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走向探析

2020-09-10 08:09王春铭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课程目标学习方式

王春铭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要保障,这就要求课程目标制定时要立足于学情体现“多维化”,不拘囿于传统教法而与时代对接,学习方式上擺脱鞭策式而培养其自主性,在各阶段的评价要基于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展开多元而灵活的评价,着力发展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手段;学习方式;过程评价;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改革的新趋向,如何围绕核心素养来帮助学生建构数学能力?诚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总体而言,明确数学学科思维,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是必要选择.

一、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多维化”

数学学科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关注课程标准,更要研究学情,把握课程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的有效对接.在教学目标上,体现问题导向,立足学生认知,设定教学问题,引领学生从数学问题探究中获得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是构成数学经验的基础,也是分析数学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能力的前提.遵循高中数学课标要求,教师在课程目标提炼中,要从对知识的关注,走向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再走向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上.学生需要哪些数学素养?以函数概念为例,对于函数的理解,初中已经了解变化关系的函数内涵,如何将之延展到对应关系的函数内涵,就需要教师从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思维品质领域,借助于教材知识点,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构建函数思想,理解函数概念,发展数学抽象与建模意识.通过例题讨论,让学生认识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的关系,从中明白数学逻辑推理与运算方法,构建完整的函数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手段的运用要体现“多样化”

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停留于粉笔、黑板教科书,还要积极引入电化教育手段,丰富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知.传统数学课堂,教师习惯于知识的罗列与展示,学生被动学习,数学思维难以激活.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量大、生动直观形象、操作方式灵活等优势,更能激发学生数学动机.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不足.在一些数学实例探究中,结合信息技术来展示数学概念,让学生从中了解和把握数学的内涵与本质,深化理解和应用.对于“曲线与方程”知识的学习,由于概念相对抽象,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借助于直观化曲线与方程图象,增强学生的形象化思维、逻辑认知力,便于学生把握函数的性质,提升学生直观想象力.在数学教法创新上,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生,都需要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方法,要强调灵活性.如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法的运用,要契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对而言,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密集,尽管教师在面对不同教学内容时,会选择不同的教法,但数学的抽象逻辑性,依然存在理解难度.教师需要围绕数学知识,适度延伸、诠释和补充,借助于讲授法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数学知识讲授时,教师要把握三点.一是优化数学知识点,突出关键点和核心知识.二是厘清知识点关系,特别是新旧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三是要善于挖掘知识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探究数学知识点,要揭示数学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教法的灵活性,就是要从教学进度、速度、节奏与学生的学情相适应,让学生学透.

三、学生学习方式要体现“自主性”

奥苏贝尔所倡导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念,其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让学生自己想、自己看、自己听、自己做,参与到数学学习实践中,从数学探究中获得知识,增进数学优秀品质和关键能力.“自主性”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基础.自主性的获得,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的调控中,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自觉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激励.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中,需要把握两点.一方面,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参与并制定数学学习目标.自己根据实际来制定学习目标,优化学习进度,强化学习自觉性,在学习中投入情感,积极发现和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依托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到讨论与互动交流中,学习和借鉴他人智慧,增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意识,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指导其破解疑难问题,督促他们多学习、多总结,提升自主学习成效,并在质疑问难中发展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中体现评价的“多元性”

“教”与“学”都是一个过程,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时,既要激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方法和能力,还要创新教法,营造平等、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学习.合作学习不是自由的,而是有目标的合作.结合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小组方式鼓励学生去讨论,去分享不同的解法与思路.教师在点评中,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恰当的点拨、精当的引导、适时的追问、适度的延伸,促进数学合作学习走向深入.评价是激发学生自主性、推进合作学习高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学习中,对评价的应用,既要关注过程评价,又要发挥结果评价,要立足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目标,着力从多元化评价中,促进学生数学知识、道德品质的养成.灵活性的评价方式,配合当堂训练、检测、反馈,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借助于学习反思,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另外,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把握民主性、人性化,关注学生自我成长,将学生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综合起来,关注学生数学创新、数学思维、关键能力、优秀品质的发展,从量化评价与过程评价中,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基线,把握数学教学走向,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琴琴.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走向[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7):86+88.

[2]张建桥.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2019(12):76-77.

[3]姚国强.数学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学走向[J].数学教学通讯,2019(24):12-14.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课程目标学习方式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