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声乐艺术指导中“基本三要素”与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

2020-05-19 15:04甘佳琪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要素声乐教学

【摘要】在声乐艺术指导教学中,有三要素是需要重点研习的,即:歌曲的音准节奏、气口句读以及每首歌独到的语言风格的把握。为了将各声乐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准确表达出来,艺术指导老师就担任着辅助学生尽可能准确还原作品的工作,从歌唱具体类别作品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作品准确达意的“三要素”指导。对于学生而言,认真准确地学习、消化、把握声乐作品中的“三要素”,并运用到实际演绎作品当中,对再现原作者的音乐意图、展现音乐原始素材、承载音乐传承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声乐艺术指导;三要素;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一、声乐艺术指导中“基本三要素”(音准节奏、气口句读、语言风格)

在声乐艺术指导的过程中,有三点要素不可或缺。

第一点,学生对谱面的音准节奏的准确解读,其中包括较难准确演唱的,如歌剧中的宣叙调的音准节奏的对位,复杂节奏型、复杂钢琴伴奏进行的准确理解并反馈,如三连音及多连音、各类切分节奏、卡农式旋律与伴奏轮奏配合。

在学生对谱面学习过程中,对复杂的节奏型与变化音的把握是“拦路虎”。在艺术指导课堂上,老师将规范学生对难点的把握,如进行明确基本拍(可根据学生理解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基本拍的音符时值)并带入目标节奏型中,由点及面理顺。遇到不常规节奏型时,需引导学生通过强化练习、肢体挥拍协助记忆,准确卡点,配合音乐反馈。在旋律进行中出现调号以外的变化音时,艺术指导老师需通过特别强调单音音响,并配以钢琴伴奏的辅助形式,使学生得以记忆。这里需特别强调,除了变化音之外,如学生的音準出现了偏差,艺术指导教师需及时向学生明确并予以适当的调整,如遇学生演唱实际音准偏高或偏低时,需向学生展示目标音的实际音高,诊断其音准偏差的原因,如气息的不当使用或记忆的失误等,并予以纠正。

第二点,在配合气息的准确放置下,对歌曲的气口句读有符合逻辑及音乐进行的呈现,如:不在词中设置换气点(中外语言通适用)、不把换气点设在打破文意处以及尽可能保留旋律线条的完整性等。

第三点,对各类作品的语言风格的精准把控,如民歌中藏族歌曲中独特的颤音、陕北民歌中的喊腔、地方俚语的歌唱化处理等。

外国艺术歌曲中则是大量的乐诗结合,需要学生先理解诗歌,再由诗及曲。

也有歌剧中各选段的准确体现,则要求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以及该唱段的前后剧情。在完成音准节奏的准确学习后,学生需对歌曲的结构及旋律有相对完整的整体把握。该阶段同时需要艺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理顺”歌曲的句读和气口的划分。在不破坏歌词词义进行的情况下,根据音乐的发展及走向为其合理断句,通常气口出现在长音符前后、歌词的逗号处及休止符出现处。在作品的实际处理中也会出现不规律换气点,该换气则同样遵循一般气口的换气标准,但可根据所需在尽量不破坏词义及句意的前提下合理快速换气。

在对外国作品的把握上,首先学生须在艺术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对目标人物的解读,如:《为艺术为爱情》中托斯卡决定为爱献身时心理活动的把握,此时的托斯卡对爱人即将得救满怀憧憬,也有对自己即将献身的悲悯,所以在演唱时托斯卡内心独白的断句处,可根据其内心心境的起伏做相应的调整,具体体现为三连音与八分音符组节奏型的紧密交织,营造出句子本体拉伸的音响效果,该处需要学生先做足语气的拍点再进行平稳换气;在歌曲的结尾高潮处,托斯卡情感痛点爆发的制高点,托斯卡的宣泄以高位置的长音符句型展现,该处则要求学生在句前进行充分的气息准备,句中气息的合理分配,句尾气息的平稳控制;在音乐中出现休止符处进行气息的放下与松开,再平稳吸入张开的体现过程,断好句后利用休止符(fermata)上自由延长的时间差,完成句读的划分及情绪的沉淀,丰满戏剧留白的张力,紧紧攫取听众的注意力后完成语句。

在外国作品中,大致分为艺术歌曲和剧类作品。对于中国歌者而言,能准确理解并把握人物是完成作品的关键,而把握人物的途径则是通过直观地还原人物的语言风格达到尽可能的再现人物的目的。如:舒伯特著名作品《鳟鱼》中,虽然歌词本身记叙了渔夫渔鱼未果的过程,但在演唱时对演唱者是需要塑造憨厚的渔夫、精灵古怪的鳟鱼及旁观者“我”三层角色形象,这就要求艺术指导老师引导歌者明确区分三者关系,在把握不同角色时予以不同的语言色彩:演唱渔夫及旁观者时予以淳朴饱满的风格色彩,演唱鳟鱼时予以灵巧活泼的短音符的处理方式,以期达到丰富画面感的目的。

在普契尼的著名作品《Si mi chiamano Mimi》中,歌曲结构经历了引子——展示段落——小快板——慢板承接主体——再现转接高潮——尾奏,体现了女主角Mimi“我嘴说我心”的情感起伏,尤其是在小快板处,要求歌者从抒情变为带着激动的心情与人分享日常,该处的语言风格在演唱上须作调整,具体表现为:咬字更加紧凑轻快、丝丝入扣、娓娓道来(歌词:Sola mi fo/Il pranzo da me stessa/Non vado sempre a messa/Ma prego assai il Signore/Vivo sola soletta/Là in una bianca cameretta/Guardo sui tetti e in cielo)。演唱者在把握该处时需结合人物形象把握其语气特点,在再现转接高潮处则一别小快板的灵巧,此时的Mimi情绪开始了再一轮的舒展,内心对自己的人生际遇充斥了良多感慨,此时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该处时,多以长线条的抒情式演唱为要;在旋律的制高点处形成以元音为中心的长久站立并拉伸语句的延展性。如此演绎则更为贴切Mimi的人物形象,能向听者还原故事。

二、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简瞰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还原原作者的音乐意图,声乐演唱者需要最大程度贴近原作,获取音乐原始素材,其中语言是其最为直观的呈现方式。对母语为汉语的大学声乐演唱者而言,在当下主流外语声乐作品当中,以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俄语为主要语种,对他们的要求是用原语言进行演绎。本文将以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为主要声乐语言,对其在歌唱中的运用进行简要解析。

意大利语被称为“Bel canto”(美丽的歌唱,即美声)的主要承载对象,他的单词由五个原音a[a],e[3],i[i],o[ ],u[u]为主干,使用其与其他辅音相拼,加上重音的使用构成不同的词汇。在演唱的过程当作需要演唱者参考其单词的音律特性,如:Damore一词,由于其是由“D”与“amore”构成,该词的重音应在“more”处出现,将其与用到实际演唱当中,应注意语气与音符的实际分配及气点的划分,需参照该词的实际音响效果;又如声乐作品《bocca bella》中“bocca”一词的演绎,应参考其双重C的字母构成,[bokka]的朗读音效可知,需在两个C中留出一个停顿,以作强调双重C的单词特性。将其运用到实际演唱当中,演唱者需注意在音符间留出相应的停顿,读谱时可将其理解为短休止,进行演唱。

除了掌握意大利语本身的发音特性外,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应结合演唱实际进行口腔与声音竖立位置的调整,以期达到说清每个单词,不吞音并准确展现声音。此外,在演唱意大利语歌曲的过程中,所有的字母“H”都不发音,在两个原音之间,如有单个字母“S”出现,则该“S”发音为[z];“R”则为单音弹舌,并非长时值的弹舌……等。如遇复杂结构及较长单词结构的词汇时,音符大体时值应分配在原音处,辅音则出现在词头或词尾,并占音符的小时值演唱。

德语由于其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对声乐演唱者的要求较高,笔者认为,应掌握该语言本身,即鼓励学生系统的学习基础德语,掌握德语的基本语法、单词构成(如前后缀)、发音特性(如小舌音、发音干脆,短促有力的特性),力求准确、不吞音的在演唱中呈现。如“spricht”一词中,“S”应发[sh],“ch”前因为是字母“i”,所以“ich”发音为[ic],如遇“ch”前跟字母“a”,則“ach”发音为[ah];值得注意的是“spricht”一词中,结尾的字母“t”虽为轻辅音,但在实际演唱中为气声也是需要发出的,不可吞音。如“lieder”一词中,“ie”的发音为长音[i:],而“dein”一词中“ei”的发音为[ai],需要演唱者细致的区别对待;在演唱德语时,不会出现非常尖锐的“r”音,取而代之的是[r]。法语与德语在语言学习上对声乐学生的要求异曲同工,都是需要掌握基础法语的理论,并结合以演唱实际力求词曲达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法语语言的特性,会出现实际发音与字母构造不符的情况,即词中部分字母不发音。

英语对于大部分本科学生而言,容易掌握得多。因为其普及性及相对简易的语言属性,学生读谱时应较为流畅,但注意其在演唱过程中的发音,需有较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外语语种的辨识度。其具体表现为:词尾辅音不吞音,如:“inside”的词尾“de”需发音;“lights”一词本身为复数,在演唱时需明确咬字;个别单词视实际情况,需要对词进行补音,如:单词“him”中,字母“m”为轻辅音,在演唱时却需要被重化;单词“around”中,辅音“d”也是需要被重化的,用以明确该词;为了准确达意,个别读音相似的单词需通过区别咬字做区分处理,如声乐作品《fly me to the moon》中,“fill my heart with song”一句中的“song”一词,如正常朗读是以轻读“g”为结尾,但在演唱过程中,如果轻读“song”一词,则会与前词“with”连读,成为“with thong”的歧义音响效果,所以为了准确传达“song”一词,需要演唱者重化词尾,具体表现可为加上“n”成为“song-ne”或重读词尾的“g”使其成为“song-e”以做作区分。

由此可见,为了作品准确达意,需要声乐演唱者们在语言上下大工夫。在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艺术指导老师就担任着辅助学生尽可能准确演唱各类语言的教学工作。除了艺术指导老师对各类语言本身一定程度的掌握,还更应从歌唱具体类别作品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准确达意的语言指导,辅助其进行认真准确的学习、消化各类语言,做好气息句读的划分,充分理解歌曲内涵,并运用到实际演绎作品当中,对还原原作者的音乐意图、展现音乐原始素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需要学生刻苦及认真的钻研,以期最大程度地准确再现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养瑾.试析高校声乐作品鉴赏教学[J].北方音乐,2019,39(22):203,205.

[2]赵红.《让文字歌唱——十九和二十世纪艺术歌曲》译介及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3]曹桦.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歌唱发声三要素问题的探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7):13-14.

[4]崔新国.浅谈声乐教学中的三要素[J].艺术教育,1995(4):15-16.

作者简介:甘佳琪 (1992-),女,汉族,四川成都,助教,硕士研究生,四川传媒学院,研究方向:艺术指导、钢琴表演、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三要素声乐教学
浅谈探究学习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三要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激活“三要素”,让课堂高效
浅谈电火花加工的要素
浅谈电火花加工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