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及术前定位中应用

2021-10-28 07:43吕京敏
康颐 2021年18期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超声诊断

吕京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及术前定位中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分析本院近年来通过病理学检查确定是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症10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病灶所处位置,全部患者执行手术操作前血磷、血钙和血清甲状旁腺素,99mTc-MIBI、甲状旁腺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加以统计。同时将病理学检查当作金标准,深入对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和敏感性加以分析,探寻单发与多发病灶者血清学相关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大部分病灶都处于甲状腺下极,且多呈现出大小各不相同的低回声病变,内部能够探及比较显著的血流信号。超声检查针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相应的敏感性是87.80%,核素显影针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相应的敏感性是76.83%,二者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两种检查方式对应的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30%和98.44%,二者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相应的敏感性是93.90%,同超声检查相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同核素显影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磷、血钙和血清甲状旁腺素几项指标上,单发患者和多发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当作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综合症的诊断及术前定位的首要选择方法,在敏感性上和99mTc-MIBI显影相当,且针对患者实施产生检查与99mTc-MIBI显影能够明显提升疾病的检出率。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超声;诊断;术前定位;应用

【中图分类号】R582.1;R445.1 【文献标识码】A 【DOI】

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结合患者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不同类型。关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其是因甲状旁腺组织的原发性病变所造成的甲状旁腺素过多分泌,进而引起肾结石、骨吸收加大和高钙血症等一系列相关临床症候群。关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其是因患者长时间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等诸多方面因素刺激作用而出现的甲状旁腺肥大增生以及过多分泌甲状旁腺素所造成的。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不同类型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变化都是以腺瘤及甲状旁腺的增生为主,若是情况需要,应予以手术治疗方法。关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影像学检查在其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尽管当前依然没有规范性指南,然而核素显像与超声是公认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方法,结合当前现有研究可知,核素显像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然而伴随超声仪器的逐渐发展,超声诊断的效能也获取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根据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高频超声在疾病的诊断能力方面同核素显像相当。基于此,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选取本院的100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和血生化检验的结果,探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全部患者经手术操作将甲状旁腺区域相应的包块切除,且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研究对象中包括40例男性,60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8-70岁。全部患者在进行手术操作以前,都进行血磷、血钙和甲状旁腺素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并实施超声与甲状旁腺核医学检查。

1.2 方法

(1)影像学检查。应用高频彩超与放射性核素扫描的方式针对患者实施甲状旁腺检查。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头向后方仰,使甲状腺区域得以充分显现,对探头的频率加以设置,使其保持为5-10兆赫,认真检查患者的甲状旁腺區域,并对异常甲状旁腺的数目、具体位置、实际大小、血液供应以及回声特点等多方面情况加以详细记录。应用西门子SymbiaT2SPECT-CT机进行检查,使用99mTc-MI-BI当作显影剂,应用双时相法针对患者实施甲状旁腺检查,在完成显影剂注射的20分钟以后针对患者实施颈胸部静态显影处理,在1.5小时以后再一次实施颈胸部静态显影处理,同时实施CT定位的相关图像融合。(2)血生化检查。全部患者在进行手术操作前在保持空腹状态12小时以后,进行外周静脉血的抽取采血位置为患者肘静脉,在硅化抗凝管中进行相应标本的收集,即刻执行血磷、血钙和血清甲状旁腺素相应浓度的检测操作,上述几项指标的正常取值范围如下:血磷0.85-1.51mmol/L,血钙2.11-2.52mmol/L,甲状旁腺素12.0-

88.0pg/ml。(3)手术和病理检查。全部患者做完相关手术操作前检查以后,都在本院实施甲状旁腺区域肿块的相应摘除术,取相关病理标本,并送至本院病理科实施相关检查,针对细胞学标本实施HE染色观察,针对组织学标本实施免疫组化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实施X 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中患者病灶的实际分布和特点

全部100例患者中,经高频超声检查,其中88例患者结果显示为阳性,且观察到148个病灶。其中95.27%的病灶呈现出低回声的特点,81.08%的病灶内部能够观察到比较显著的血液供应情况,病灶的平均直径是(19.01±9.53)毫米。见表1所示。

2.2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性诊断

经手术操作与病理检查,76例患者为甲状腺腺瘤,24例患者为甲状旁腺增生。超声检查、核素显影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检查情况如表2所示。

2.3 病灶定位诊断

针对患者实施甲状旁腺区域肿块切除术观察且切除病灶168个,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其中包括42个甲状旁腺增生病灶,4个甲状腺结节和122个腺瘤。经超声检查观察到的148个病灶中,其中4个是误诊的甲状腺结节。经核素显影观察到的128个病灶中,其中2个是误诊的甲状腺结节。可见,在病灶的检出方面,超声检查的敏感性是87.80%,核素显影的敏感性是76.83%,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对应的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30%和98.44%,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检查例数为154,对应的敏感性是93.90%,同单一的超声检查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同单一的核素显影相对比,差异明显(P>0.05)。

2.4 单发病灶和多发病灶血磷、血钙和血清甲状旁腺素之间的关系(见表3)

3 结论

关于甲状腺,其在正常状况下是扁圆形的小腺体,通常处在人体甲状腺的后壁位置,大多数人都具有上下两枚。对于上甲状旁腺,其位置通常是固定的,而下甲状旁腺位置通常存在较大的变化。本次研究中,左叶病灶占据的比例为52.70%,右叶病灶占据的比例为47.30%;处于甲状腺上份病灶占据的比例为16.22%,中份病灶占据的比例为9.46%,下份病灶占据的比例为74.32%。由此可见,大多数的病灶位置都处在下份。在超声扫描检查中,对于正常甲旁腺而言,其可不显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超声检查下的影像学特点是大小各不相同的低回声占位性病变,内部能够探及比较显著的血流信号。

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性诊断是以有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作为基础的,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更进一步的证据,而影像学定位则可以给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操作前的评估提供更多精准的信息。能够提供选取的影像定位检查主要包含核素显像、超声、MRI和CT检查,尽管MRI与CT检查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解剖学相关定位信息,然而因为对于病灶的敏感性比较低,加上需要昂贵的成本,检查时间相对较长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不会被当作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常规性检查措施。将99mTc-MIBI当作显影剂,应用双时相法,是当前比较常用的核素显影方法,对于小腺瘤病灶与异位病灶的检出都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相关研究中指出,核素双时相法与CT断层两种方法相结合,疾病的诊断敏感性高达93%,对应的阳性预测值是98.4%,导致敏感性比较小的原因也许是增生的病灶比例比较大,但核素相应对于增生病灶的探查能力比较差。超声检查是一种公认的具有一定经济性、简单、无创且可重复性相对较强的一种检查方式,高频探头联合彩超针对病灶的检出率可以达到90%,然而针对体积相对偏小且位置较深的病灶和异位病灶,应用超声检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与此同时,检查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也会对最终疾病的检出率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应用超声检查发现病灶的敏感性是87.80%,对应的阳性预测值是97.30%,和国内外相关报道具有一致性。在这其中,4例假阳性都是甲状腺结节而出现误诊的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甲状腺内部相应病灶的诊断也许存在一定的局限,经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针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建议采用超声与核素显影联合应用的方式针对甲状旁腺病灶加以鉴别。本次研究中,上述两种方式的联合应用令相应病灶诊断的敏感性上升到93.90%,和单一应用核素显影方法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患者影像学定性诊断上,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达到88.00%,核素显影的敏感性达到94.00%,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敏感性达到98.00%,都到达了比较高的一个水平,各组间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而言,其血磷、血钙和血清甲状旁腺素能够对疾病的严重性加以充分反映,与最终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密切关联,然而血清学指标与患者病灶的多少和具体大小之间的关联性依然没有定论。国内相关研究指出,一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浓度同其病灶体积的大小之间高度关联。本次研究中,单病灶和多病灶患者的血磷、血钙及血清甲状旁腺素相应的對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病灶数量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病情诊断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价值。

目前各相关影像学检查,对于甲状旁腺病灶的检出率已然具有较高的水平,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相关研究人员针对12例通过超声与SPECTCT检查无法确诊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实施氟代胆碱类化合物的PET/CT检查,对应的敏感性是89%。也有研究人员应用超声造影的检查方法对甲状旁腺腺瘤病灶加以探查,对应的敏感性高于95%,但在常规核素检查阴性的患者中,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亦会高于95%。

总而言之,针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影像学定性和定位检查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超声检查与99mTc-MIBI核素显影相对比,存在同等水平的敏感性,可以把超声检查当作首要选择的检查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大疾病病灶的检出率,建议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针对患者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陈则君,薛勤,黄钱焕,等.~(99m)Tc-MIBISPECT/CT显像联合超声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的术前定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0,v.13(02):31-37.

[2]贾芳.超声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定性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9.

[3]林天生,王申.99mTc-MIBI双时相联合延迟断层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23(01):64-67.

[4]谢玉洁,岳殿超.多种影像学技术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21,45(01):47-53.

[5]李帝,张琳,邓大平.~(99)Tc~m-MIBISPECT/CT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的价值讨论[J].中国辐射卫生,2019.

[6]杨凤.超声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腔镜下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前诊断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20,024(005):892-894.

猜你喜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超声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脏储备功能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