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2021-12-01 12:08张洪川
云南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养殖业水产环境污染

张洪川

(芒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 678400)

水产养殖是由专门养殖人员进行控制的繁殖、培育和收获的过程,其发展要求有池塘、湖泊和水田等水质条件,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但随着水产养殖规模不断壮大,问题也越来越多,加上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理念及养殖技术,导致水产养殖环境发生变化,对周边水域造成一定的污染,水资源日益恶化。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好此问题,势必对水产养殖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对环境影响分析

(一)造成水体酸碱度发生变化

水产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排出的粪便呈碱性,溶解到水中使水体环境偏碱性,酸碱度发生变化不仅仅对水体带来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水中的生物。水体碱性物质不断增多,直接对水生物偏酸性的胃液造成冲击,影响生长发育。比如粪便过多导致水体pH值>8,水中生物尾部功能受到影响;再或者pH值<6,水生物如鱼虾等身体会存储酸性物质,一旦人类食用了这些鱼虾,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再比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多,在环境的影响下生成离子,遇水后变成有毒物质,严重威胁到水生物的生长,也会破坏养殖水域水质条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造成水体溶解氧参数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外界气候和温度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水体溶解氧的参数,破坏水体生态环境,不利于鱼虾等生物生存。夏季气温偏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参数会降低,此时鱼虾等生物需要很高的含氧量,如果含氧量满足不了水生物所需,势必造成生物缺氧影响健康,严重时甚至还会造成鱼群批量缺氧死亡,污染水体环境,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三)造成水体中有益和有害菌群失衡

为控制水生物病害及保证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人工投放适当的化学药剂和饲料,平衡水体环境,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投放,规范操作。如果操作不当或者为了利益,滥用化学药品和饲料,很容易造成水体生态失衡,致使水生物大量死亡,水体污染。如化学药剂投入量过多,虽然能够有效杀死有害菌群,但同时也影响水中有益菌群正常地生长发育,打破水体原有生态平衡,使水体环境不再适合水生生物生存繁殖。特别是养殖过程中发生严重疾病时,需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如果配比不适,浓度不合理,极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养殖户投料不科学,造成水体其他生物滋生,发生寄生虫害,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存活,降低水产品质量。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制定完善科学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

制定和完善科学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养殖范围、养殖规模,提高养殖人员素质,提高市场准入标准,还有助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政府在实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负责管理的部门对特定区域进行全面审核,确定各个地区能够承受的水产养殖数量、规模以及健康环保的养殖方式等。同时,制定严格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考核机制,也包括对单位养殖技术、装备的审核等,最后再进行全面的评估,只有评估结果达到合格标准才能颁发许可证件。政府部门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加强管辖区域水产养殖单位及个人的检查,维护水产养殖行业秩序,发现环境污染严重或超标等情况必须及时整改。

(二)优化水产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很大的原因是养殖模式不合理,加上养殖人员缺乏科学养殖理念及先进养殖技术,导致水产品品质低、效益差。环境污染日趋严峻,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所以,现阶段水产养殖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优化养殖模式,促进科学养殖,转变养殖人员的思想观念,推行和普及科学养殖技术。为此提出以下思路:

1.根据养殖群体的生产规律、繁殖规律、生活习性等确定合适的养殖模式。举例来说,热带虾与青虾可以采取轮养的方式,先养殖热带虾(罗氏沼虾),起捕以后再养殖青虾,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而且节约养殖地,对于养殖户非常有益的。

2.养殖过程中科学控制水体病原体繁殖,提高养殖效率,在这方面需要养殖户多学习养殖知识与技术。

3.利用生物之间互补、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等生活特性,实施混养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也能改善水环境,保证水质达标,利于养殖及环境协调平衡。

(三)合理使用饲料及药剂

科学合理使用饲料及药剂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1.养殖人员应根据不同养殖品质、品种及养殖阶段等科学使用饲料,实施科学养殖和管理。不同生长时期所需的饲料不同,要做到适量适口和全面,保证营养、比例合适,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营养物质在粪便中的残留量,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有助于养殖品质及成活率的提升。

2.药剂使用也非常关键,在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病害,需要使用一定剂量的药品,减少死亡率,提高成活率。但是滥用药品会严重破坏水体环境,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药品用量,减少药品化学物质对水质以及环境的负面影响。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全池泼撒,可以采取染病个体口服法或浸泡法等,保证良好水环境,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选苗阶段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健壮健康苗,提高成活率、健康率,减少后期用药,降低污染。

三、展望绿色健康水产养殖

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更应该贯彻落实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引进先进、绿色的养殖技术,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加大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将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列入科学治理范畴,在水产养殖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进行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科学观念,学习专业养殖知识,促进水产养殖科学规范化发展。针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为养殖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科学治理,解决问题。

2.加强推广水产养殖生态管理模式,贯彻落实“十九大”生态管理执行理念,促进水产养殖与生态环保管理模式的协调统一发展。比如池塘“鱼-菜”“鱼-果”等就是可取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其优势在于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水体污染,减少鱼类等病害发生率,还能通过果蔬获取额外的经济收入。

3.生态管理模式下还需要有配套的净化管理和清洁化生产措施,实现养殖融合消污的一体化发展,但是在这方面还需要国家加大推广和扶持力度,使芒市水产养殖业得以持续、生态、健康的发展。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全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必须重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寻求有效途径使水产养殖与环境协调统一发展。从许可证制度、有效监督管理、优化养殖模式及合理饲养等不同角度提出解决环境污染意见和建议,供广大养殖人员参考。结合国家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观,水产养殖业必然朝着更加绿色、健康、生态的方向发展,但还需加大培训、推广和扶持力度,这样才能确保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还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和谐、生态、绿色、安康的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养殖业水产环境污染
“互联网+”时代环境污染治理转型发展分析与思考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证”规企业,振兴水产!
数字化智能背景下畜禽养殖业发展路径及赋能对策研究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