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自闲:养生高境界

2019-03-08 14:33严忠浩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养神养生学心神

严忠浩

所谓“闲适”就是清闲安逸,悠游自在,一般是用来形容心情,其实也是指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心理调适的养生方法,一种精神的栖息地。

养神比养形层次更高

中医养生学的内涵像一座宝塔,其基础塔底是“养形”,系保养身体;第二层是“养心”,系调控稳定情绪;第三层是“养性”,系优化个性,使好行为习以为俗;第四层是“养神”“养德”,是最高层次的养生,是人生价值观提升,道德品行的最优化。可见,在中医养生学中“养神”比“养形”层次更高。

《黄帝内经》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即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黄帝内经》中又说“静则藏神,躁则消亡。”安静则精神内藏,躁动则易耗散。反之,神气的过用与躁动往往容易耗伤,会使身心健康受损。

养生以清静养神为本

中医养生学认为,万事万物传与心,心神日理万机,常处于躁动而难宁静的状态,如果心神过度浮躁,神不内守,动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所以,必须以清静闲适为本,静而养神。

正如《黄帝内经》中强调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即指心神清静,心静而不躁,志闲而少欲,神安而不乱,则精神自可内守,精气自然充足,邪气不能侵犯,疾病自然不能萌生了。

清静养神就应该做到恬淡闲适,少思寡欲。嗜欲不止就会扰动心神,破坏心神的清静。要达到“恬淡虚无”及“心自闲”的境界,真正使心神宁静,就必须祛除杂念,调畅情志,志闲而少欲。

但是,“清静养神”并非神静而不用,倘若绝对静神不用,则心神必然衰退。应是不可过思过用,过思则傷心,过用则损神。清静养神,贵在一个“度”字。

消除心病的最好方法,也就是最原始的方法,就是使人具有一种“闲适”的精神状态,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精神主流中加入“闲适”的成分。比如,学会简单的生活,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会简单地与人相处,学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学会在乌云压顶之时给自己来一些高雅的幽默。

总之,“闲适”要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内涵,才能达到养生的高境界。

猜你喜欢
养神养生学心神
养生的最高境界
闻花香心神怡
要重视清静养神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古诗中的养生学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曲黎敏:爱情和婚姻里的“养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