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葫芦壶》里的紫砂情怀

2019-01-29 02:4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外甥宜兴葫芦

肖 飞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葫芦壶》

宜兴的紫砂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陶瓷工艺,这项工艺具备地域性强、声誉好的特点,其造型、装饰突显出东方艺术的神韵。紫砂作品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好,它饮茶的作用以及壶身美妙的造型只是一个象征,但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才是其中的真理。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壶,是手与心的灵光乍现,是泥与窑火的旷世传奇。紫砂壶汲取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发展壮大,成为一门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

宜兴的紫砂陶因为它完善的实用特性、高雅的艺术感受和深厚的文化涵养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紫砂作品完美的关键在于壶中内容的升华,可以这么说,一本精美的著作中最有趣的部分,是通过艺术化的提升,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宜兴大地上神奇的五色土,造就了传奇的紫砂文明,紫砂壶造型和装饰上的奇巧特色,使这门悠久的艺术保持着蓬勃的创造力,并不断发展壮大。

葫芦壶是紫砂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壶型,之所以常见,是由于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而且又有“福禄”的寓意,用其来辟邪和招宝,意蕴丰厚。葫芦壶原本是属于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深得诸多紫砂老师的喜爱,更是紫砂玩家的收藏佳品。据记载,曼生小时候的家境十分苦寒,但是他读书却异常用功,数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取功名。长大为官之后,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有一天,曼生的一位远房外甥来看望他,挑了一担葫芦作为礼物。曼生没有觉得礼物单薄,很喜欢这份礼物,对外甥热情款待。外甥跟他一样,家境是清贫的,但是却是勤奋苦读的人,临走之际,说道:“区区葫芦不成礼物,只愿送福送禄与舅,恭贺舅福、禄双全。”曼生接连感谢。在外甥走后,曼生拿着葫芦一个个的看,觉得很可爱,就随便拿了一个,放在桌子上参照画画,画完之后,越看越有趣,又将紫砂壶形,按照葫芦样式,重新描绘出来。本来就是随手描绘,但是看到画出的葫芦异常好看,尤其是壶钮上的小环,更是点睛之笔,曼生非常激动,就将此壶名为葫芦壶,有“福禄”双全的美意。此壶在壶钮置一小环,最为特别,尤其是轻轻把玩,叮当之音不绝于耳,有如曼生在给诸位送福,可谓情通古今,情趣盎然,壶似葫芦,情寄相思。

《葫芦壶》壶身以传统的圆形为基础造型,曲线流畅优美。壶体造型浑厚朴实,圆而不钝,曲线弧度恰到好处,线条随着壶身的起伏而起伏,非常有动感,营造出一种简洁、明快、自然、气韵生动的韵律感。

紫砂界的同仁都知道,好的紫砂壶,简而言之就是形象、神态、气质三者的融会贯通;也有人说,好的紫砂壶,是材质、工艺、造型、内涵的完美统一;笔者觉得好的紫砂壶,是制壶老师文化修养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把《葫芦壶》集实用与观赏性于一体,所含有的生活哲理,无非是给当今充满激烈竞争社会中的人们带来些内心上的宁静与安慰。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历史悠久,在热爱收藏紫砂壶的朋友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个现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就是紫砂壶,姿态千变万化,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修身养性。

在宜兴紫砂壶发展的数百年中,有了创新——继承——再创新的这个过程,使得紫砂壶造型丰富,样式繁多,五彩纷繁。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审美情趣的紫砂壶爱好者都可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壶形。

常言道艺术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紫砂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众多爱壶者的参与的。一件精美的紫砂作品的问世,处处凸显出制壶者独特的个人风格,这是我们对艺术的虔诚,对信念的追求。宜兴的紫砂壶创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紫砂文化是历史的必然产物,琳琅满目内容丰富的紫砂工艺品、别出心裁的装饰艺术推进了紫砂历史的发展。

紫砂壶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茶具,也是文人雅士品茗赏玩、托物言志的载体。紫砂作品在各个时期各具特色,它“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以感官上美的享受,用它来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而且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紫砂壶作为传统的实用陶瓷工艺品,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有着传统工艺品根深蒂固的民族根基,有着前辈们的丰富知识和经验积累,这些都是留给我们最可贵的财富,也被一代代紫砂艺人所传承。

猜你喜欢
外甥宜兴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6岁外甥难倒我了
假装
宝葫芦
磕头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