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出的茶韵

2019-10-21 09:18谌艳姣
初中生·作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花生仁糊状家乡人

谌艳姣

我的家乡到处种着郁郁葱葱的茶树,不论是房前屋后,还是山野田间,空气里都飘荡着茶叶的清香。这清香的茶叶历经多种工序,最终幻化成了家乡人最爱的美食——擂茶。

所谓擂茶,就是一种用大米、花生仁、绿豆、鲜茶芽(或新制绿茶)、芝麻、姜、水等混合后,用擂钵擂成细糊状,再用火熬制而成的浓稠状的香甜美食。家乡人常常将擂茶和满桌子的干菜、咸菜、糖丝果品等“压桌”摆在一起搭配食用,这样能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消炎去疾。

相传,两千多年前的马援率兵南征,屯驻司马错城。当时兵营闹瘟疫,其得仙人授方:将芝麻、绿豆、生姜、茶叶、炒米等放入擂钵,拿梓姜木捣成糊状后,用开水冲泡。士兵们服用后疫病痊愈。自此,擂茶传入民间。

每年夏秋的中午,外婆总会亲手准备满满一桌“壓桌”,再擂出一锅香香的擂茶,邀请亲朋好友和茶园工人前来品尝、闲聊。

每次外婆制作擂茶,我都会在一旁偷师学艺。只见她从柜子里端出擂钵,放在一把旧椅子上,又将事先泡好的白花花的大米,以及花生仁、绿豆、茶叶、芝麻、生姜等,一股脑儿倒进擂钵,加上少许清水,再搬来一把小板凳坐下,两腿内屈,用膝盖内侧夹紧擂钵,双手紧握一根用油茶树干做成的擂茶棒,往擂钵里不停鼓捣。外婆手持擂茶棒,沿着擂钵内侧粗糙的弧面,一会儿顺时针旋转,一会儿逆时针转动,细细研磨。大约半个钟头后,擂钵里的配料就成了白里透绿的混合稀糊。

并非人人都能擂出好茶,因为擂擂茶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耐心,还要掌控力道——如果力度大了,则会出现钵内之物溅出,或钵破功废的情况;如果力度小了,擂出的茶又会粗糙涩口。

外婆擂出的茶异常香甜可口,因为她有一个独家秘方。外婆每次将茶糊擂好后,就会放下擂钵,转身到灶前取下烧菜的大铁锅。她把锅竖起来靠在墙面,然后左手掌锅,右手拿刀,削下锅底的黑灰,掺到刚擂好的糊中进行搅拌。外婆说,和着锅底灰的擂茶喝起来更加香甜、清爽。

擂好擂茶稀糊后,外婆将擂钵端上灶,灶里烧大火,将稀糊倒进放水的锅里,用锅铲不停地搅拌。这又是一项精细活——搅拌不能停止,否则就会粘锅,生成锅巴,出现苦涩的味道。待大火将糊里的水分熬得稍稍蒸发,再改细火慢熬。其间,火不能断,手不能停。等到稀糊变成黏糊后,就可以起锅了。那满屋的香甜,混着夏天的风飘进茶园深处,使得远近都香甜起来。

喝擂茶也有技巧,要先把嘴靠近碗的边沿,沿着碗边慢慢滑动,然后轻轻一啜,才不会烫伤。啜一口擂茶,温软的感觉慢慢滑进胃中,让人顿感通体舒畅,唇齿留香,劳作的疲惫和夏日的燥热顿时全消,惬意极了。

现在,家乡的擂茶依然备受追捧,镇上还新开了不少擂茶馆,生意十分火爆。不过,擂茶馆售卖的大多是直接用擂茶粉(将所有配料混合后用机器磨成粉)加水熬制出来的,比外婆亲手擂制出来的擂茶味道逊色多了。

外婆的擂茶,我童年最美的味道!

(指导老师:龚佳琳)

编辑絮语

艳姣在描写外婆碾茶、削锅灰这些细节时,文字饱满生动,给人很强的画面感。遗憾的是,她在写熬擂茶的部分时,没能保持这一状态——大部分是说明性的文字,显得空泛、枯燥。如果这部分能够像前面一样,从外婆的动作、语言进行描写,就能让读者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文章就会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花生仁糊状家乡人
花生仁
花生仁小档案
花生仁奇遇记
紫雪新用
家乡记
新癀片外用 治糖尿病足
池塘
治病毒性感冒
4款风味花生仁加工技术
妇科病的外敷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