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历险记

2019-11-13 01:00杨佩霖
中学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石碑黄沙火炉

■杨佩霖

沙漠空旷无垠,一眼望不到边际,只有金灿灿的黄沙遍地,入目显得十分单调。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沙地,置身于沙漠中,感觉如同置身于一口巨大的火炉里,而自己正是这个火炉里快要烤熟的“食物”。白天,沙漠里温度最高可达60℃,到了晚上却又急速下降到4℃以下,正因为昼夜温差如此之大,所以这片沙漠寸草不生,荒无人烟,显得极为荒凉。

这片沙漠就是我们这次探险的目的地。出发前的一天,我们小队成员积极准备,买了很多装备,如水、食物、帐篷、刀、绳子……介绍下我的几位同行的小伙伴,他们三位分别是“大力神——一休哥”“演讲大师——阿廖莎”“智多星——乐乐”。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沙漠探险小队说走就走。

这是我们来到沙漠的第一天,虽然我们早就知道沙漠的白天很热,但是当我们进入沙漠亲自体验后,才知道热的程度:豆粒大的汗水哗啦啦往下掉,衣服被汗水打湿了,很快又被无情的太阳蒸干了。沙漠热气蒸腾,很快,我觉得我的鞋底都开始被烫得发红。阿廖莎说,在沙地刨个坑,把鸡蛋放进去,很快就能吃到熟鸡蛋。我们赶紧涂上防晒霜,以防皮肤晒伤。到了夜晚,气温骤降,我们小队成员“咬牙切齿”地度过了第一个“瑟瑟发抖”的夜晚,真是冰火两重天。

第二天早晨醒来,因为昨晚都没有睡好的缘故,我们探险小队成员人人都成了“熊猫眼”。我们运气似乎还不错,在黄昏时分,撒哈拉大沙漠竟然迎来了难得一遇的暴风雨,我们赶快搭起了帐篷,钻进睡袋,伴随着声势浩大的雨点敲击声,逐渐地入睡了。

第三天早晨,风停雨止,朝霞满天。我们趁着地平线上还没有出现那一道彤红的身影,就早早地收拾好行李,向着胜利又迈出坚定的一步。

到了中午时分,开始有风沙袭来。大量的黄沙漫天飞舞,有的飞向远方,有的原地打转,有的则打入了我们的眼睛。乐乐让大家尽量用手挡住头部,防止沙子被风吹进眼。

太阳落下,月亮升起。我们探险小队跟着指南针一路前行,来到了一个古城遗址。遗址前,竖立着一块饱经风雨侵蚀的石碑,上面的文字依稀可辨,记载着古城曾经的繁荣与辉煌:此城为汉朝时期所建,水草丰美,繁盛一时。

我们把这里作为营地,睡到半夜,我在迷迷糊糊中好像听到自遥远历史中传来的古城喧嚣声。我仔细倾听,却又一片寂静。也许,这是来自历史的回声吧。

黑夜退去,黎明浮来。天亮后,我们探险小队站在古城遗址石碑前拍照留念。这块石碑上的文字,像古城的墓志铭,铭记了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的时光,也控诉了因环境恶化、人为破坏导致古城成为废墟,并预言这片遗址即将被沙漠完全吞噬。

我们探险小队心情沉重地告别古城遗址。接下来,我们一路沿着沙漠上残留的零星遗址走来。曾经,它们繁盛一时。如今,只留下一点点行将消失的遗迹,供后人凭吊,令人深思。

远处的绿洲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熟悉的城市在向我们招手。我们的心情却并没有放松下来。也许,对我们来说,黄沙中掩埋的文明,更多的是警示。

珍惜绿色,保护环境,人类文明的火炬才不会熄灭。

猜你喜欢
石碑黄沙火炉
万里黄沙处,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城
消失的亚特人之黄金山谷
黄沙梁
黄沙覆身(节选)
温暖的大火炉
梦回大唐古道 重庆有个火炉镇
赶不走的“小耐克”
雷公奇遇记之石碑说话
古诗里的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