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种“民间唱法”存在看欧洲与中国民歌

2021-11-26 12:38闵彦锦李劲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
关键词:唱法陕北民歌

闵彦锦/李劲

民歌属于音乐的一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论中国以及世界的其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国家民族特色的文化,然而民歌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音乐无国界,通过民歌这种文化载体,世界其他国家可以欣赏到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我们也可以欣赏到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一、欧洲的几种民间唱法

(一)西班牙“弗拉门戈”

西班牙地处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欧洲与非洲的交界之处,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西班牙王国,斗牛和弗拉门戈舞并称为两大国粹,就如中国的京剧一样的地位。人们对于“弗拉门戈”一词的认知是弗拉门戈风格的舞蹈。但是具体严格意义上来讲,弗拉门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把舞蹈、歌唱、器乐融为了一体。在本文我们主要是介绍的西班牙“弗拉门戈”的演唱,它或称安达露兹演唱,六弦琴演唱,吉卜赛歌曲演唱或“深沉”的演唱。为了避免混乱,近现代都统称为“弗拉门戈”演唱。这种演唱的实质,就是反映了他们贫困生活及其乐观精神。到了19世纪中叶,这种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了盛宴以及小饭馆里流行的表演节目。再后来这种演唱成为了西班牙咖啡馆中流行的表演节目,又称之为“咖啡馆演唱”

它的音乐特征分之为三种常用的调式和音阶,首先最为突出的是中世纪弗几利亚调式,其次是大小调音阶,最后就是大小调交替的弗几利亚调式。在它的旋律方面主要是以自然音阶的进行,偶尔会有一些三度以及四度的跳跃,弗几利亚的终止式则是其普遍的特征。歌词大多采用的是同一旋律配多节词的方式。用六弦琴作为节奏和和弦伴奏。“弗拉门戈”的演唱特征通常是在“节日”、“狂欢宴会”、咖啡馆这种比较热闹或者普通大众一点场合所进行演出,或者集体性的载歌载舞,轮流独唱,形式及其的多样和丰富。并且在“弗拉门戈”的演唱当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表演者的即兴发挥,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引起观众们的注意也可以使表演者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更加的兴奋和投入。在观看很多关于“弗拉门戈”的作品的时候会被表演者的热情与动感的音乐特点所吸引。对于这种民间唱法的形成,笔者认为与西班牙的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环境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它融合了欧洲的高贵华丽以及美洲的奔放热情,又秉持了吉卜赛人的自由随性,这种民间演唱以及它的艺术形式被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

(二)奥地利蒂罗尔山区的约德尔唱法

一提起奥地利首先会让人联想到它的首都维也纳,也会让人联想到,莫扎特、卡尔-车尔尼、海顿、等等一系列历史著名的音乐家。它不仅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更是世界的音乐之都,它的存在无可替代。正是这样一个有着无尽丰富音乐资源的国度,它的民间音乐以及唱法也是吸引着世界的眼球。

约德尔唱法,很多人在观看电影《音乐之声》时发现。电影当中玛丽亚和孩子们为迎接男爵夫人表演的木偶剧中间的唱段非常的独特,这种唱法迅速引起的大众的注意。这种唱法就是“约德尔”唱法,这种唱法流行与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两侧,在瑞士和奥地利的山区里,尤其是在奥地利蒂洛尔山区一带。这种唱法常常从低声区的胸声突然进入高声区的假声,又或者是从高声区的假声转入低声区的胸声,明显的声区更替交换,是此唱法的特征。它的旋律,主要是由主和弦和属七和弦的分解组成。在演唱当中会使用大量的衬词,这些衬词或在开头,或在中间和结尾部分,在演唱的过程中还可以即兴发挥,尽情表达内心的欢乐、爱情、渴望等等多种情态与感情。

(三)俄罗斯“恰斯图什卡”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它不仅仅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并且还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它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所以它们一般兼用很多种语言,这样也形成了它们国家在语音和词汇上特有的特色。俄罗斯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家,民歌在这个国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恰斯图什卡”是这个国家民歌文艺形式的代表。汉语翻译过来为“四行民谣”。它的歌词通俗易懂、内容简洁明了,风格诙谐幽默,节奏欢快、旋律性极强。一般用手风琴、巴扬琴和俄式三弦琴来作为伴奏。俄罗斯民歌与中国民歌很是相似。功能运用性很强,大多数民歌都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劳动热情在劳作时所演唱,还有一些表现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例如《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等等;还有一些是在特殊的历史时代和环境下创作的爱国主义歌曲。例如《再见吧,妈妈》、《喀秋莎》《白桦林》等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四)匈牙利民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匈牙利国家的历史与蒙古族有着很大的渊源,跟中国古代王朝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公元46年,匈奴遭受了很大的自然灾害,乌恒趁机发动进攻攻打匈奴,至此匈奴划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匈奴一支为北匈奴。后来南匈奴归降与汉朝,北匈奴在今新疆伊犁地区居住了七十多年,因遭受鲜卑的压迫然后迁居至现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根据史书记载公元374年,一支“匈人”的骑兵队伍出现在了东欧,所向披靡,建立了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在一些欧洲历史学家的记载当说,当时的“匈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匈奴人,后来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现在的匈牙利民族。

从音乐角度上来看,匈牙利民歌分为三种:古老曲调、新曲调和其他曲调。在杜亚雄教授的《中匈民歌的亲缘关系》中指出了中国北方民歌当中有很多曲调与匈牙利的曲调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匈牙利最古老的民歌的曲调与蒙古族的五声音阶体系是一致的,在演奏和表演形式当中也与蒙古族的表演形式很是相近,在演唱时用手击打腿部和肩膀表现节奏,嘴里也会加一些拟声词来衬托,节奏也都是欢快、热情的。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匈牙利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两个民族之间除了在历史上有着很大的渊源外,在音乐风格、表演形式都是有着很深的渊源,无论是舞蹈还是民歌的调式都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

二、中国几种民间唱法

(一)陕北民歌

陕北在我国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这里战争频繁导致生态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陕北人民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却养成了勤劳、勇敢、淳朴的性格。陕北民歌就是在这种地里环境和人民生活结合起来而形成的。

陕北民歌作为我国特色民歌品种之一,用它独特的唱法和它独特的演唱嗓音吸引着世界民众的眼光。它的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和小调三类。这种自成体裁又具有典型传统民歌特点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反映出了陕北人民生活中的苦乐与爱憎,在它的歌词和旋律在当中,歌曲的形式大多为上下句结构,两个尾字押韵,自而形成一个段落。在这当中“信天游”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曲式结构大多为较小的二句式到较大的多段体和一些四句式。并且它的歌词是最具有陕北民歌风格的。陕北人民的口语化和地方方言是它的歌词主要来源,还有的特征就是“叠”字。在口语化以及方言的歌词中不仅让演唱者唱起来亲切贴近生活,也让听众也可以更好的融入他们的演唱当中去,更好的在他们的表演和演唱当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淳朴和陕北特有的地域风格。

(二)青海花儿

青海,地处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在这种特有的地貌风情中孕育出了它独有的民歌特色那就是“青海花儿”。“花儿”一词在西北地区又称为“少年”男青年唱的为“少年”反之女青年唱的称为“花儿”。在青海花儿中主要分为三个流派,一为六盘山花儿,他也被称为是回族花儿的创造者、演唱者、继承者和传播者。第二种为河州花儿,它的基本调式有数十种,有慢板和快调两种。调性多为中国民族调式的五声调式。歌词由四句形成。最后一种便是山花儿,它在调性上多运用的是五声羽调和角调。演唱的形式分为自唱式和问答式。属于短情歌。

在青海花儿中的曲调分为159种,它也是反映出青海西北人民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用自己特有的形式去歌唱生活去赞美自己生活的环境,抒发自己的内心。

(三)山西民歌

山西地处中国黄土高原,简称为“晋”享有着“华夏文明摇篮”的美称。它横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依靠着雄伟的太行山脉,在特有的地形和生活环境中,山西人民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民歌文化。山西也被称为中国民歌的海洋,据记载山西民歌现存的有两万多首,它不仅数量多,并且风格独特,题材也是多元化。它的种类大致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号子、山歌、小调、套曲和秧歌。它最主要的特色还有山西当地的方言,主要代表的有:左权民歌、祁太秧歌、河曲民歌和襄汾民歌。歌曲的题材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山西人民的生活和爱情故事,也有的是来源于历史故事和传说。在山西的民歌调式中,调式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的五声、六声、七声调式,还有单一调式。

在山西民歌的歌词当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会看到很多不加任何修饰的民间土话方言,例如:哎、嗨、呀呼嗨等等。但是这些民间土话在这里不仅不土,并且还让歌曲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特色鲜明。因为在对于当地的劳动人民来说,这些方言土语就是他们生命基因,用方言土语来演唱是对生活、对家乡热爱的最好表达方式。

三、中西民歌对比

在上述中几种中西方民歌唱法中,由于国家民族文化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记谱作曲方式的不同所以歌曲当中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例如:奥地利蒂罗尔山区的约德尔唱法和中国山西、陕北民歌,地理环境都是属于山区,但是造就的唱法和作曲就有着差异,但是歌词的内容都是表达对生活、对情感的表达。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又由于两个国家国际政治上的交好,两个国家的民歌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在俄罗斯的民歌当中很多歌曲都是劳动人民在劳作时所创作并且所演唱的,中国的民歌也有很多都是劳动人民在劳作时所创作和演唱。再者俄罗斯的民歌当中存在着很多爱国主义情怀的民歌,作为对比中国在特定的社会年代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民歌。其次,在民歌的表现方式当中两个国家的民歌也都存在着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歌曲的传唱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是无论载体怎么改变,歌曲的内容还都是一成不变的。

不管是中国民歌还是外国的民间唱法,都包含着无文字性,例如约德尔唱法、西班牙的“佛拉门戈”、俄罗斯民歌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无文字进行演唱,中国的陕北民歌、山西民歌、青海花儿中也是如此。由于劳动人民大多都没有接触过正规的记谱方式,所以都是通过一个一个劳动人民的演唱得以流传下来。这也是民歌流传下来的特殊方式。民歌当中最主要的还是节奏,内容大致都是相同的,所以无论是中国民歌还是外国的民间唱法节奏是最重要的,真正流传下来的还是属于无文字性的民歌。

结 语

在通过查阅一些书籍和观看中国民歌和欧洲民间唱法的音乐视频中发现,它们的唱法、旋律、歌词等等是如此的贴近与自己民族的生活,表达了生活在不同环境下人民特有的对生活特色本质的反映。不管是欧洲西班牙“弗拉门戈”唱法、奥地利的“约德尔”唱法俄罗斯的“恰斯图什卡”还是中国的陕北民歌、青海花儿,山西民歌;虽然国家文化不同,地域环境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同一个特点,就是运用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特有的特色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以及本民族的特色。

所以不论是中国民歌还是欧洲民歌,它都代表着一个时期一个民族国家中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它通过用音乐这个载体来对抒发自己对家乡、生活、民族以及国家的热爱。对于我们这些声乐学习者来说,不仅仅是只关注作品的谱面上浅层次的内容,对于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等等都要有清楚的了解,这样我们在演绎当中才能更好的去表现作品,更好的去贴近歌曲中大众人民、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潜意识,这样才能使得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更好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唱法陕北民歌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党建地图·陕北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穿花衣 唱民歌
首届“陕北好后生”活动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