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要素”为切入点解析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

2021-04-10 20:12宋萍萍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要素馆藏馆员

宋萍萍

(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23)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为满足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它的职能也在不断完善,主要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职能[1],这些职能的发挥,依托高校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只有把控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服务于教育事业。

1 高校图书馆资源概述

杜定友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图书馆专家,他在《图书馆管理法上之新观点》首次提出了“书”“人”“法”—图书馆的三要素[2]。结合先生的观点,将高校图书馆资源归纳为馆藏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3个方面。

1.1 馆藏资源

图书馆工作围绕文献而得以开展,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这些馆藏资源构成了各个学科的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传统书籍、期刊和报纸这类纸质文献不再是馆藏资源单一的表现形式,电子出版物、网络知识信息日益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统计,近年来在文献资源购置费中,电子资源购置费所占比例已经过半,2019年全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 54.6 %(2018 年为 60.6%)。电子资源具有信息量大、获取便捷、传播快、不受时间场馆限制等优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电子资源类型丰富,主要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全文数据库、交互式教学软件等多种类型[3]。

1.2 环境资源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图书馆环境(包含它的馆舍建筑、空间布局、室内装饰、设备、个性化服务区等)也会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极大影响,图书馆的空间结构将会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意义,风格独特的图书馆建筑大楼、整洁有序的书库、安静的阅览室、充满活力的多媒体研讨室、富有人文气息的装饰、明亮的光线和色彩等,已经成为一种面向读者的环境资源。图书馆不再是单纯的保管书籍和自习的地方,读者享受的是在舒适的空间里去阅读思考、潜心学习、讨论研究、获取资源、社会交往。

1.3 人力资源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具体实施者,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已经由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精准服务,这对高校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听取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科馆员的专业服务为高校学科发展和科研进步助力,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读者,图书馆员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体现了图书馆的软实力。

2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馆藏资源总量与利用率不匹配

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等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文献情报,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学科知识。图书馆建设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高校加大力度建设图书馆,增建馆舍、加大文献经费投入、丰富馆藏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但是图书馆资源总量与利用率不匹配,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纸质书刊借阅率低,有些书籍几年零借阅率,长期占用馆藏空间,电子文献利用率也不高。

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者是读者,读者的适当参与可以让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以弥补图书馆采访人员的视界和能力有限带来的不足。由于读者获取新书信息的局限性, 以及荐购系统使用的方便性等因素,而真正参与图书荐购活动的读者很少,资源采购读者参与率低可能是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4]。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门类众多,信息量大,是个庞大的数据库,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引导也是资源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读者不了解图书馆有哪些资源,如何使用,因此不能妥善加以利用。经费保证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费不足也可能导致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水平不高,利用率低。

2.2 图书馆空间利用的局限性

多数学校重视馆藏资源的建设,大力对馆藏资源进行精准定位,大量采购藏书,却对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思考较少,图书馆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图书馆空间造成利用率低,空间资源浪费的现象[5]。很多图书馆还是维持传统的藏书区和阅览区,图书馆被高高的书架和自习室填满,这些区域要求保持安静,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私密的自习空间更是难以实现。图书馆建筑老旧,内部光线昏暗,现代化设备缺乏,让人望而却步。空间建设上很少涉及文化建设, 导致图书馆文化氛围不足。

图书馆的变革发展要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由于学校战略规划、经费支持、校地限制,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条件;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导致图书馆环境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不能顺应图书馆事业的变革;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图书馆文化氛围缺失。

2.3 馆员能力发挥不足

一些高校图书馆员还没有从传统服务模式中走出来,处于被动封闭状态,服务意识淡薄,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性不强,在学科服务中贡献不足,没有发挥应有的能力。

以往图书馆员招聘没有很高的门槛和专业限制,缺乏图情相关专业知识,加上工作节奏比较缓慢,缺乏竞争环境,安于现状,学习能力和培训不足,导致馆员在专业上停滞不前,缺乏职业发展规划。

3 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3.1 完善资源建设服务,发展学科服务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源头工作,目的是采购各类资源( 纸质、电子) ,并进行推广利用以服务于读者。优化现有资源建设服务体系,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多渠道开通荐购渠道,让参与过程省时省力省心、快捷高效,真正将读者荐购落到实处,让读者决定“想看的书”,以读者为主导来扩充馆藏资源,从而提高其利用率。学科服务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证,发展学科服务,加强学科馆员与学院之间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人才培养方案,掌握他们对图书馆资源、服务以及空间的需求[6],以优化馆藏结构,助力学科发展。同时,加强高校之间信息互通、相互学习。

3.2 加强信息素养培训,开展阅读推广服务

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首先就要加大对资源的宣传力度,将阅读推广服务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服务工作,形成一个完善的阅读推广体系[7]。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图书馆主页等网络宣传,宣传主体突出,内容新颖生动,多利用视频、图片等方式,贴合高校大学生的视觉需求。定期利用专题书展、讲座、读书会等线下活动,鼓励师生参与其中,加强读者和图书馆的联系,保持良性互动。通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文献信息检索课、专家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开展素养培训[8],让读者了解图书馆有哪些资源,如何快捷获取所需资源。

3.3 完善空间建设

合理地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因地制宜,动静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除馆藏空间、阅览室、自习室等传统空间外,还应当根据图书馆发展需要和读者需求程度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增设新的空间,最大程度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要与学校整体形象风格保持一致,构建一个和谐的阅读环境。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图书馆的价值观,将德育引入图书馆服务中来,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爱馆爱校。

3.4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改革图书馆工作评价体系

通过激励引导措施,开展业务能力考核,参加高校图工委举办的各种能力大赛(如“馆员风采”大赛、“学术搜索挑战赛”、书评影评大赛)、申报科研项目,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加强不同层次的业务知识培训,开展馆内外业务交流,理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加强馆员思想教育,增强大局意识,严于律己,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逐步改革现有工作评价体系,打破原有的缓慢节奏,加强个人能力考核,开展读者满意度调查,促进馆员在压力中前行。

4 结语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加大力度建设图书馆,从馆藏资源购入,馆舍扩建,到人员引进等各方面,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资源的扩张势必带来一定浪费,如何利用好高校图书馆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三要素馆藏馆员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三要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激活“三要素”,让课堂高效
浅谈电火花加工的要素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