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肥肠的故乡

2020-02-25 07:43王国平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肥肠红烧李白

王国平

江油,这座川西北宁静的小城。昨夜才被花间一壶酒、床前一钩月灌醉,今天清晨,又被一缕奇妙的芬芳唤醒。

愁肠里的诗酒还在微醺,舌尖上的味蕾已然盛开。

催开这些味蕾的,是一碗地道的肥肠。他们可能叫“小小吃”“贺肥肠”“健民肥肠”“关肥肠”“周肥肠”“川罗肥肠”“雍肥肠”“武肥肠”“宋肥肠”“城边肥肠”……但在外地人眼里,它们只有一个名字:江油肥肠。

人们有100个理由知道江油。

但是,很多人知道这个地方只因诗仙李白和江油肥肠。

如果说,李白是谪落人间的仙人。

那么,肥肠就是隐藏市井的仙味。

1.

江油人的早饭与众不同。

人们很难得吃稀饭、馒头、豆浆、油条、面条,即使声誉震于大江南北的绵阳米粉,也很难校正大家的味觉。

一碗肥肠,一碗干饭,再加上一碗由醋、葱花、姜末冲调的酸汤,是几十万江油人的早餐标配。

香气氤氲间,美好的一天从此开始。

满足还在唇齿间弥漫,人们不由得想起了一位同乡。

公元725年,一个叫李白的青年,正准备告别他读过书、习过剑的家乡,携书肩酒,仗剑去国。

可惜那个时代太早了,江油肥肠还没有出现。

他空空的行囊里因此无缘装下几碗真空打包的肥肠。要不然的话,江油肥肠的香气与名声早在唐代就会随着李白的行迹,沿江而下,浓郁了整个大唐乃至后世的诗酒版图。

2.

1200多年前的公元701年,李白谪落人间。

1200多年后的公元1950年代,江油肥肠走出深山。

很多外地游客都爱问:“江油人为什么喜欢吃红烧肥肠?”其实,这与江油独特的饮食风俗和地理环境有关。

江油北部地区多高山,村民时常需要上山去从事砍柴、伐木、烧炭、采药、打猎等重体力劳动。而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经济十分落后,村民普遍买不起肉。但为了补充体力,村民便把猪大肠等下水料买来加工,这样做一是可以补充脂肪和蛋白质,以弥补重体力劳动的热量消耗;二是猪下水的价钱比较便宜,用红烧的方法烹调后肥肠的味道偏辛辣,吃了可以抵御山中的寒湿之气,于是一道美味悄然诞生。

正因如此,山区人民十分重视早餐这一顿,一定要吃红烧肥肠,并佐以白米干饭。吃饱、吃好后才有体力进山干活。反而对中午这顿不怎么重视,往往是吃几口自带的馍馍、喝几口山泉即可。直到今天,红烧肥肠佐干饭依旧是江油人民的“标配”早餐,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3.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在一档节目中说过:“江油是全世界肥肠的故乡,中国最好吃的肥肠在江油。”

凡是美味,总有不胫而走的绝世神功。

后来,时名江油县饮食服务公司在江油太平场一带开设国营餐馆,销售肥肠和干饭,以供进城赶场的乡民充饥。改革开放后,江油开始出现了民营肥肠店。1980年代中期,“小小吃”率先在北门老商业局楼下开设餐馆,经营肥肠、干饭和蒸菜。随后,江油肥肠店遍地开花,成为一道美食奇观。

据统计,在江油,不论是星级宾馆饭店,还是街头巷尾餐馆、路边小店,都有“红烧肥肠”,所有米粉店也有“肥肠”汤料满足食客。各家自号不下千家。“江油肥肠”已成为四川美食乃至中国味道的“舌尖名片”。

小小县城的一碗肥肠居然掀起了一部肥肠传奇。

绵阳、成都,甚至重庆、昆明等地纷纷打出了“江油肥肠”的招牌,红烧技法一样、佐料一样,但永远也达不到的江油的正宗味道。据传成都某五星级饭店的大厨多次打包对江油肥肠进行反复研究,终不得要领。同样用新鲜的肥肠,辅以花椒、干辣椒、八角、蒜、姜片、桂皮、草果、三萘、香叶等天然香料烧制而成。但无论怎么都做不出色泽黄亮、味道香醇、柔嫩可口、肥而不腻、望而生津、爽口开胃的红烧肥肠。有人一语道破天机:离开了江油的水土,那就根本不能叫江油肥肠,因为,它已经跟江油毫无关系。

4.

江油肥肠究竟美味到什么程度?

我不以自己为例,免得有帮家乡打广告之嫌疑。

我有一同事,人傲娇、爱干净、嘴极刁,凡是与“大屎馆”有关的美食皆远绕行之。有次路过江油,以美食相询,我告诉他,到了江油,不去吃一碗肥肠,等于没去。

同事不屑答曰:“肥肠!有啥吃头!”

谁知隔天办公室相见,同事眼冒绿光,神采飞扬,伸出两根指头,我以为他要表演“二指禅”,结果他说:“你们江油的肥肠太好吃了,以前从不吃肥肠的我一口气吃了11碗。”然后,忧伤地說:“不敢在那里继续耍了,身材遭不住。”

如今,好吃且会吃的江油人已经成功研制出江油肥肠罐头装,即使远在海外,江油肥肠也能抚慰你的味蕾。偶尔,我也会收到朋友们寄来的速食,形态不同,味道依旧。有时候我在想,假如给唐代的李白寄几盒去,会是什么状况?

他的思乡诗里,除了月光之外,是否还有江油肥肠?

5.

朋友吴鸿是个美食家,一生除了工作之外,最喜美食,著有《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在巴蜀美食界影响很大。

有次我去看吴鸿,他说楼下有一家江油人开的肥肠店,味道巴适得很。我去吃了之后,脸现“不屑”之色,笑道:“你吃了这么多年的江油肥肠,其实不是最正宗的味道”。

吴鸿大有上当受骗之感,同时深觉自己的美食家身份受到了质疑,不甘道:“你不要把江油肥肠说得油爆爆的,哪天去吃一盘。”后来,我们约了几次,终是未能成行。

一碗美味的江油肥肠,静静地等了一位美食家很多年。

再后来,吴鸿走了,多少美食会因此而黯然销魂,不知道,那些美食里,会不会有等待他去“检阅”的江油肥肠。

6.

我想,人们热爱江油,不仅仅是因为江油出了大诗人李白,还有那一碗Q弹十足、芳香四溢的肥肠。

在巴与蜀这片土地上,江油的李白以月光为灯盏,扶诗歌为竹杖,让我们找到了回家的路,让我们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在九天之上高蹈。而江油的肥肠,让我们在合上诗卷、俯身大地之后,凭着一缕芬芳的接引,重回了烟火人间。

在巴与蜀这片土地上,江油的李白以月光为灯盏,扶诗歌为竹杖,让我们找到了回家的路,让我们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在九天之上高蹈。而江油的肥肠,让我们在合上诗卷、俯身大地之后,凭着一缕芬芳的接引,重回了烟火人间。

猜你喜欢
肥肠红烧李白
呈现品牌连锁化发展趋势 肥肠品类或是未来餐饮的潜力股
重庆:肥肠大本营
少不吃肥肠哟,肥肠催人老
诗仙李白的归宿
辣子肥肠
宰鸡
红烧
红烧牛肉面等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