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艺术特色分析

2021-06-18 13:57张玉婷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
关键词:慢板板式现代戏

张玉婷

引 言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豫梆”、“土梆戏”,属于梆子腔的分支。19世纪50年代豫剧在国内的影响力逐年增长,新的创作不断推进豫剧的发展,从而产生了豫剧现代戏。以杨兰春、王基笑等人为首进行的创作活动,其作品为豫剧现代戏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朝阳沟》可谓是豫剧现代戏里程碑式的存在。因这部剧的产生,杨兰春被人们称之为“朝阳沟之父”、“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选自豫剧现代戏《朝阳沟》。本文将从作品内容、板式腔体以及演唱特色三个方面分析本作品。

一、作品介绍

豫剧现代戏《朝阳沟》是由杨兰春等人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主题为宣传“上山下乡”活动的作品。全剧共八场,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城市生活的高中毕业生银环想要与未婚夫栓保一同“下乡”参加农业活动,奈何性情刁蛮泼辣的母亲因心疼自己的女儿多加阻拦。后来银环只身一人来到农村后,因适应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思想开始动摇。途中遇到了平易近人的支书为银环进行思想沟通,最后银环决定扎根农村,她母亲也随之来到与淳朴善良的亲家见面,共同在朝阳沟落户。本作品主题积极向上,符合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而且人物塑造真实,个性鲜明,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故事情节真实感人。

豫剧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选自豫剧《朝阳沟》,是剧中第一首作品,由银环演唱。唱段主要赞叹祖国的发展飞速,身为中国人民倍感骄傲,同时希望自己可以扎根基层,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板式结构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梆子腔系统,故豫剧中的音乐是板腔体系。《朝阳沟》是以豫东调“二八”板为基础进行创作的豫剧现代戏,它继承了传统豫剧的板腔结构规律,又在唱腔上进行了简单的加花、创新。如: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它完整地继承了豫剧的传统板式结构:慢板+流水板,这是豫剧中经典的结构进行。流水板通常情况附着于慢板之后,而且慢板与流水板在过门的程式和上句繁、下句简的结构上十分相似。作品中保留了这一板式结构,并在过门的旋律上进行了小部分的改动,使作品别具匠心。

首先分析选段上片的板式——慢板。在豫剧中,节奏的强弱称为板、眼,即板为强拍,眼为弱拍。本作品节奏为4/4拍,用豫剧中的表示为一板三眼。第一拍为强拍位板,后面的三个弱拍可分为头眼、中眼、末眼。在慢板中,唱词分上下句,一般起唱于中眼而尾音落于板。在此作品中,起腔过门采用的是传统的六梆过门的形式,即从音乐到正式开始演唱有六个小节的伴奏,在这期间用于打击的梆子需要敲六下。进入慢板后,一个唱腔分为两个小的分句,上下句之间均插入短小的过门,整个乐句唱词结束后接四梆跟腔过门,整段慢板的句式结构不断变奏重复。在慢板结束时的收腔叫做锁板,其形式与慢板中的普通上下句无异,通常情况下速度较慢,在尾音处加入小过门。

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的下片板式为流水板。流水板是一种比较自由多变的板式,它的速度可快可慢,节奏灵活多变,在作品中能表达的感情也比较多样。在作品下片板式转为流水板后,节拍变为2/4拍,即一板一眼,它与慢板相似之处在于,演唱多起于眼,弱拍起唱且多切分节奏。对比于慢板,流水板更为欢快、自由,乐句的转折、起伏,唱腔中的重音大多落于眼。在音乐进行中,流水板“上句的落音比较自由,下句落‘1’音或‘5’音上,通常在上下句的结构当中,在落音之后,都有个跟腔过门。”①过门的旋律由第一句旋律为原型,不断进行演变。此运用使节奏与旋律层层推进,使作品情绪更为丰满。作品下片唱词讲述银环迫切地想要去农村基层,一再央求母亲能够同意,这一场景运用流水板式更加突出了语气感。

三、演唱特色分析

《朝阳沟》作为豫剧现代戏,在演唱和音乐创作方面都有创新、独到之处。以下笔者将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的演唱特色分为调式调性特征、咬字归音与唱腔改革,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总结。

(一)调式及旋律特征

豫剧的唱腔一般分为豫东调和豫西调。豫东调以商丘、开封的语言、语音为基础,豫西调以洛阳语音为基础。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的调式旋法特征主要体现在豫东调声腔的旋律走向方面。豫东调的演唱旋律大多以上行旋律构成,以“5、7、2”为主干音,旋律由“5”为主音向上五度至“2”,构成上行旋律线,俗称“上五音”。作品前奏,板式为“六梆过门”的部分采用C宫调式,奠定歌曲整体稳定性。起音的第一句为G宫调式,本句的唱词为赞扬祖国的发展逐渐繁荣,运用宫调式给人以坚定、刚毅的情绪。结束句为G徵调式,与起始乐句为同宫系统,形成首尾呼应的关系。该选段的调式主音与传统豫剧豫东调的主干音形成一致。在豫东调声腔中,以“5”为主音,更体现出一种豫剧独有的豪迈与旷达。再与大二度、小三度这种窄音列音程结合,细腻的音乐形象也可以充分的表现出来。

(二)演唱中的咬字归音

在豫剧的演唱中,咬字讲究字正腔圆,字头、字腹、字尾的启齿归音。咬字在一首歌曲的演唱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字是一首作品的骨骼。首先吐字清晰饱满,才能在接下来的运腔中不吞音,从而达到完美。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描述的是新中国刚成立时,基层农村富裕繁荣起来的景象,人们坚定的表达着自己想要为农村建设而奋斗的决心,故作品中的咬字应清晰、准确,把人物内心情绪真切的表现出来。

归韵主要指在咬准字头之后所发的字尾韵母的处理,在演唱时,要求音色的统一和气息的贯通。在豫剧中,归韵讲究三个方面:一、归韵收声的位置要准确,不能随意的调整字音位置,始终保持字音的中正;二、归韵收声的力度要合适,要保持字腹的中心位置,不喧宾夺主,在能够发准字音的同时不过分强调字尾;三、收音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掺杂音,纯粹自然。

唱腔需要根据歌曲内容、板式的要求进行改变。比如在慢速时,气息可以逐步减弱至停止。在短腔快速时,可以将嘴巴并拢,气息回收,给人一种让声音和气息快速停止的感觉,即同时在声音停止的一刹那,口腔和气息配合着使劲并拢,形成一种收声的劲头。

在豫剧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中,唱段的咬字与河南方言以及豫剧独特的归韵和唱腔相结合。

1、与河南方言结合的咬字

在历史上,豫剧与河南方言的重要性是等同的,同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本唱段的归音吐字时,不可遗忘本地方言对其产生的影响。豫剧的语言基础就是河南方言。在河南方言中,唇音f音通常读为喉音h,且u除了可以做韵母外,还可以作为韵头。比如:“解放”的“放fang”读作“fuang”;“说话”的“话hua”读为“fa。尖团音也是河南方言中一大特色,在语言学上,j、q、x作为声母与韵母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叫做团音;z、c、s作为声母,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的叫做尖音。例如:“全部”的“全quan”读作“cüan”。

在本选段中出现的河南方言可分为四种类型:一、随着历史时间传承下来的古音韵母ai,例如:“祖国”的“国guo”唱为“guai”;“建设”的“设she”唱为“shai”。方言中比较独特的古音韵母üo韵,例如:“同学们”的“学xue”唱为“xüo”。二、在河南方言中也会出现n、l混淆的情况,例如在作品中“妈呀妈,你何时同意让我去”中“你ni”唱作“li”。三、尖团音同时存在,例如:“青年人”的“青qing”唱为“cing”;“千条路”的“千qian为“cian”;“桃花谢”的“谢xie”唱为“sie”。四、表演者在演唱时同时会根据本地的语言习惯随机加入“儿化音”,例如:“桃花”、“梨花”中的“花hua”唱作“花儿huaer”。

2、豫剧中独特的归韵收声

在演唱中,把每一个字的读音和音高演唱准确后,就可以进一步要求归韵的准确性。在保留河南方言特殊韵母的基础上,豫剧讲究“十三辙”,这也是豫剧中发音吐字的基础。十三辙,广泛意义上来讲,是在戏曲创作和演唱中经常运用的汉语中十三个音韵。具体从汉语音阶来看,就是将汉语402个音节分编成了十三个音韵,就是十三辙。十三辙的名目分别为:发花、梭波、乜斜(miēxié)、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油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每一辙都有属于自己韵部的发音,即韵辙名称中所包含的韵母,例如:乜斜(miēxié)辙韵部为ie;梭波辙韵部为o;一七辙韵部为i等。

从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的歌词来看,每一句戏词的韵脚都押在同一韵部,从这一押韵的特点来看属于一韵到底类型。从歌词“里、息、地、区、育、豫、去、飞、你、局、絮、急”这几字结合以上十三辙韵部规律可看出押一七辙。一七辙的韵辙是韵母为i、ü、er的字,符合韵部的字有:你、去、儿等。在作品中,表达柔和的线条也可表现苦涩无奈之情。演唱时声音位置靠前,嘴部呈微笑状咧开,声音从上颚、鼻发出,肺部挤压气息进行呼出。

在此场景中运用一七辙更能体现出女主角银环急切的想要下乡却被母亲阻拦的无奈之情。以下是《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戏词: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

看不完数不尽胜利的消息 胜利的消息

农村是青年人 广阔的天地

千条路我不走 选定山区 选定山区

离城市到农村 接受教育

同学们 走了一批又一批 毫不犹豫

妈呀妈 你何时同意让我去

恨不能插上翅膀飞

你呀你 我写信催你不见你

难道说 你县里没有邮局

桃花谢梨花开杨柳飘絮

一转眼又半年我又愁又急

(三)现代戏唱腔的改革

豫剧《朝阳沟》的音乐创作是在传统豫剧的基础上,改良唱腔、吸收豫东、豫西各调,并加以运用。从1958年第一版《朝阳沟》豫剧产生后,曲谱在电影上映之前还经过了多次修改,最终在1963年电影中展现出的为定稿。为凸显人物性格和丰富时代背景,作者在逐句逐腔都做出细微的变化。新的唱腔没有特定的声腔体系和流派,是一种扬长避短、融会贯通的新式唱腔。以下将从三个方面的唱腔改革进行归纳。

1、抻面式搭尾加腔,如谱例1:

谱例1

第一行曲谱为1958年最初的手稿,可以看出这是歌曲的第一句。采用的是传统豫剧祥符调中标准地慢板“头句腔”——起腔音调高昂,音程跨度较大。但在第二行电影版曲谱中,作者在原有的起腔程式的基础上,在尾音“sol”后面加上了拉长版的拖腔。这一拖腔包含了音高、节奏、润腔的变化,使旋律迂回婉转,又有往前的推动感,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唱词“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蓬勃发展的景象。

2、移调式搭尾加腔,如谱例2:

谱例第一行为第一版唱谱,可以看出是较为传统的唱法,乐句内容短小,表现感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经过修改的第二行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在第一句结尾增加了大拖腔,并在把乐句旋律上移四度进行变化重复。

谱例2

3、重复强调式加腔

根据上述谱例2可以看出,在第一句唱词结束后,作者又将唱词进行重复,并在加腔的结尾音处回到主音“sol”,更显强调的用意。形象表现出祖国发展迅速、捷报频传,胜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热烈景象。

结 语

通过对豫剧现代戏《朝阳沟》的历史价值以及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的音乐创作特征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传承豫剧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唱腔方面,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与声乐演唱结合,对于我们的发声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注释:

① 赵红宾.浅析豫剧板式的结构形式与表现特色[J].文学教育(上),2010,(08).

猜你喜欢
慢板板式现代戏
筋骨与温度
——对戏曲现代戏的探索
集 思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KD399:便装式窗帘固定架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西皮慢板
“有板有眼”最初形容什么
浅析京剧“皮黄腔”的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