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分析

2022-02-06 03:53陈一菲
大众标准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施工

陈一菲

(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居住条件以及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根据现阶段情况而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使用时限,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质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并确保相关施工技术的逐步完善,从而推动建筑行业所具有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而为建筑行业的科学有效发展提供保障,确保其能够为社会与人民提供良好服务。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特点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时,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时,因为施工范围较广,所以需要借助钢筋和模板才能开展,这能够有效确保建筑结构的美观程度。即使借助钢筋和模板有利于完成混凝土定型工作,但由于需要大量混凝土和钢筋,因此浇筑工作过重。若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选择的施工技术不够科学,将会造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存在诸多隐患,即使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不会产生危害,但长久下去,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将会为建筑质量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时,由于工程的逐步开展,混凝土的承重量也会逐步增大,同时会对建筑施工所占有的空间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工作时,施工人员必须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工程结构的特征等因素,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此外还要严格把控混凝土工程施工时所需的相关技术设备等,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从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 混凝土施工条件

3.1 混凝土质量标准

根据往期的数据可得知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将很大程度上对项目工程的稳定性能造成影响,所以在材料施工过程当中,若选取材料在耐久性能上未能达到目标标准的话,可能会导致建筑体出现裂痕等情况。所以为保障混凝土在施工中的质量,会对原材料进行一定筛选,同时在选择过程中也会结合工程的实际和进行程度进行选择,此外在采购之前,相关人员也需要对混凝土市场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对品质良好的厂商进行标注,同时也需要选择一定量的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样品,送至专门检测机构测试,取得权威机构认证后,方能开展和进行采购准备,最终将其投入到工程施工当中。另外在购置的混凝土应用到施工现场后,也要格外注重混凝土的存储和防潮,在最后运用到施工之前也要再对材料进行检测,以此更好的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这样也能够避免劣质材料混入其中。

3.2 设备维护

当今时代,施工方式基本已经实现机械化施工,所以在建设材料之外,对建设过程完成质量影响程度最大的就是机械化设备,同时自动化机械设施也会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效果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工程质量,而且在某项施工当中会采用各种不同型号的机械化装备,例如混凝土搅拌机等。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机械设备做到统一化的管理,进行依序编号,也要对其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使设备维持优良的状态,防止因为出现故障而阻碍工程进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械化装备购置时,应当听取机械工程师的想法,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来挑选性价高的设备,同时委派专业人员对其展开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充分保障其性能,最终达到延长使用寿命。

3.3 适宜的温度

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一般需要将混凝土与水混合,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水热化反应,所以对水泥品质的把控尤为重要,一旦挑选到劣质水泥,很有可能将产生不良的热化反应,对混凝土的质量的把控也会变得困难和复杂,因此对于混凝土该特点,必须展开有效把控,同时为防止内外温差大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痕,所以在入摸时要将内外温差把控在25 ℃以内。

4 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

4.1 确定配合比

在确定混凝土的配比时,第一应当了解施工的实际情况,配合施工图纸的设计目标挑选最优配比。同时在运用到实际时的混凝土配比准备前,应当提前准备好混凝土搅拌物的性能测试,同时根据测试方案操作混凝土配比和标准配比工作,在整个操作过程当中不能仅依据施工经验来定配比系数,应当充分考虑和确保配比过程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要从多方面准备配比流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混凝土配比工作。在一般情况下,通常需确定砂石内实际的含水量。然后再依据实际的含水量,再进行配比设计,最后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材料量,来保障配比过程当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2 混凝土搅拌

为充分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同时保障混凝土在使用当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应当严格执行对搅拌过程的控制,并依据实际效果有效确立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搅拌操作规范。故需要在投入混凝土前,首先应当计算好实际的投放量和投放顺序、比例、时间等,这其中的细节直接或间接影响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效果和安全性。所以针对混凝土搅拌机而言,其有着一定的容量和速度的制约,因此每次投放搅拌材料比例都需科学合理,依照实际的需求进行原材料的投入。在混凝土投放时,应确保施工材料投放的均匀性,把控好混凝土材料的保水性和聚集性,为混凝土配比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最终保障混凝土的成品易用于工程建设,若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需增加一定量的其他物质时,则应当确保混凝土搅拌过程规范,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保障实际过程中的混凝土使用效果,更具有科学和有效性。

4.3 混凝土的浇筑

对于混凝土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对于厚度的选择也要充分考量搅拌和运输能力、浇筑速率、搅拌强度和构造特性等因素。其中泵送材料摊铺厚度必须在600 mm以上,而其余混凝土摊铺厚度最大不能超过400 mm。当在刚完成浇筑的下层混凝土表面浇灌新的建筑材料时,浇筑完上层混凝土要确保在下层混凝土凝结前。当上下两层同时开展浇筑工作时,上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不能小于1.5 m。此外,在倾斜面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从低处起逐步拓宽升高,同时确保分层保持水平状态。因故间歇的时候,间歇时长应当小于前层的初凝时间。针对不同品类的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长应当依据环境温度、混凝土性能、水胶比例以及外加剂种类等因素,依靠试验最终明确在浇筑时着重把控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隔、深度、次序。因为混凝土设计目标强度高,单方所用量多,内外约束等因素,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导致生成裂缝的可能性极大。

4.4 混凝土振捣处理技术

在诸多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中,振动过程的施工质量对其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个流程的有效把控和管理能够充分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浇筑之后要开展振动操作。这项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紧凑度,此外还要确保模板周围的缝隙能够有效填充,并能够同时开展混合工作。不然在进行浇筑时混凝土强度极易出现变化,这会对整体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浇筑和震动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丰富,并提前对设备进行严格检测,还要在实际施工时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要求,从而确保混凝土整体的施工质量水平。

4.5 混凝土养护处理技术

一般为防止混凝土表层出现角裂现象,去除模板之后,需及时将混凝土表层紧紧地围绕在透明塑料膜内,从而让表层塑料膜的横截面积变大,充分改善表面颜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混凝土早期强度达到一定的强度。另外一方面,也要对混凝土内外温度进行检测,以便于减少外部环境和内部温度间的温差。如果内部与表面的温差高于20℃时,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散热处理,同时以观察的温度变化为依据,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技术处理,此外其强度也要在两周时间内提高至最大值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接着开始拆模的操作。

4.6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实际施工进程当中,由于原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气候条件、施工技术标准、人员素质和机械设备等因素,都将会导致建筑物墙面或者其余部分出现局部裂痕的情况,特别在室外施工时,外界会对混凝土性质产生极大的干扰。因此施工人员要重视环境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施工环境位于高温或低温环境的时候,除此之外,极端天气与气候的变化都会加大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现阶段,建筑行业仍是通过提高技术以及加大监督力度的方法管控裂缝问题。由此可见,既要加大对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以促进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要制定严格合理的监督管理计划,在各方面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

5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

5.1 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整体上来看,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状况与置办人员的能力素养、经验和专业性有着不小的关联。所以,改善原材料的选择状况,就需要不断增强采购置办部门相关人员的总体素质和专业性以及能力,而且也要完善监督管理工作,在原材料的采购置办、管理等流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确立专门的采购部门、保障整个采购过程中的公平与公正,进行严格规范的监督,以防各种渎职行为的出现。而且还应该建立规范的奖惩机制,对未遵守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最终从源头上保障材料的质量,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5.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构建起有效的质量监管管理体系,是增强和改善施工质量以及效率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能使施工人员规范施工,在流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管理体制,明确各项质量监管责任和任务。同时细化到每一个负责人,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监管管理意识。除此之外,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查工作组,完成现场质量管理的目标。若发现问题,亦可当即指正,同时及时完成整改,符合标准后再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5.3 科学合理安排拆模和养护时间

在施工中,拆模时间和维护时间常常是施工质量的重要考量点,所以需要进行科学化的控制,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是过早拆模会使得混凝土结构损坏,耽误维护时间,也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许多不同类型的损伤,具体表现为裂口形式,最终对工程建筑质量造成影响,所以需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拆模工作,对整个过程进行科学的合理把控。而且也要重视在冬季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避免因为内外温差而产生裂缝。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温度测量,按照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保温工作。同时在整体的混凝土浇筑流程中,均需要开展对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工作,并确保对混凝土质量和强度的检验工作能够高效完成,这些举措能够为整体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5.4 严格把控温度条件

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前,要综合考虑内外环境以及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干扰,并以相关因素为依据,对施工方式进行科学全面的改善,以确保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的提高。通常情况下,在夏季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混凝土入模时温度必须低于25 ℃;但到了冬季,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就要高于10 ℃,以免由于温差变化造成混凝土浇筑面产生缝隙的现象。除此之外,在进行实际施工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缓解混凝土出料口温度过高的问题,例如在有关设备前搭设凉棚、通过冷却水管促进混凝土散热,以及利用地下水搅拌混凝土等方法,这些举措能够有效缓和混凝土的温度过高的现象,从而实现降低温差的目的。

6 结束语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与国民生计息息相关,也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混凝土施工工作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对整体项目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现场工作进行严格监管把控,并确保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在施工时严格遵循有关施工技术要求,此外,还要加大对项目质量的监督力度,尽可能杜绝不科学的施工现象的出现,并进一步完善施工工艺,从而确保项目建设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同时极大推动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混凝土质量施工
混凝土试验之家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质量”知识巩固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