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金融机构的新发展

2018-01-28 07:25刘迪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一带人民币

刘迪恒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将会带动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商业银行将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中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围绕“一带一路”需要的金融资源,分析当前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还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从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发展等角度分析构建“一带一路”金融新发展的整体思路。

一、当前国内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面临的困难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四年多以来,金融支持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经发展了多层级的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了境内外融资渠道,改善了跨境金融服务,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阶段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还是面临诸多困难。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金融支持

一是金融机构供给项目资本金。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资本金的情况下,再新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

二是国内政策性银行发挥自身优势,为“一带一路”提供各种新型有效的融资渠道。国内政策性银行通过优惠买方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为“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给予融资支持。

三是全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一带一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四是提升在"一带一路”地区的金融合作程度。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参与搭建了与沿线地区国家各类层次的金融合作平台。

(二)现阶段金融支持“一带一路”面临的困难

国家层面的政策释放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提高了资本流动,但现阶段"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仍面临较多难题:

一是"一带一路"沿途地区的金融水平参差不齐,地区的金融协作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经济水平和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差异较大,造成金融协作一直在进行初级的对话、政策性协议的签订等低级阶段。

二是金融产品提供和需要不搭配,配套的金融产品服务仍旧稀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各不相同,对金融的需求也差异较大,我国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仍以传统金融业务为主,在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的制定等方面金融供给水平相对不足。

三是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化水平较低,在境外竞争的实力有限。国内金融机构受其政策监管、业务模式以及缺乏应对全球市场风险的能力等限制,提供境外金融服务的进程有限。

四是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受到限制,境外的投资环境不佳。当前人民币还没有达成彻底自由兑换,在国外接受度不高,跨境人民币业务推行需要进一步努力。

二、 “一带一路”金融新生态发展思路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投入规模巨大,但是没有构成为一个整体。为了更好的实现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需建设配套且相互协同的金融新生态,进而充分发挥金融的优势,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一)多边合作,建设金融新生态体系的框架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需建设多边金融合作体制,从而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

第一,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资本方面具备优势条件,成为"一带一路”金融新生态的主要力量方。第二,应建设区域性投资基金,完善多边金融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

(二)建设有竞争力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

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需求为目的,为沿线不同的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以及服务。

首先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充当中流砥柱,体现国家政策指导方向的同时又可以为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给予引导和支持。

再者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共同发展,提供立体式的金融服务。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规模较大、融资能力较强、服务网络比较发达,可同事提供项目融资、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

(三)构建层次齐备、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

股市和债市作为直接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募集资金过程中的优势,与间接融资相辅相成,功能互补,全面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股权市场建设:为满足募投项目差异化的需求,逐步建设多样的股权融资渠道。发展各类产投基金,鼓励通过产投基金形式参与相关产业开发;探讨设立"一带一路”板块,批准境外企业在国内股权市场融资。

债券市场建设:改革发行制度,对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发行的定向债券适当鼓励;完善熊猫债发行相关制度,促进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发债。

衍生品市场建设:逐步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市场。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跨境交易平台和交易制度,以吸引“一带一路”中的合格投资人积极参与其中。

(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金融监管与合作,防范金融风险

在金融机构促进“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为了防止金融出现不可控风险,应该切实提高相关国家的监管合作力度,强化多边合作,构建防火墙、安全网,共同有效预防,有力化解金融风险。

一是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指导并监督相关参与的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二是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制定“一带一路”区域内的金融监督管理机制办法,以扩大监管信息的共享区域,并完善应对金融风险和危机处置的联动机制。三是设立“一带一路”金融风险预报系统。在风险识别系统中及时提醒有关国家和机构防范风险,完善跨境风险的处置制度。

(五)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作为主导国,应充分发挥我国的主导核心作用,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一是将 “一带一路”人民币贷款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出发点;二是加大资本输出力度,加强对外投资;三是发展离岸市场,加强和巩固人民币国际地位;四是开展与沿线商业机构合作,提升人民币在当地的流通市场。

三、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金融支持服务覆盖面,加强区域布局

商业银行应加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相关金融业务,利用好境外业务对境内业务的推动作用。

在境外布局时,要建设国际化服务网络,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设立机构。尽量选择经济增速较好、国别风险较小的地区。

在国内布局时,要整合“一带一路”重点区域金融发展战略及区位优势,加强网点建设,形成专业化竞争优势,匹配相关金融资源。

(二)优化产品体系与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

产品体系发展方面,成立针对"一带一路”的金融产品团队,研究新型融资及增值产品,并完善跨境人民币产品线。在历史优势产品,拳头产品的基础上,研发创新符合“一带一路”特色的次创新产品,在维护原始客户,稳定产品受众的基础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三)建设好内部机制和体制,提高外部合作渠道建设

加快对接"一带一路”的体制机制建设,做好整体规划。从整体层面制定"一带一路”相关推动方案,从组织架构、风险管控等方面细化工作措施。积极学习落实政策,参与相关项目竞标,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国家机关等机构的多方位合作,探索可持续性的合作渠道。

(四)加快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

加快金融创新,进一步提高金融便利性。以互联网金融来看,不仅具有提供金融服务成本低、范围广、弱化属地限制等特点,还具有重视长尾市场、融合普惠金融与个性化金融,便捷跨境电子商务与支付结算等优势。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一带人民币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怎样认识人民币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