通过女主人公的独白加强了其配角的“萌”属性,还有以游戏界面的视觉传达方式展现女主熊顿与病魔的抗争。影片中的音效“BANG”、“HA!”和“Round X”,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这部影片所展现的“二次元”属性比比皆是,在打破次元壁的同时,也是青年亚文化的热潮。

二、青春题材电影在青年亚文化语境下的发展对策

(一)青春题材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青春题材电影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新一代电影人正更痴迷于自我的青春叙述,展现残酷或无聊的青春经验和成长的精神历程。③同时,观众的观影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观影用户的年龄分层也呈现出新样貌。我国从观影人群分布来看,年轻人更喜欢看电影,更趋向于年轻化。而青春题材的电影也刚好符合这一人群的需求。

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青春电影在商业运作下出现了故事架构趋向雷同、情节俗套的趋势。这些青春题材的电影叙事被观众诟病许久,“堕胎”、三角恋关系层出不穷,观众纷纷表示这并不是他们的青春。碎片式的怀旧元素,并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二)对青年亚文化吸收借鉴的“度”

由于青年亚文化展现出来的叛逆性、新奇性、先锋性等特点,上文中列举出的一些青春题材电影在吸收借鉴时取得了不容小觑商业利益,这些作品以新颖新奇、搞怪的内容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但是,在商业电影中,青年亚文化的独创性也不能过分使用。虽然利用青年亚文化可以刺激消费赚得利益,但是如果创作者在其选材、叙事等方面不能满足观众,就算电影本身充斥着这些新奇的元素,但在长期发展来看是不利的,甚至会打上“烂片”的名头。例如今年刚上映的《会痛的十七岁》,追星、漫画、二次元等青年亚文化元素,但是创作者却将这些文化元素在电影中丑化、妖魔化,使得小众群体产生了反感。如此不加修饰的滥用这些元素,就连作为“粉”的小众群体也不能认同这部作品,更不要说商业效益。再有继《小时代3》的“粉丝经济”、弹幕观影后,第四部票房明显下降,尽管电影创作者想利用这种新鲜的、标新立异的景象来吸引更多观众,但是却适得其反。所以,在吸收青年亚文化时要注意“度”的把握。

(三)整合青年用户需求数据

互联网技术下新媒介的发展激活了青年亚文化,使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变得活跃起来。网络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集结地,许多网络文学也基于互联网应运而生。这些作品都带有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并且具有“草根性”,在这一群体中“人人都是创作者”并且这些网络文学自带大量粉丝,他们通过网络更快的获得身份认同,电影创作者也应当牢牢把握网络新媒介的双重性,从中了解他们的喜好与需求,挑选出更好的作品加之青年亚文化元素进行再创作,不仅可以吸引这一群体,而且由这一群体引发的大量关注度,会形成爆破式的力量影响大众,从而吸引双方群体观影。

三、结语

对于青春题材电影来说,青年亚文化的大肆发展,势必影响了电影的创作内容。中国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叛逆性、松散性,寻求身份认同等特点,而这一时期恰好有利于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也使得其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青年群体作为比较重要的庞大的消费群体,是青春题材电影的主要目标受众人群,在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无论电影的前期创作还是后期放映都要增加受众粘性,电影创作者应恰当的把握住青年人群的观影心理,扩大受众群体,从而带来更广泛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亚文化题材青春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青春不打烊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