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水曲柳混交林营造及培育技术

2018-04-03 05:40刘长霞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国营杨树崴子林场辽宁抚顺113308
防护林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鱼鳞坑水曲柳纯林

刘长霞(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国营杨树崴子林场,辽宁 抚顺 113308)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1],纯林生态功能较为脆弱,生物多样性单调匮乏,寻找互相促进,生态作用和经济效益兼顾较为理想的混交树种,一直是林业科研和生产经营探讨的目标对象。通过多年从事林业工作的经验和实地观察认为,红松与水曲柳混交是较好的配置组合,在生物学特性及生态林的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在营林和造林中,可以把水曲柳和红松树种设计成为针阔混交林,以达到树种生物学特性优势互补的效果和目的。

1 红松水曲柳混交林的特性

1.1 红松水曲柳混交的依据

红松和水曲柳均喜土层较厚,腐殖质较高,土壤湿度适宜的立地条件。在土壤肥力和立地条件方面有较大的相同点。由于红松对水分的需求较高,营造纯林常因前期幼林生长缓慢,林地由于郁闭度较低,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而缺少水分,制约了红松幼林生长发育。而水曲柳前期生长量较高,阔叶树种叶片的面积较大,遮阴能力较强,给红松提供前期的庇荫条件,减少林地的水分蒸发量。水曲柳因红松幼林前期生长缓慢,针叶遮阴度较小,为水曲柳提供了较好的光照条件。

红松根系能与林地血红铆钉菇形成共生菌根,扩大了根系养分的吸收面积,又能促进伴生树种的生长。因此,红松与水曲柳混交能够起到并促成优势互补的作用。

红松是优良的针叶软木树种,不但木材优良,而且在13年以后还能产出松籽,提高林地复合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也是涵养水源的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水曲柳是硬阔珍贵树种,木材通直,是家具制造的优质材料,也是水源涵养林的优势树种,两者混交能形成较好的林相结构,能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容的效果。

1.2 树种生长规律

在幼林阶段,前期水曲柳生长较快,红松相对来说生长较慢,刚好解决了庇荫与需光的矛盾。两者混交在生长发育的幼林期,不会出现光照与养分的竞争问题,在生长前期水曲柳生长速度较快,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方面均大于红松,当红松进入10年期,生长速度加快,对光需求增加,此时,需调整水曲柳和红松的密度,防止水曲柳挡光影响红松的加速生长,通过间伐抚育技术措施解决光照和营养面积问题。在10年期,混交林的株行距调整到2 m×4 m,生长速度不会受到影响。

红松与水曲柳混交,红松在10年内生长速度较慢,养分和光照需求量较低,不与水曲柳竞争。据观察,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与纯林相比,混交后水曲柳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与纯林相近,差异不显著。红松与纯林相比,前期略低于纯林,但在间伐抚育后,生长量与纯林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混交林的生长量分别与纯林几乎相等。但混交林在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量上,有许多研究结果证明均高于纯林[2,3],说明混交林的生态功能要好于纯林,所以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来权衡,红松与水曲柳混交林整体效益要好于纯林效益。

2 红松与水曲柳混交林造林及培育技术

2.1 造林地的要求

根据红松、水曲柳的生长习性要充分做好造林地选地工作,把土壤厚度及其水分条件作为首先考虑因素。在山地造林中,适合红松与水曲柳生长的立地条件,通常是选择山下腹和中下腹,通常山下腹由于山体坡积的作用,出现土层较厚现象。山下腹也因水分垂直径流运动,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而山脊或陡峭的山上腹,土层较薄,水分条件较差。但也有例外,在山顶出现台地土层较厚的现象,也可以作为混交林的造林地加以选择。盐碱地,沼泽地,低洼地和贫瘠的石质性山地不宜作为红松+水曲柳混交林的造林地。

2.2 造林地的整地与要求

鱼鳞坑整地是在辽东山区山坡等高线变化较大的山地主要造林整地方法之一,山地鱼鳞坑的修筑方法及技术环节对营造红松和水曲柳混交林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通常在造林前一年秋天进行鱼鳞坑秋季整地,以利蓄积降水,提高土壤的熟化和保墒能力。

在鱼鳞坑整地时,把鱼鳞坑表层熟化程度较好的表土填到坑底,生土放置在鱼鳞坑坑沿的相同一侧,用生土和石块筑实坑沿。鱼鳞坑规格为上口直径为50 cm,穴深30 cm。树盘的坑穴内沿比外沿略低,以利蓄积雨水增加拦蓄功能。定点和挖坑时要注意避开蜗牛石,防止挖坑太浅,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挖出的碎石筑到坑沿上,杂草和树根搂出放置在坑穴一旁,不能与土混杂以防止栽树因不能踩实而产生露风现象,降低造林成活率。

2.3 红松+水曲柳混交林造林方法

掌握最佳的植树时期和造林方式。在4月中下旬当土壤化冻深达30 cm左右时开始顶浆造林。为了保证造林成活率防止苗木根系失水,造林苗木要当天起苗当天栽植,或苗木运抵造林地进行临时假植。在造林方式上,把握各个造林技术环节,造林时为了防止苗木失水把待栽的苗木放进35 cm深水层的水桶里,造林时拎桶随取苗随栽植,保证苗木根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严防根系被风抽干失水,影响造林成活率。栽苗时2个人一组,一个人刨坑和做树盘,另一个人拎桶、投苗、扶苗、踩土,并用手锄修整树盘。

栽树方法,要先把头年秋季挖好的鱼鳞坑放置坑底的表土,用镐刨出一个湿土坑,把苗垂直放在坑中央,使苗木根系伸展在树盘范围内,过长会引起窝根的部分根系,用镐或剪子去除。先培表层的湿土踩实,最后放置生土。因生土板结,结构较差,养分较少,放到树坑表面有利于风化和熟化。又因生土无草籽,有利于树盘范围内减少杂草生长而发生的遮光或与树木争夺养分和水分情况。当填土填至苗木根茎相平时,进行最后一次踩实,为了减少树盘水分的蒸发,在踩实的树盘上用镐头搂进树盘外的表土做一薄层的覆盖。由于在踩实的土层界面和薄层的覆盖土之间,土壤毛细管不相连结,达到了切断土壤毛细管作用,起到了保水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

要搞好造林密度的控制,初植株行距均为2 m×2 m,但山地土层变化很大,辽东山地常因土层深浅变化原因,鱼鳞坑的深度少数情况下有时达不到30 cm,可在定植穴有浅出石块的情况下,定植点可偏离一些,以避开植树坑太浅的定植点,确保造林坑的深度能够达到30 cm的基本指标,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混交方式可采用行混和带混2种模式,行混是一行红松间隔一行水曲柳,带混是2行或2行以上红松,间隔2行或2行以上的水曲柳,按照等株数进行混交造林,形成树种株数均等的针阔混交林。

2.4 红松+水曲柳混交林营林培育技术

要及时进行透光抚育,粗放管理直接进行封育的林分会引起由于郁闭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而产生养分和光照空间的竞争问题,由于树木出现竞争,林木竞相向高处生长,胸径生长量受到抑制,形成枯萎、细弱和林地卫生环境较差的残次林分。

林木培育的关键点在于,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视林分的生长状况制定合理的透光间伐抚育期,并根据林分的郁闭度及时调节林木的密度,隔行或隔株疏除过密树,伐除衰弱、病残、被压木,并根据生长状况和轮枝生长状况,采取修枝打杈作业以提高林地卫生状况,以减少病虫危害,减少死节率,提高树干的圆满度,为培育红松水曲柳优质林分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造林后的前3年要进行分年度的割草作业,栽树后的第1年要进行3次割草作业,依次是6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中旬。第2年要进行2次割草作业,依次是7月上旬和8月上旬。第3年在7月中旬。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必须坚持割草作业,因为在造林头3年往往杂草生长的速度明显大于树木生长的速度,及时割除杂草,防止了树木被杂草欺压而产生的光合作用受阻,生长不良,病虫滋生而出现的小老树和枯死树的现状。

3 小结

3.1 在辽东山区,红松与水曲柳是喜湿喜肥并生长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的树种,两者混交不但能明显提高生态效益,而且还能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木材原料,还能提供人们喜食的干果产品。

3.2 红松与水曲柳混交还能满足人们对森林休闲旅游的需求。红松四季常青,树冠浓郁翠绿,球果高垂枝头,可供游客观赏;水曲柳树干挺拔高耸,树叶在深秋季节由绿变成金黄色,美化了森林环境,是开展森林游憩的优良树种。

3.3 红松+水曲柳混交林的造林关键在于苗木质量与造林地的选择,要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较好的山下腹或山中腹,在土壤和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造林。

3.4 鱼鳞坑造林很适宜在地形变化较大的辽东山区,实践证明,秋季鱼鳞坑整地明显好于春季挖坑一次性造林,辽东山区春季造林多数缺少雨水,浇水造林非常不便,因此应掌握土壤墒情,最好顶浆造林,利用化冻返浆期造林,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3.5 林地进行3年的分期分批割场抚育是防止杂草争夺土壤养分、水分和光能,保证造林成效的关键环节。林地的透光抚育和卫生伐也是经营红松水曲柳混交林,保证林分优质的根本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文兰,曲建国,崔殿君.不同处理措施对红松造林质量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0(2):32-33

[2] 李国雷,祝 燕,李庆梅,等.红松苗龄型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2,48(1):35-41

猜你喜欢
鱼鳞坑水曲柳纯林
太行山区困难立地“五步造林法”
宝龙店水曲柳无性系生长早期评价
不同规格鱼鳞坑坡面侵蚀过程及特征研究
浅谈水曲柳营林的速产丰产技术要点
鱼鳞坑生态恢复措施对宁夏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林区水曲柳营林的速生丰产技术要点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
工程措施条件下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水动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