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风险管控探究

2018-01-28 07:25许欢厦门大学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物流

许欢 厦门大学

根据《2013-2017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现今行业中主要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工行、平安、中信、民生几家银行的贷款规模在2012年度占银行贷款规模的28.4%。中瑞财富和网贷天眼联合在《2016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中预测我国在2020年度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能够达到15万亿左右。供应链融资作为新兴渠道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其中也有着一定的风险。

一、供应链融资研究现状

供给链融资在近年来引起了关注,国内外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依据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部分框架及设想,Berger等人提出了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思想。Guillen针对传统供应链重流程管理而轻供应链融资的现状,并综合财务和供应链运营,设计了优化模型。不同对象对于供应链融资有不同看法,同俊宏和许祥泰的看法是,供应链只是片面的将风险管理由单个企业转换给供应链,也仅仅只对中小企业开展综合授信。田正启认为供应链融资能成为三个模式,分别为预付款、动产质押和应收账款,并将位于供应链中游的一家企业为对象,分析了其利用供应链融资度过资金难关的案例。申晨基对这三种模式进行进一步论证,于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对其开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在指出现今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服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些许建议。夏利明、边亚男、宗恒恒则是以时间为维度,对于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为基础,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型。

结合上文,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融资的分析不容忽视,其关于新兴融资模式和风险开展了众多研究。因此,文章将深层挖掘关于供应链融资的知识,梳理其中的内含模式、分析存在风险和提供相应合理有效建议。

二、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供应链融资是银行全面掌握信息、资金和物流,合并供应链上的核心及相关配套企业为整体,对其资信水平、经济实力状况进行评估,且向其提供贷款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不同于传统融资手段,供应链融资在众多领域具有优势性,例如行业宏观调控、企业信用信息及平台大数据。能将供应链中的资金、信息、物流和商流等信息相整合,提高其运作的效率。实施供应链融资的好处也有不少,有助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更好的建立,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降低金融机构放贷风险等问题也是不在话下,物流企业也能因此获利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促使多方实现共赢。

三、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三种模式

020模式经过升级演化最终变为供应链融资模式,采购、生产和销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三个阶段。基于此分成的三种供应链融资模式也极为常见,分别为分布在三个阶段中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融资。

1.采购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在供应链中,中小企业作为销售商可以向下游核心企业出售商品,销售商就获得了债权,这时未到指定日期的应收账款就可以作为质押,若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收买,机构则需要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一般多为短期贷款,但企业对资金的要求亦可满足。该融资模式最考验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一旦中小企业发生意外,核心企业必须承担还款责任。该融资模式主要用于国外的供应链金融之中,企业的销售风险也不需要承担。

2.销售阶段的预付款融资模式。其又称为保兑仓融资,发生在采购阶段中。企业的质押为预付账款,以此为凭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服务,金融机构在核心企业回购承诺完以后,可要求其将货物存放在指定的第三方监管部门,掌控提货权,并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该模式是国内常见的融资模式,对于中小企业短期时间内的资金周转不灵问题,该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且核心企业中下游融资属于销售渠道融资,该举措推动了企业的销售活动。

3.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模式。其又称融通仓融资,发生在运营阶段中。该方式适用于企业支付现金到卖出存货过程。每个企业都有存货,以防止生产经营出现问题,该模式下,中小企业担保方为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的存货变成质押,作为抵押交给银行,银行再将其交给第三方物流监督机构,以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若中小企业有违规行为,那么核心企业必须偿还存货中损失或回购的部分。

四、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

(一)道德风险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意义重大,凭其不可忽视规模与实力,成就了今天它在整个模式的支柱地位。因为核心企业在新兴模式中地位特殊,也就决定了它的影响力重大,一旦其违约,将对整个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如核心企业过多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中小企业利益,在交货、价格、账期等环节上只认可有利内容,为短期利益忽略其他的话,中小企业则有权向银行要求融资。若融资成功,中小企业原本紧张的资金问题就可以得到舒缓,同时核心企业也存在挤占中小企业资金的问题,在往后发展中,供应链稳定程度将下降,整个供应链中将对各方的发展造成冲击,使得非良性状态出现。

(二)物流企业渎职风险

物流企业是连接多方主体的关键纽带,如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等,因此其地位不容小觑。物流企业的引人对于风险有一定的控制力,其拥有的专业化服务能降低机构的监督管理成本。当前,市场对于物流企业的监管并没有做到完全到位,一旦发生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联手谋骗核心企业的情况,就将对融资供应链的有序循环造成冲击,情况严重时,还将会对影响各方的合作关系,严重的损失问题也会相伴而来。

(三)操作风险

在融资操作中,操作风险较多。银行常根据供应链中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不同的融资服务,以达到协调各方的目的,保障其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的权利和义务,但操作必须规范和严密,否则风险就会随时存在。由于参与供应链的主体较多,其结构也就愈发庞大和复杂,出错率也就高,风险指数也就越大。

(四)管理风险

现今,不仅供应链管理机制有待成熟,而且多方面资源多无法有效配置,如信息流、资金流、单证流、物流等,因此各方企业也难以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链中,由于管理水平较低,致使诸多中小企业仍处于边缘地带,因此金融机构对其的控制能力较差。

虽然供应链融资现今属于蓬勃发展阶段,但其中的风险在较多方面存在,一旦控制不当,供应链融资的健康状态将受到影响,中小企业、银行、核心企业、物流公司等参与主体也会因此受到损失。

五、防范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对策建议

若想要供应链融资稳定有序发展的话,建立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就很有必要,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规范各方主体的操作和管理。

(一)建立第三方监督机构

供应链市场中,需要建立第三方监管机构,以完善对于各核心企业、银行、中小企业和物流公司等的监管,使得供应链融资更有秩序,也要适当对违规行为设置惩处方案,鼓励监督与投诉此类违规行为,保证供应链融资各方利益能够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供应链融资中,专业的管理机构和配套工作人员对于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作用重大,能够对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操控。物流仓储公司的专业化水平也需要提高,这就需要拥有完善的部门,分离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银行业也不可缺少专业化操作,对于银行业务,可安排处理机构和处理通道,设立债务标准评级体系,方便评价和反馈,以完善服务。

(三)建立供应链合作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各成员企业间若要成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这一项目必不可少。因为其有助于高效共享信息,贯通核心企业、银行、中小企业和物流公司业务,促成其实现良好伙伴关系,使得各方关系得以保持长期稳定发展。

结语: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兴模式,主要被分为三大模式板块:第一是采购阶段的应收贷款融资模式,第二是销售阶段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第三是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其有利于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发展,也有利于扩张银行业务;虽然其中所含风险较高,但是可通过制定风险控制制度和相应的风险解决措施 以达到减少风险发生概率的目的,从而推动供应链融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