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太阳养身体

2019-03-08 14:33许云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阳气蜂蜜气血

许云

传统中医倡导“天人相应,日月相参“,指出人体的健康与万物变化关系密切。六阳东升西落、升降起伏代表着自然界的阳阳消长,人的气血盛衰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顺应四时变化,可防治疾病,令身体安康。

东升西落,养生有别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此诗出自于先秦《击壤歌》,意思是说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了要回家休息,凿一眼井就有水喝,耕田劳作就可获取食物。过上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顺应自然节奏生活,不仅心情惬意,气血也会跟着顺畅。

《黄帝内经》有记载:“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通俗来讲就是,每天的凌晨3点~上午9点,朝则阳生,相当于一天的“春季”:9点~下午3点,日中阳气最旺盛,属于“夏季”;下午3点~晚上21点,日入阳气收,属于“秋季”;21点~凌晨3点,夜半阳气潜藏,属于“冬、季”。

传统中医学认为,万物生长和太阳关系密切,如果失去太阳,万物也将随之寂灭。明代医学大家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大宝论》中特别强调:“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生命会经历生、长、收、藏,讲的就是阳气的运动过程。阳气并非取之不竭,阳气旺盛人就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反之,生命也就随之终止。再来看看太阳的运动,每天都经历升起、炽热、下降、回落的过程,正是一次生、长、收、藏的过程。太阳是我们最重要的熱量和阳气来源,因此我们需要随着太阳的升降起落养护自己的身体,保存好生命的活力。

平旦

激发阳气

平旦,是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早上这段时间,就像春天里的树枝一样,等待着发芽,此时人体经过一夜的潜藏,阳气开始生长,早上人体跟天地一样,进入“阳盛阴衰”之时,分别对应“肺”“大肠”“胃经”,容易出现惊醒、出汗、咳嗽等心肺疾病或便秘、胃疼等胃肠道疾病。因此,养生主要有以下建议。

晨起活动生发阳气。俗语常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人们应该早起做一些适量运动,但不能是过于激烈的,可选择散步、打太极、做八段锦操等锻炼方式,以助阳气生长,尤其是心肺功能不好的人。

喝杯蜂蜜水。胃肠不好的人,早起坚持喝蜂蜜水对身体大有裨益。中医认为,喝蜂蜜水有很大学问,不恰当的喝法非但对人体无益,反而会影响健康。冲泡蜂蜜时,水温不要超过60℃,过热会破坏蜂蜜中的营养成分,建议用40℃ -60℃的温水冲泡。通常情况下,150毫升的水加1小勺蜂蜜就可以。虽然喝蜂蜜可以滋补营养,但由于蜂蜜太甜,并非多多益善,每天食用的蜂蜜要定量。通常成年人每天食用蜂蜜不超过50克,而未成年人则要减半。需要提醒的是,1岁以内的婴儿脾胃发育不完善,不建议喝蜂蜜。

按摩足三里。民间一直流传着“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常按足三里可以起到补气升阳的作用,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入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是强壮保健的要穴。此外,早上为阳气生发阶段,除了激发阳气,还要注意“捂”,也就是衣服要适当比其他时间穿的多一点,以防病邪入侵。

日中

疏通气血

12点前后的六个小时是太阳最为强烈的时刻,也是一天阳气最充足时候,尤其是上午9点-12点这段时间。此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精力充沛,适合进行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12点后阳气开始转衰,忙碌了一上午,用脑用力较多,所以午饭后人容易困倦,因此,日中的时间要注意疏通周身气血、提神醒脑。

睡好“午觉”。中医认为心属火,是人体中的神明之所在。午时阳气最旺,正是火旺的时刻,养心安神、补益气血最为适宜。午餐除了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还应注意不能吃太饱,吃完也不宜马上睡觉,应该休息一会儿,午睡前可用玉板刮穴位和心经,午睡时间以半小时为佳。

按摩三阴交。中午是阳气最盛之时,但是阳盛也不要忘了养阴。三阴交为肺、脾、肾三阴交会穴,又是脾的经穴,常按可以起到健脾除湿等效果。每天中午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20分钟左右,可疏通周身气血,为工作一上午的身体加把油。

日西

调理肾脏

此时太阳渐渐落山,阳气也由“长”转为“收”,傍晚时分就好比要收获果实的秋天。此时应该调理心神,将白天繁重的工作结束,摘取一天的果实,评价反思自己做的好与不足的地方,并计划新一天的工作生活。养生保健方面,这个阶段需做好以下方面。

少食肥甘厚腻。肾完成气化之后,肾经自然亏虚需要及时补给,而傍晚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补肾并非胡吃海塞,因为肾的元阴元阳在人体最核心处,过于滋腻的食物反而无法抵达,从而引起上火发胖,因此晚饭应该吃的少且清淡,营养搭配,可以喝点粥,以求清补,循序渐进。

忌憋闷、压抑。忙碌了一天,到了傍晚应该是休闲交往的时间,适合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与家人围坐在一起交流感情。不要将工作中未忙完的事,或在白天积压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中。

按摩肾俞穴。肾俞穴位于后背脊柱两旁,与肚脐一个水平线,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此时按摩肾俞穴能振奋肾中元阳,改善腰膝酸软、夜尿频数、眼花、耳鸣等症状。

夜半

抵御外邪

入夜之后,太阳落山,阳气由“收”转为“藏”,阴盛阳衰。此时,在外面没有阳气守护,应该尽早休息,调养身心,以抵御外邪。而不是选择外出,更不能在晚上进行打球、长跑等剧烈运动,弄得大汗淋漓、以致气孔全部打开,病邪极容易侵袭机体。现代人夜生活丰富,晚上吃夜宵、去酒吧、熬夜等行为有违自然界规律,非常不利于健康。这里给大家几点养生建议:

防风邪。入夜,阴气最盛,阳气最弱,若被风邪侵袭,最易伤及肾中阳气,容易颈项、腰背疼痛。因此,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并揉搓,有助强壮腰脊;入睡时不要窗户大开,留个缝隙通风即可:盖好被子,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保暖。

睡好“子觉”。中医认为,早睡“养阳”,晚睡则“伤寒”。古人养生早睡为晚上七点,晚睡为九点,现在已经有所推迟,推荐睡觉时间为晚上11点前,所以不能再任性地透支机体负荷力。有文献记载,世界上大部分长寿老人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可见睡好子觉的重要性。

进补养心安神之药。晚睡有两种情况:一是难以入睡,经常失眠:二是熬夜不睡觉。针对第一种情况,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应调养身心、静心养气,如果心理调节效果不大,建议喝点酸枣仁汤,或服用龙骨、牡蛎等重镇安神之药。第二种情况则应该改善作息规律,比如早早放下手机,减少夜间活动,有困意马上去休息。

备好救心丸。俗语常说“胆颤心惊”,晚睡会大伤胆经,有心脏等基础疾病者,应该在身边随时备好速效救心丸等对症药,以备不时之需。

猜你喜欢
阳气蜂蜜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蜂蜜”CP
蜂蜜哪里去了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