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和顺方言流摄阴声韵的-m 尾(1)

2020-09-25 05:37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韵尾声韵和顺

李 欢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和顺县位于山西中东部的太行山上,东临河北邢台县,西与榆社、榆次接壤,南连左权,北界昔阳、寿阳。四面环山,县界天成,总面积2 250 平方公里。和顺隶属山西省晋中市,现辖5 镇5 乡[1]。据2017 年统计,总人口约14.38 万[2]。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 版)》(2012),和顺方言属于晋语大包片[3]。和顺方言声母25 个,韵母34 个,单字调5 个,如下:

单调字:阴平[41]阳平[331]上声[54]去声[23]入声[21],见图1。

一、和顺方言流摄字收-m 尾的特征

图1 和顺方言单字调绝对时长基频曲线图

调查和顺方言时,我们发现发音人读流摄字时末尾总有一个收口的动作,上下嘴唇闭合,但鼻音色彩并不浓重,即-m 尾。经向多位当地人核对,发现确存有该现象。除了帮组今读[u]韵母的“某亩母否富副浮妇负阜谋”和今读[o][io]韵母的“剖贸矛彪”等字,其他流摄字都有一个-m 尾。例如:

二、其他方言的-m 尾

众所周知,中古汉语咸深两摄的阳声韵是收-m 尾的,但如今在和顺方言中,-m 尾出现在阴声韵的流摄,不免有些奇怪。根据目前所搜集到的材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方言也有-m 尾现象:

山西祁县方言今有-m 尾。收-m 尾的有[om][iom]两个韵母,这些字来自山臻曾梗通五摄的合口呼阳声韵字[4][5]。

山东平度、昌邑两县交界地带,平邑县今有-m尾。收-m 尾的有[om][iom]两个韵母,这些字都来自中古收[ŋ]尾的阳声韵字[6]。

吴语处衢片的缙云方言今有-m 尾,收-m 尾的有[ium][ɔm][iɔm]三个韵母。其中,[ium]来自流摄字(帮系和见系一等除外);[ɔm][iɔm]来自通摄阳声韵字(个别钟韵字除外)[7]。

福建闽中方言永安话今有-m 尾,收-m 尾的有[um][ɔm][iɔm][am][iam][m]六个韵母。如“炭”[thum]、“汤”[thɔm]、“江”[kɔm]、“中”[tam]等等。这些字为来自山宕江通摄阳声韵的一部分字[8]。

江苏中部宝应县(汜光湖)方言中今有-m 尾。收-m 尾的有[əm][uəm][yəm][am][iam][uam][om][iom][im]九个韵母。这些字来自深臻宕江曾梗通的全部阳声韵字和咸山的个别阳声韵字[9]。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掘港)方言今有-m 尾。收-m 尾的有[ɔm][iɔm]两个韵母,这些字都来自通摄东、冬、钟三韵的阳声韵[10]。

徽语中婺源和严州四县今有-m 尾。其中,婺源的-m 尾来自通摄、咸摄开口一等、二等知系、山摄开口一等二等、合口一等、合口三等非组阳声韵字;淳安、建德、寿昌的-m 尾来自通摄阳声韵字;绥安的-m 尾来自宕江摄阳声韵的一部分字[11]。

以上所说的收-m 尾现象,不同于广州话等来自中古咸深两摄阳声韵字今保留-m 尾的情况。这些-m 尾的共性特征有二:一是一般都不是来自古咸深两摄,它们有的来自咸深以外的其他阳声韵,有的来自阴声韵;二是收-m 尾的韵母,一般-m 前面都是高元音,如上文所见的o、ɔ、u。

三、和顺方言流摄字收-m 尾的成因

关于这类-m 尾现象的产生原因,徐通锵(1984)从语音的生理基础方面作出解释:“新韵尾-m 和-β 的出现是高元音-u-的发音部位的前移和发音方法的擦化的结果。-m 韵尾不是摩擦音,但那是双唇接触和原韵母中的鼻音成分融为一体的结果,因为气流已从鼻腔中出来,双唇自然不可能有摩擦”。“在半高、后、圆唇元音后产生的新的韵尾-m……自然是后来语音发展的结果,不会是原韵尾的保留。”周长楫(1990)指出:“永安话的-m 尾是一种有条件的地域音变现象。”古阳声韵在永安话里只保留了-m 和-ŋ 两套鼻音韵尾。周长楫认为-ŋ尾到-m 尾的音变,跟-ŋ 尾前韵母的高舌位的主要元音有关。汪如东(1997)认为-m 尾的形成与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和音素的鼻化关系极为密切[12]。赵日新(2003)指出:“徽语[-m]尾不大可能是上古音的遗留,而与元音的后圆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音理上来说,后高圆唇元音双唇收束后收[-m]尾是最符合发音‘省力’原则的。”顾劲松(2011)指出:“苏北江淮官话u、y 韵母的实读读音为何分别成了m 尾韵母um、əum 和iəum?我们认为,音系内部的元音推链式高化,迫使本来已是高元音的u 韵母高顶出位产生擦化现象,u 的这种变化又同化了同是高元音的y 一起高顶出位,最终擦化了的u 和y 又进一步发生闭口效应,导致口腔气流受阻改道鼻腔,从而带上m 尾。”尽管各家对-m 尾的成因解释不完全相同,但大家公认它是一种新的、后起的音变,而非古音遗存。

就晋语和顺方言流摄字今读[əum][iəum]的现象,我们认为与-m 尾前面的高、后、圆唇元音[u]有着极大关系。顾劲松(2011)曾指出:“中古阴声韵字收-m 尾在方言中实属罕见,冯力(1989)曾提及浙江缙云方言(吴语)里流摄字收-m 尾,然而在其他汉语方言中尚未发现,像苏北江淮官话如此大范围成片的古阴声韵字收-m 尾现象更未见报道。”本文报道的晋语和顺方言阴声韵流摄字今收-m尾的现象,当是对非咸深两摄字今收-m 尾现象的一种有益补充。

注释

(1)本文的写作基于2015、2016 年两次暑假的深度调查。发音合作人三位:焦改兰,女,1953 年生,高中学历,小学退休教师;梁占荣,男,1948 年生,中师学历,教育局退休公务员;梁文静,女,1980 年生,本科学历,和顺一中教师。

猜你喜欢
韵尾声韵和顺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疯娘
云南新堡壮语的语音特点及其演变
廉州话鼻音韵尾演变研究
简析“乳鼎”紫砂壶的造型之美与和顺之气
贺《红叶微刊》上线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彭泽县桐城方言音系研究
亲环素A过表达对高温、紫外线和顺铂引起的H1299细胞凋亡的影响
和顺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