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 23:37谷妍妍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三要素实施意义

谷妍妍

摘要: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曲,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生活在江西、安徽以及湖北交界处的人民经过千百年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开展黄梅戏教学,引导幼儿感悟黄梅戏的魅力,激发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与热爱,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关键词:黄梅戏教学;意义;三要素;实施

一、黄梅戏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幼儿的音乐教育首先要以真正的、民族的音乐作为范本。”因此,黄梅戏进校园,能够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幼儿是社会群体中年龄最小,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培养者”。要使幼儿接受并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喜爱戏曲、认同传统文化,就必须为幼儿营造一个具有传统特色文化的教育环境。

(二)培养幼儿艺术能力。

戏曲是我国众多传统文化瑰宝之一,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合肥市中海原山幼儿园以黄梅戏为课题,将黄梅戏融入教学之中,多次组织教师黄梅戏公开课研讨活动。教师将古诗与黄梅戏腔调融合,使幼儿受到美的陶冶和中华文化的熏陶。古诗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短小精悍,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诗句的艺术性、思想意境均佳,写得富于诗情画意,从听觉上、视觉上都给幼儿带来了愉快的审美感受,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三)塑造幼儿良好性格和品行。

黄梅戏作品大多是传递正能量,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内涵、崇高品质等,在无形中就对幼儿产生了积极影响和作用。黄梅戏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汲取了多种戏曲之精华,摒弃糟粕。黄梅戏的内容多为贴近生活,也体现了其质朴性。幼儿通过黄梅戏感知积极向上、纯真质朴的态度,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幼儿身体发育较快,黄梅戏中所蕴含的优秀身段动作,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还具有一定的运动性,这样的黄梅戏活动融入幼儿园教学中,符合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其体质、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还能为塑造优美的体型打下基础。

二、黄梅戏教学活动开展三要素。

(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审美作为艺术活动的首要特质,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能力。在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黄梅戏音乐的确定、作品分析与处理、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均与教师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具有一定水平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幼儿黄梅戏活动质量的基础保障。

2.歌唱能力包括演唱歌曲的音准、节奏。在黄梅戏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要对黄梅戏的故事内容、腔调、唱词有相应的理解,能够分析处理黄梅戏音乐。

3.打击乐器运用能力包括认识、了解并正确使用打击乐器,能为黄梅戏音乐进行简单配器。

4.舞蹈、韵律动作能力需要教师肢体动作协调美观,舞蹈语汇丰富,还要具有律动创编能力和音乐指挥能力。

(二)家长配合方面。

家庭环境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成长之路。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也是良好的影响。对于黄梅戏教学也是一样,幼儿在园内接受了黄梅戏的熏陶,在家里需要肯定的回应。家人对于黄梅戏持肯定的态度,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黄梅戏教学的开展,也让家长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增强家长对我省戏曲的了解,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三)幼儿学习黄梅戏的特点。

1.兴趣与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幼儿唯一的学习动机。幼儿对黄梅戏兴趣的产生,依赖于他们愿望的达成和成就感。在黄梅戏教学活动中,幼儿与教师感同身受会心一笑、被同伴邀请做搭档、被教师抚摸了一下脑袋等,他们都会感到很满足,从而产生继续学习黄梅戏的兴趣。

2.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认知、心理、能力都是不同的,幼儿个体差异的发展,决定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黄梅戏学习方面也不例外,幼儿感受黄梅戏的能力,以及在黄梅戏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情绪反应、学习速度均是影响黄梅戏教育活动的因素。因此,我们要从各方面关注幼儿发展的共性,保证人人能参与;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让参与者人人体验到快乐得到发展。

3.愉悦身心。

愉悦身心是艺术最原始的功能之一,快乐感受是幼儿参与黄梅戏活动的感性体验。在一些功利性的教育思潮影响下,过分强调音乐、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使得学习者体会不到快乐。因此我们倡导幼儿玩音乐,体会黄梅戏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体验中产生对黄梅戏的兴趣,保持兴趣才能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黄梅戏在幼儿园里如何实施。

1.黄梅戏欣赏活动。

在开展黄梅戏活动中,幼儿要对黄梅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欣赏。生活环节,教师可适当播放黄梅戏音乐,幼儿可以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下,模仿和学唱。离园环节教师也可组织幼儿欣赏黄梅戏视频,引导幼儿对黄梅戏角色的妆容进行观察,倾听黄梅戏的腔调,对演员的动作进行揣摩,提高对黄梅戏的学习热情。

2.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来反映周围生活,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黄梅戏节奏活泼,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选段模仿哼唱;也可带领幼儿一起模仿黄梅戏中的动作,师幼共同参与表演唱活动;还可以在班级开展“黄梅戏大舞台”区角活动,幼儿自由选择曲目进行表演、观看。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领悟黄梅戏的特点,发挥想象力,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进行塑造,亲身体验黄梅戏带来的乐趣。

3.手指游戏活动。

手指游戏是通过对手指的不断变化来进行表达、想象,再通过语言进一步展开的游戏过程。它生动活泼、有趣味,还能自由哼唱,很受幼儿欢迎。在开展黄梅戏手指游戏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做出夸张生动的表情,如黄梅戏《看灯》,每次唱到“长子来看灯,他挤得颈一伸”时,把手臂张到最大,加上夸张的语气和表情;唱到“老头儿来看灯,走起路来戳呀戳拐棍哪”时,手往背上一放,彎腰摸“胡子”。这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幼儿的表演能力。

4.黄梅戏故事欣赏。

黄梅戏作品大多是传递正能量和民间智慧。黄梅戏《六尺巷》里的角色包容谦让、心胸宽广、恭谦礼让。《王小六打豆腐》的故事,历经数十载,久演不衰。它讲述的是一个平常百姓家打豆腐过年时发生的趣事。《打猪草》是黄梅戏的经典剧作之一。说的就是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损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

四、结语:

黄梅戏教学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不仅能给教学活动注入新鲜活力,而且让教师和幼儿都成为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的使者。传递中华传统文化——黄梅戏,是每一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魏述云.在幼儿园开展黄梅戏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29):116.

[2]王倩倩.浅谈黄梅戏教学在幼儿园的开展[J].考试周刊,2017,(58):175.

[3]王惠然陈莉.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35,42.

课题立项代码:HJG18064。

猜你喜欢
三要素实施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三要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激活“三要素”,让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