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南下南山为例浅析民宿乡土文化的适宜性回归

2018-01-28 07:25解舒洁浙江理工大学设计学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南山民宿乡土

解舒洁 浙江理工大学设计学

“看的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当前各旅游特色乡村的核心口号,近年来民宿旅游的兴起,是现代人情愫与记忆的回归,也渐渐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更大促力。民宿经济作为乡村旅游经济链上的重要一环,也为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的解决打开了新局面。但目前民宿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地景风貌破坏、乡村内涵缺失”等,往往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都是乡土文化的缺失。

一、研究背景

下南山古村落位于浙江丽水,村落依山而建,保存完整。下南山的民宿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资本投入,经过数年发展,现已进入到提升发展阶段。作为浙江地区具代表性的旅游村,民宿已成为下南山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对于浙江地区民宿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试以下南山村一小体量单体建筑改造为例,探讨乡土文化的适宜性回归。民居涧溪阁位于整个村落边缘,民居所处位置地势较高,山坡较陡;这也导致西侧的地形落差较大,没有遮挡,创造了绝佳的视觉条件,能够俯瞰整个村落。东侧紧邻山壁,植物丛生。南侧走廊紧靠山壁,空间狭小,地面凹凸不平。西侧的台阶与绿化都已经过改造整理。北侧庭院景观已经系统梳理,景观环境完整。

该民居内部空间结构已重新修整,结构的安全系数高,满足使用的条件。一楼空间底净高2370m,勉强能够进行活动;二楼空间平均梁底净高1540m,北侧空间梁下1250m,不能进行正常活动。

二、民宿乡土文化回归营建探究

青瓦泥墙的建筑形象是下南山村的特色,是传统技艺的保留,也是历史的见证。在设计中,青瓦泥墙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存。由于西侧公共空间具备良好的视觉条件;所以对墙体有较大的改动,只保留部分,以更好的利用地势条件,景观视角最大化。西侧作为公共空间,它提供了一个观望的平台,同时也是视线对象。当夜晚降临,点点星灯摇曳,从山下仰头观望,犹如山中萤火闪闪。

(一)建筑空间。原有空间上下层完全分离,各层的屋架净高不够导致空间内不利于活动。抽去部分楼板,沟通上下层空间使二层高度不够的空间也得以利用。保留见证建筑历史的老楼梯,将其移到西侧再次利用。根据每个房间的大小不同,设计多功能梯,在能够使用的前提下压缩交通面积,使得房间面积效益最大化。以原来的屋架为基础,填充隔墙,则可以避免屋架成为空间活动的障碍。隔墙将空间分为五个区域,其中四个为客房,二层西侧的墙体打开,形成一个通透的空间,作为公共空间来使用。在原来窗口的基础上开大窗洞,便于采光和通风也便于施工。再取唐诗词中的“西窗”意象,为西侧一层空间加上窗扇。

一层平面以公共为主,主要功能是休息厅、多功能阅读区和洗漱区三个部分,在不同标高上组成一个整体,交通空间消解穿插于三个部分之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卫生间近南侧走廊,有利于集中排污。二层以居住功能为主,布置简洁,能够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

(二)建筑材料。江浙多数地区土壤均宜夯筑,土作为最原始且免费材料,材料与运输成本都极低,且夯土房冬暖夏凉,宜人居住,故夯土墙与灰土地面在下南山被大量使用。在建筑用材上,下南山民居大量采用夯土墙与小青瓦,为与整体环境呼应,故在涧溪阁设计上应很大程度上保留原本材料的使用,建筑外观上仍保留夯土墙与青瓦;建筑的门窗、回廊,以及室内装饰结构,如楼梯、博古架等,一律用当地木材制作;室内家具摆设等大量采用毛竹,将竹料烤弯成型,解剖成蔑,利用材质美感的同时进行现代化加工以防腐防潮。

(三)建筑环境。民宿西侧有一台阶,石阶是一个很妙的景观象。宋代曹勋《夜坐吟》中,“空阶夜滴秋宵雨,雨入芭蕉动窗户”,故在石阶与建筑之间的空地上铺上白色碎石,种上芭蕉,点缀一二棵银杏,既能丰富植物景观,同时窗户、芭蕉、石阶也复原了诗中的景象,让人能体验到诗词的意境。整理南侧走廊与山壁之间的景观,平整地面,铺上白色碎石。阳光从屋檐与山壁的缝隙中穿过,洒在白色的碎石上,反射出点点星光,古有李商隐的“巴山夜雨”,今有涧溪阁的“南山晴空”。

三、民宿乡土文化的适宜性回归带来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意义。尊重传统的建构技术与形式,是当代社会的一个共识,从设计出发,坚持乡土文化的适宜性回归,为下南山村保留下专属于它的传统韵味,以经营保护性目的的保护性开发,带动下南山村经济及人文的健康发展。

民宿入驻乡村促使消费群体的进入,也开始带动了和民宿匹配的各类手工艺,手作,乡村创意工作室也慢慢应运而生。这些原始村落里最古老的技艺和最现代的技术融合,让当地的手工艺品或者土特产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匠人的传承精神。让耕地插秧等失去的记忆以参与的方式变成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

(二)经济意义。民宿乡土性的适宜回归提供了一种情感回归的诉说地,现代家具生活的配置改变了“暂留式”民宿居住模式,给消费的人带去家庭式的温馨感。简约风格的室内设计以木色为基调,营造出温馨的居住氛围。改变民宿传统的室内布置方式,设计一个多功能区域,它能够融合阅读、娱乐、休息等多项活动,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民宿居住方式。对热爱自由、热爱文化的青年人更加有吸引力。除主体建筑体闲之外可在其它部分古民居院落设立活动地点,形成多点联动的活动模式,増加多村旅游活力。

结语:目前,浓缩着传统文化的古建筑都逐渐消逝,倒塌。乡村民宿的建设让那些快没落的老房子用本初的样子结合新的建造技术和设计理念焕然重生。不用说这些民宿给传统文化做了多少贡献,至少在能力范围内,让乡土文化适宜性回归,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后人看到前人宅子的模样。

猜你喜欢
南山民宿乡土
孪生院子民宿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南山
梦回南山(外四章)
在深秋,共南山
你是民宿达人吗
芬芳乡土行
悠然方能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